精神氣象
新餘曆史悠久,鐘靈毓秀,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在這裏創造了璀璨的史前文明。距今約5000年、被譽為“江南半坡”的水北鎮拾年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對於考察贛鄱流域的聚落布局和文化特征,具有重大價值。春秋戰國時期,新餘先屬吳越後屬楚。秦漢之際,新餘為九江、豫章郡轄地。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新餘首次設縣。建縣後新餘先後屬宜春郡、臨江府、袁州府管轄。
新中國成立後,新餘縣先後為袁州專區、南昌專區、宜春地區所轄。1960年,新餘因鋼設市,由省直轄。1963年撤市複縣。1983年撤縣複市,轄一縣一區。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新餘設縣1752年、建市59周年。研究發現,一部新餘史,就是一部天工開物的奮鬥史,一部浴火重生的創業史。在這一係列的重大曆史性變革中,熠熠生輝的是貫穿其中的新餘氣象、新餘脊梁、新餘風骨。今天,要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的新餘,必須孕育新餘氣象、挺直新餘脊梁、弘揚新餘風骨。
一、 孕育厚重大氣的新餘氣象
新餘是“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這裏的鄉村氣韻生動,人民淳樸勤勞,文化獨特。弘揚新餘精神,首先應充分挖掘人文資源底蘊,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孕育厚重大氣的新餘氣象。
(一)保持好學上進的底色
新餘自古以來注重耕讀傳家,好學上進是新餘人的底色。
早在東晉,定居白梅村的新餘習姓始祖、史學家習鑿齒,就創辦“半山學舍”,一邊著書立說,一邊教書育人。此後,白梅村名人輩出,文脈綿延,曆久不衰。
唐時,出生於楊橋鎮觀光村的盧肇,自幼生活貧困,但他四處尋師,發憤苦讀,在25歲那年終於獨占鼇頭,成為江西省第一個狀元。盧肇才華橫溢,其研究潮汐學的名作《海潮賦》一時轟動朝野,受到朝廷嘉獎,當時的文宗皇帝認為“其文學優贍,時輩所推。窮測海潮,出於獨見”,“足稱一家之言,以祛千載之惑”。盧肇一生清廉為官,其文章、道德為後世所推崇,“袁之文章節義,自肇始”。
以文章、治史、金石學著稱於世的北宋臨江新喻“三劉”(劉敞、劉攽、劉奉世)更是博學多才的典範。司馬光主持編修《資治通鑒》,聘請劉攽為副主編同修。《資治通鑒》全書300萬字,記錄史事1362年,編修曆時19載,所用史料359種,全書294卷,而劉攽就主修了184卷,是參與編修中卷數最多的人。《資治通鑒》問世以來,備受推崇。
時稱“石門先生”的元末明初理學家、教育家梁寅,應召為朝廷製禮修史,回到家鄉後創辦了石門書院,培養了黃子澄、金幼孜、練子寧等一批國家棟梁。
新餘山川形勝,地靈人傑,大儒朱熹稱其為“五星奠位”。宋明時期新餘人才迭出,僅《宋史》中立傳人物就有近20名。自唐至清,新餘進士及第者達350多人。
知識改變命運。隻有勤於學習、善於學習、樂於學習,才能掌握建設新餘的看家本領,破解新餘持續發展的核心密碼。
(二)傳承獨具匠心的特色
新餘是江西的鋼鐵重鎮。獨具匠心的新餘人,創造出源遠流長的鋼鐵文化。
鐵坑鐵礦自唐開采以來,一直沿用至今。有明一代,全國13個冶鐵所新餘獨占2個,中國鋼鐵產量五分之一出自新餘。著成於新餘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書中所傳承的精工理念、手工業生產技術與工藝,承載著能工巧匠的雄心,為新餘現代工業的發展積澱了豐富的曆史文化底蘊。如該書所記的“生熟煉鐵爐”,將煉鐵爐與炒鐵塘串聯並直接將生鐵炒成熟鐵,再合成鋼,這在當時世界上是較為先進的灌鋼生產技術。而使用活塞式木風箱的煉鐵爐,結構輕巧而靈便,在世界冶鐵史上則占有重要地位。
傳承已久的分宜夏布,則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貿易貨物,以“輕如蟬翼、薄如宣紙、軟如羅娟、平如水鏡”而聞名。2014年,以夏布為原料的新餘夏布刺繡,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並躋身全國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2017年,新餘被授予“中國夏布技藝之鄉”和“中國夏布繡傳承與發展基地”的稱號。
匠心鑄造品牌,時代呼喚工匠。今日之新餘已成為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培養專業的素養、專注的精神,是賦能新餘的百年大計,是工業強市的重要支撐。
(三)永葆艱苦打拚的本色
新餘是座打拚出來的城市。艱苦奮鬥是新餘人的本色,這個傳家寶永遠不能丟。
新餘因鋼設市。59年來,建設者們櫛風沐雨,篳路藍縷,把一個隻有8平方公裏的贛西小城,建成為一座近80平方公裏的現代化城市。
山窩裏飛出的金鳳凰見證了新餘創業的傳奇。20世紀60年代,在荒無人煙的山溝溝裏,江鋼人發揚愚公移山精神,邊建設邊生產,硬是在“草棚廠房”裏做出了令人矚目的“山鳳”牌彈芯鋼絲、40火箭筒、彈簧片、空速管等一批在當時領跑中國的軍工產品。到21世紀初,這裏生產的冷軋帶鋼成品仍然廣泛應用於國防航空、航天、軍工行業,為中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中天宮一號、神舟九號和長征二號火箭的研製配套做出了重要貢獻,2012年8月受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表彰。從1965年籌建到1991年“兩廠一礦”合並,江西鋼廠走過了26年的發展曆程,累計生產了252個鋼號、4215個品種規格的鋼材,擁有21個省部級以上優質產品。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如果沒有當年的膽氣,就沒有今天新鋼公司建設千億鋼企的底氣,就沒有今天樟樹贛江貨運碼頭和新鋼轉型升級技改工程兩個超百億元項目建設的豪氣。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隻有拚命苦幹,科學巧幹,創新實幹,才能成就偉業、創造幸福、實現夢想。
二、挺直扭曲變形的新餘脊梁
新餘人硬氣,被稱為“吃鋼筋煮粉”的人。近年來,一批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的發生對新餘的政治生態、營商環境、黨群關係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深深地傷害了新餘人的自尊,讓人挺不起胸膛。弘揚新餘精神,必須祛邪固本、補鈣壯骨,挺直脊梁,徹底清除一些嚴重侵蝕人們思想靈魂的惡性文化因子。
(一)鏟除圈子文化
圈子文化,利用特定關係織圈子、謀私利,損害全局利益,妨礙公平正義,破壞集中統一,玷汙黨的形象。
破除圈子文化,首在講政治。講政治,核心是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講政治是發自內心的,具有深刻的思想認同、理性認同、情感認同,要把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行動中,落實到嚴守政治規矩、鏟除圈子文化的具體行動中,落實到工作、學習、生活的日常言行中。
破除圈子文化,根本靠黨性。在黨內,雖有職務大小、級別高低之分,但絕無貴賤之分。要倡導清清爽爽的同誌關係、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係,堅決抵製團團夥夥、拉拉扯扯等歪風邪氣,讓黨內關係正常化、純潔化。
破除圈子文化,關鍵在領導。領導幹部要帶頭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的價值觀,帶頭抵製和反對圈子文化,自覺做優良政治文化的傳承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二)根除懶漢思想
懶漢思想,猶如農民不種地,工人不上工,戰士不擦槍。天上不會掉餡餅。懶漢文化與初心使命背道而馳,浪費的是發展機遇,損害的是人民利益,得到的是遭人唾棄,痛失的是執政基礎。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不幹,半點出路都沒有。天下一勤無難事。要堅持幹字為先,讓願幹事的有機會,能幹事的有舞台,會幹事的有奔頭。各級黨組織要關心愛護幹部,旗幟鮮明支持勇於改革、敢於擔當、樂於奉獻、嚴於律己的幹部,讓懦夫懶漢無地自容。要堅持於事周詳、於法簡便的原則,通過考核考察、政治巡察,把那些政治過硬、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幹部選拔出來,予以重用提拔。對那些政治麻木、辦事糊塗的昏官,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懶官,推諉扯皮、不思進取的庸官,以權謀私、蛻化變質的貪官來個大起底,依紀依法予以處理。
新餘人實誠,是江西的厚道人,厚道的江西人。這與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兩大文明交彙交融和長期熏陶有關。春耕、夏耘、秋獲、冬藏,周而複始、環環緊扣。礦石開采、破碎、燒結、煉鐵、煉鋼、軋鋼,其中包含多少道工序,少了哪一道都不成。這種實打實的勞動,對新餘人的意誌、性格、品格養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就是說,新餘人的性格深深打上了五穀金屬的烙印。這種剛柔相濟的屬性,決定了新餘人是實實在在、敢做敢當的一個族群。根除懦夫懶漢思想,延續、鞏固、發揚這種實幹之風,要三管齊下。
讓關鍵少數者起關鍵作用。領導幹部以身作則立標杆,凡是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這一關過了,勢如破竹,沒有什麼困難可以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胡仁平,麵對危難,從不退縮,帶領自己的團隊—“胡仁平工作室”的同事,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涉黑涉惡案件,抓獲了一批又一批犯罪嫌疑人,成為犯罪分子的克星、人民群眾的守護神,先後被評為“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兩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讓幹事創業者有人撐腰。商鞅徙木立信,創造了一種言信必果的激勵機製。為改革者撐腰,為擔當者擔當,不能隻是一句口號,要成為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的自覺行動。
讓擔當實幹者得到尊重。用擔當詮釋忠誠,用實幹評價忠誠,讓忠誠幹淨有擔當的好幹部得到提拔重用。選人用人的不良風氣才能從根子上匡正,正確的用人導向才能形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才能真正孕育出來。
(三)克服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從主觀而言,是過度自信;從客觀來說,是坐井觀天。
在曆史上,新餘有家喻戶曉的傳說和幾件破天荒的大事,一是毛衣女下凡的傳說,盡管毛衣女最終飛離了人間,但她終究與新喻男子結為了夫妻,過上了一段男耕女織的日子。二是仰崗道人黃真君為村民祈雨降旱、顯身護國,被宋欽宗封為黃公真人,新餘的祖山仰崗從此改稱為仰天崗。三是地質勘探發現新餘地區鐵礦儲量達70億噸,促使1958年新餘鋼鐵公司上馬,新餘隨之撤縣設市。四是江西賽維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締造了世界太陽能之都的光伏神話,激發了新餘一度要建成副省級中心城市的雄心。這些傳說或事件,的確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新餘的曆史。
厲害的新餘人,可以娶天上下凡的仙女,可以呼風喚雨甚至死後顯身助國,可以一舉成名,可以一夜暴富全球,幾乎無所不能、無路不通,自大心理由此萌生。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甚至超越實力寅吃卯糧,阻礙了可持續發展的腳步,導致債務高企,負重落伍。
解決夜郎自大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跳出新餘看新餘,著眼未來謀新餘,敢攀高的枝,敢取強的經,從他山之石中,找到攻玉的路徑。
同樣是資源枯竭型城市,當我們剛剛對接新鋼、服務新鋼、發展用鋼產業時,蘇北的徐州建成了“中國工程機械之都”,重點突破了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新興產業,引進建設四大數據中心,數量規模在全國地級市中處於領先位置,已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產業結構偏重、偏煤的單一狀況,2018年徐州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達76%。
同樣是製造業城市,當我們持續發力於裝備製造業時,長沙卻在建設國家智能製造中心。2018年長沙引進投資2億元以上的製造業項目178個,平均每兩天一個。在智能製造主戰場,一手抓智能產業化,發展“三智一自主”:智能裝備,智能汽車,智能終端,信息安全及自主可控。如大製造:長沙鐵建重工的盾構機,外號“地下航母”,占有國內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新應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國內場景類型最多(228個),測試道路裏程最長,研發辦公配套最齊全。其中雙向高速測試環境及無人機測試跑道為國內獨有,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已有900餘場次測試服務。小企業:長沙天儀研究院,成立剛剛3年,能把衛星造得比私人小轎車還便宜,重量降到最低10公斤。一手抓傳統支柱產業智能化。如中聯重科的塔機智能工廠,有工程機械12條自動化生產線、1萬多個傳感器、100多台工業機器人,平均每10分鐘產出1節標準節,每110分鐘下線一台塔機。三一重工長沙產業園的18號廠房,擁有8條柔性裝配線,在傳統生產模式下,一條生產線隻能生產一個規格的產品,而這些柔性生產線可以實現69種產品混裝柔性生產,被稱為“最聰明”的工廠。
徐州、長沙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為我們提供了睜眼看世界的窗口和克服夜郎自大的啟示。
三、弘揚其命維新的新餘風骨
眾所周知,新餘人硬氣,是硬在思維方式、脾氣性格,還是工作原則、方式方法?可能都有一點,但最主要的是硬在精神風骨。
忠於朝廷的習鑿齒當年從湖北襄陽動遷江南,不就是不想與前秦氏族那個想一心吞並東晉皇朝的苻堅為伍嗎?《漢晉春秋》54卷中有個與傳統史家對立的核心命題:揚劉抑曹,以劉備為大漢正統。這個觀點影響了後世中國正史1000多年,直到明朝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中曹操仍是一代奸臣梟雄。一代忠臣黃子澄從一而終、滿門抄斬,不也是一種忠君舍命的硬氣嗎?新餘縣紅軍營長、革命烈士邱明貴、劉子榮疾惡如仇,血灑鄉野,更是一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硬氣。弘揚新餘精神,必須繼承優良傳統,汲取時代精華,重鑄新餘風骨。
(一)弘揚革故鼎新之風
新餘是一座改革之城,因改革而生,乘改革而長。近年來,市委堅持民生導向、問題導向,全麵深化改革的目標清晰,動力強勁,涉深水區,啃硬骨頭,創立了生態優先的保家行動、黨建+頤養之家、黨建+商會、新宜吉合作示範區、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城鄉供水一體化、企業破產重整等一係列地方改革品牌,改革的小動作正在推動大變化。推動改革開放走深走實,是我們黨初心使命的重要體現,必須重塑改革風骨,強化關鍵因子。
要有敢改的膽識。要發揮深改委的議事協調作用。當前,要在對標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基礎上,謀劃一批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項目,作為全市改革的牛鼻子。通過改革,有效調動全市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千方百計做大新餘經濟總量,提升新餘的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
要有善改的智慧。要充分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經驗,總結推廣一批沾泥土、接地氣、帶露珠的改革典型,在抓改革的落地見效方麵,創造一批可複製、可推廣、可提升的全國級改革品牌。
要有同改的合力。全麵深化改革具有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特征,光靠少數領導、幾個部門、個別地方解決不了問題,要上下聯動、左右協調,內外兼修、整體發力。堅定信念,蹄疾步穩,改出新動能,革出新天地,闖出新路子,讓新餘駛上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
(二)弘揚開放包容之風
新餘是一座有底蘊、有文化、有情懷的工業城市。相對於其他設區市,新餘進入工業化的時間較早,工業領域積澱的人才較多,市民的包容性較強、綜合素質較高,這種資源的充分利用,有利於增創城市發展軟實力,形成包容性增長新動力、新機製、新優勢。當務之急,要圍繞著用好用足用活人才,製訂一係列促進包容性發展的政策體係。
就地取才政策。人才辦、工信局、科技局、市場監管局、科協、工商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各行業主管部門要聯合組織對本土產業人才調查摸底,建立新餘產業人才儲備庫和用才薦才服務平台,支持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加盟企業發展或自主創新創業。
親情攬才政策。新餘曾是內地的“小上海”,來自江浙滬的“兩鋼”職工和當年的上海知青,是一支數以萬計的“阿拉上海人”群體,加上他們的親友,新餘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尤其上海市人脈資源極為豐富,可以說新餘蘊藏著一條發達地區人脈資源帶。再加上東西南北中的外埠資源,新餘的親友團有一個龐大的群體。製定更加精準的人才、項目、資金、技術政策,同樣大有可為。
歸巢回才政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當年從新餘走出去闖世界的莘莘學子、企業骨幹,很多人早已功成名就。在渝郎回鄉活動中,部分人已經回鄉創業,但更多的人因種種原因或信息不對稱,還處於孤島、觀望狀態。解決這個問題,還要有更多熟悉情況的熱心人帶著激情、責任和初心,去從事聯絡、宣傳、服務工作。要製定吹簫引鳳獎勵措施,提供一條有用線索,引進一個急需人才,帶來一項先進成果,都可以列入個人檔案,得到鼓勵和獎賞。
最大的包容是大家都能相互接納、互相欣賞、互相幫助,讓工作、學習、生活在新餘的優秀人才,有成就、有尊嚴、有歸屬感;最大的開明是讓來新餘工作生活的人有融入感,有認同感,在新餘的願意留下來,新餘以外的願意到新餘來。這樣,新餘的發展才能瓜瓞綿綿、地久天長。
(三)弘揚創先爭優之風
馬斯洛的人類需要理論揭示了創先爭優的合理性、目的性、必然性,聰明能幹的新餘人曾創造了諸多的全省、全國甚至全球第一。比如,盧肇靜心攻讀,成為江西曆史上第一個狀元。北宋進士王欽若學以長才,成為江南第一個宰相。祖籍新餘的美籍華人何大一先生因發明治療艾滋病的“雞尾酒”療法,而成為1996年美國《時代》周刊的風雲人物。近年來,新餘市主要領導兩次走進中南海,向中央領導專題彙報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和農村“黨建+頤養之家”的情況,充分顯示了小市的大作為。
凡是能處於第一方陣的人和事,都飽含艱辛,充滿智慧,體現定力,超越自我。要建立創先爭優的激勵機製,形成逢先必創、逢優必爭的風尚,讓創先爭優成為幹部群眾的自覺行動,讓新餘的城市競爭力全麵提升。
全方位開展創先爭優教育。從娃娃抓起,鼓足幹勁,創先爭優,讓全體市民從精神上站起來,挺直精神的脊梁,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再鑄“工小美”新輝煌做出應有貢獻。
全方位組織創先爭優競賽。以創建共產黨員示範市為引領,鼓勵、支持各行各業去創先爭優,讓創先爭優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工作生活常態,打響新餘全國品牌、全球名牌。
全方位實施創先爭優獎勵。分行業、分領域,對創先爭優取得重大成果的給予及時褒獎。開辟創先爭優輿論宣傳陣地,公布創先爭優成果,獎勵兌現承諾。建立創先爭優積分獎勵製度。通過創先爭優,推動新餘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台階,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持久開展,五大文明建設協同並進。
發揚光大新餘精神,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戰略任務。要努力培育厚重大氣的新餘氣象,挺直扭曲變形的新餘脊梁,重鑄鐵骨錚錚的新餘風骨。唯有如此,新餘的經濟社會才能持續發展,城市的綜合實力才能真正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真正有保障,新餘的未來才能充滿希望。
(2019年,市政府主要領導對此文做過批示,市政府領導班子組織過集體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