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蜂蝶恨》出版之際,我在此談四個與此事相關的看法。
一、今生讀到的第一句詩是哪一句?
我生長於山村的農家,入學之前,從未接觸到詩句。我讀到的第一句詩是: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涼州詞》(又名《出塞》)中的一句詩。這句詩是寫進當時小學低年級課本的,那篇課文沒有將全詩照錄,隻是引用了這一句,因為這是小學生第一次接觸到詩句,所以老師著重講解這句詩,這使我對這句詩的印象特別深刻。老師希望學生聽得懂這句詩,她先講詞:春、風、春風;玉、門、玉門;關;玉門關。這些詞從她口中講出來,就像甘露灑在幼苗上,幼苗葉子立時舒展生長起來,效果非常明顯。我覺得這些詞很美,大腦中浮想聯翩,很想想象出這些詞所表達的意象,視這句詩為珍寶。當時心靈受到觸動,想象力似乎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覺得用美的詞語構成美的詩句,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對詩人的崇拜感油然而生。這或許還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如果問那時候的小學生“你崇拜什麼人”這樣的問題,學生多般會回答“崇拜詩人”。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們所能感受到的偉大的人物,就是詩人。
二、為什麼要當詩人?社會為什麼需要詩人?
人類社會的曆史已經證明並將還會不斷地去證明,社會需要詩人。這種需要是多方麵的,在此受到篇幅限製,我隻能談其中的一種需要。在一般的情況下,詩人的位置比較超脫,未深陷各方的利益糾角之中,尤其是詩人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社會需要詩人及時發出正確的、公正的聲音,以支持正義抑製邪惡,維護社會的公序良俗,為社會的長期繁榮穩定作出貢獻。這就是社會需要詩人的一個原因。詩人如果適應社會這一需要,詩人的社會價值就會得到體現,這就是想成為詩人的一個原因。詩人的工作如果能夠體現出社會價值,詩人才能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我之所以自我感覺良好,決意要出版這本詩集,並不是我認為自己的詩寫得有多好,我隻是自信自己的詩集,不會散發出“陳陳相因太倉之粟”的陳舊黴味,而相信其會散發出濃濃的時代氣息。這是因為我認識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翻身當家做了主人,國人的主人翁意識被喚醒並且得到培育,這種現象在詩歌創作中應該有所反映。詩人是國人的代表,“天下者,國人的天下;國家者,國人的國家;社會者,國人的社會”。
國人不說,誰說?國人的代表詩人不說,誰說?!要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就要做到:該頌揚的,一定要頌揚;該抨擊的,一定要抨擊;該批評的,一定要批評;該諷刺的,也一定要諷刺。如果這樣做了,那是履行了詩人的職責;反之,則是詩人缺位詩人失語。如果詩人缺位時間長了或者說詩人長期失語,或者說詩人絮絮叨叨訴說不停,但就是不為國人代言,那國人還要詩人幹什麼?社會還會有詩人的立足之地嗎?因此,詩歌的內容,應該對社會生活有所反映,而不僅僅是反映詩人個人的歡樂或痛苦,而不僅僅是刻畫詩人自己的風貌。詩人寫詩,也不僅僅是要呈現詩人腦海中的一些意識流。
三、怎樣看待格律詩中出現的重字重詞現象?
寫作格律詩,形式上隻要遵守格律就可以了。在一首詩中,或者在一句詩中,不重字不重詞的,不一定就好;重字的重詞的,也不一定就不好。例如,唐代詩人李商隱寫的七絕《夜雨寄北》,“巴山夜雨”四字,前後重複使用,人們不認為這一首詩寫得不好,而是認為他這樣寫是為了適應表情達意的需要。宋代詩人邵雍,人稱“康節先生”,他寫的詩,重字重詞現象較多,“他的詩,在理學詩派中可以算是一個代表,有康節體之稱。”(見金性堯選注《宋詩三百首》7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邵雍寫格律詩不避重字重詞,他未說出他那樣做的理由,或許他說了他堅持要那樣做的理由,隻是我沒有看到記載。我想,邵雍他那樣做,肯定有他的理由,因為,幾乎每一個稍有成就的詩人,都有自己的詩歌理念,這有利於詩歌園地百花齊放欣欣向榮。李商隱、邵雍給我的啟示是,寫作格律詩,不必刻意去追求不重字不重詞;也不必去追求重字重詞。重字重詞與否,取決於表情達意的需要,而不取決於詩人個人的愛好。今人不同於古人,今人的形式邏輯知識遠勝於古人,有一點是很顯然的:詩中允許重字,允許重詞,才能保證概念一致,才能保證推理有邏輯性,才有利於寫深、寫透、寫清楚一件事。在寫好事實的基礎上,才有利於抒真情、抒足情。如果從修辭觀點看,有“互文”因素在其中,即由各句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四、在這本詩集中為什麼要以每首詩為單位對詩句中的每一個字都標注平仄?
以每首詩為單位,對詩句中的每一個字標注平仄,采用這種做法,是一種創新,也確實有必要。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方便讀者欣賞格律詩,也有利於人們學習寫作格律詩,再續格律詩的輝煌。我們知道,學寫格律詩,多音字的正確使用,是一大難點。漫說是初學者,就是有一些國學功底的人,在格律詩寫作史上也有因失誤留下遺憾。這方麵的例子,不勝枚舉。著名的例子,在1995年第4期《中華詩詞》第55-56頁上可以看到,那裏刊載了《詩字的詞性異讀》一文,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看,看完就會知道,對此問題,不可不認真對待。
因此,在這本詩集中,在每一首詩的後麵,以每首詩為單位,對詩句中的每一個字,都標注了平仄。“平”字的右下角如果標有記號“y”,則表示該平聲字是詩中押韻的字。“y”是“韻”字漢語拚音的第一個字母。
本書詩中押韻,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新2版1995年11月第4次印刷的《詩韻新編》為準。從這個意義上說,本書具有實用韻書的一些功能,對初學寫格律詩的人,更有一些幫助。
歡迎各位讀者在閱讀使用本書時提出批評意見,不吝賜教,好的意見將吸收到再版中。
薑集華
2018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