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清平圖》,縱3米,橫9.95米,計約270平尺。經過近半月的日夜努力已近尾聲。此圖是我平生所創最大的一幅山水畫。治大國如烹小鮮,創作巨幀也一樣。構圖上猶如手卷,用散點透視,高遠、深遠、平遠法合理結合,要做到每個局部都是一幅完整的畫,大主題下有無數個小主題,不但要有豐富的變化,還要做到氣韻和筆墨上的和諧統一。此圖技法上南北融彙,有斧劈、披麻、荷葉、折帶、點子、馬牙、釘頭、雲頭等皴法。從五代到清,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範寬、郭熙、李唐、馬遠、夏圭、趙鬆雪、倪雲林到明四家、董其昌及清初六大家、石濤等都有涉及。樹以鬆樹為主,前一排56棵代表56個民族,充滿活力生機,永葆千古長青之意。另各種樹法盡在其中,有點葉、雙勾、夾葉。古柏翠竹、亭台樓閣、古寺佛塔、泉瀑舟船、湖泊大江、小橋屋舍、高士書生無不囊括,其中人物19位,有垂釣劃舟、登高望遠、閑步行吟、書樓攻讀、臨流覓詩、結伴望江等。江上一帆懸空,寓意一帆風順,天空飛鳥呈五角星狀,意為星空永恒,河山長存。山水畫關鍵要做到山勢起伏,互相呼應,雄而蒼、險而峻、平而秀、遠而闊、高而壯、深而幽,使之煙嵐之氣有無窮之盡,讓觀者可行、可居、可歎,有坐看千裏、鬆濤入耳之感,方稱神品也!此圖乃吾學畫35年來的一次自我挑戰和總結。
3月26日淩晨4點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