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春天的朋友圈春天的朋友圈
鬱旭峰

詩意教育的實踐者

徐 魯

鬱旭峰先生是當下中國兒童詩創作方陣裏的一位實力派詩人。但他似乎一直比較低調,恪守著一位小學教育工作者、一位小學名校校長的本分,不為詩人的虛名所誘惑,但問耕耘,莫問收獲。

然而,憑著理解力和滿腔熱愛所栽培的東西,季節一定會使它們成熟。旭峰已經出版了《樹是風狂熱的歌迷》《雨點兒寫字》《呼嚕是一支歌》等多部兒童詩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本《春天的朋友圈》,是他的第七本兒童詩集。

前年,我曾為他的兒童詩寫過一篇評論,其中談到了我對他多年來默默地在小學校園裏從事“詩意教育”實驗的認同與讚賞。但那篇文章似乎並沒有引起教育界和兒童文學界多少人的在意,因此我的心裏不免有一點失落感。——不是為我的文章感到失落,而是為旭峰所從事的“詩意教育”實驗,有些“孤身走我路”的寂寞感,感到失落。

在我看來,旭峰的“詩意教育”實踐,與“新教育實驗”的倡導者和推動者、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關於培養“新兒童”的一些觀點不謀而合。朱永新在許多場合都談到,中國教育中存在著“情感教育”嚴重缺失的問題。他分析說:所謂“情感教育”,也並不僅僅是隻關注情感、不關心認知的教育,真正的情感教育應該反對以認知發展為名,而忽略和犧牲人的情感帶來的正麵保護和建設作用。他認為,情感教育應該是“對人的全生命的關懷”。因此,情感教育不但不是忽略認知的教育,相反它是從情感嗬護與建設入手,達至“全生命”的“全人教育”。旭峰的“詩意教育”實踐,就是從一種“對人的全生命的關懷”來完成“全人教育”的實踐。

旭峰的職業身份是寧波市北侖區實驗小學的校長。北侖實小是一所有著140年校史的江南名校,建校曆史悠久,校風承傳有。近些年來,旭峰於執教、長校和從事教育管理的同時,每天在案牘勞形的間隙,總要抽出幾分鐘、十幾分鐘,創作出一兩首短小的童詩,這不僅漸漸成為了他的一種日常狀態,也潤澤著這位小學校長的“詩意人生”,澆灌出了他的“詩意教育”的夢想之花。

他創作的兒童詩一任天真,清麗單純,對兒童世界的觀察與感知豐饒而細膩,而且富有童趣。他用一首首雋永、透明的小詩,向我們呈現了一個豐盈、鮮活、爛漫和完整的童心世界。

但僅僅是創作兒童詩,還不是他最終的追求。他發現,小學生們對兒童詩的寫作、誦讀、欣賞,懷有一種天然的好奇和興趣,於是,他把中國古老的“詩教”傳統,與現代童詩所具有的能夠幫助和引導孩子們培根、潤心、尋美、向善、求真、益智、啟發想象力等教育價值,完美地嫁接起來,在教學工作中創新思路,嘗試著把引領孩子們學寫童詩、誦讀童詩和欣賞童詩的實踐,引入教學實驗的課堂。他用一種獨特的方式,為中國教育的鼻祖孔子所創立的“詩教”傳統,注入了新的活力。

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從1998年他第一次在公德小學嘗試童詩教學,到他在北侖實小構建“詩香校園”,一直到今天,他仍然在努力推進一種“詩意教育”。當二十年的柳色秋風拂過人們才驚訝地發現,當初的那些兒童詩的小雨點,已經漸漸彙成了清亮的小溪;而在一條條小溪流奔騰過的地方,如今到處是“鮮花的洪流”。美麗的兒童詩就像涓涓春水,潤澤著一茬茬孩子幼小的心田;也如點點繁星,點綴著和照亮了孩子們童年的夜空。旭峰也因此在全國小學教育界贏得了“詩人校長”的美譽;在童詩創作界,人們又稱他為“校長詩人”。

這也應驗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兒童閱讀點燈人”梅子涵先生的那個童詩觀點——其實也是一個兒童教育觀點:“真正的詩意和浪漫向來不空洞,優美的抒情向來都是生命的呼吸,是聽得見生命行走的有力腳步聲的。童年時光會有許多內容陪伴,兒童文學是其中一個高級部分。”從童詩創作到詩意教育,旭峰賦予了兒童詩一種更為神奇和更加豐饒的力量。

孩子們最真實、最細微的心靈世界,僅靠作家的想象去感知和把握,顯然是不夠的。旭峰是教師,是教育家,天天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所以比一般的兒童文學作家更能真切與準確地去體察和“發現”兒童。與陶行知、葉聖陶、陳伯吹……這些有過從事小學教育經曆的兒童文學作家和教育家筆下的兒童詩一樣,旭峰創作的兒童詩,往往也是富有童趣和潤物無聲的“教育詩”。

當然,與兒童文學其他體裁一樣,有一些童詩也應該具有幽默、好玩、甚至戲謔的“遊戲精神”和“快樂精神”。這類童詩往往應和了童心世界恣意、燦爛和輕鬆快樂的節拍,是能夠愉悅童心的“快活的小詩”。

《春天的朋友圈》這部童詩集分為五輯。第一輯抒寫的是生機盎然的大自然和四季之美;第二輯是獻給鄉村、童年和親情的組曲;第三輯是一支支明麗、歡快和純真的校園之歌;第四輯和第五輯是對萬物有靈且美的世界的感悟,對生生不息的生命與成長的歌吟與禮讚。

詩人艾青認為,寫兒童詩,首先應該做到形象和意象單純、樸素、明麗,不要太複雜、太糾纏,然後要找到新鮮的比喻,還要讓語言盡量活潑一些。“形象思維的活動,在於為自己的感覺尋找確切的比喻,尋找確切的形容詞,尋找最能表達自己感覺的動詞;隻有新鮮的比喻,新鮮的形容詞和新鮮的動詞互相配合起來,才有可能產生新鮮的意境。”我是十分讚同艾青先生的這些兒童詩美學觀的。

旭峰的兒童詩之美,也是美在形象單純、比喻新鮮、語言活潑,富有詩意,更富有童趣和理趣。

不妨舉幾個例子。用作書名的《春天的朋友圈》這首詩,比喻就十分巧妙和新鮮:

因為生機和萌動

春天建了個朋友圈

河邊的樹木

山坡上的野花

還有田地裏的小草

一股腦兒響應

紛紛入群

整整一個季節

群裏熱鬧非凡

樹木曬的是蔥蘢

花朵曬的是嬌豔

霸屏的小草

曬的是滿目的綠

春天的朋友圈

越來越大

黃鸝百靈來曬歌聲

蜜蜂蝴蝶來曬舞姿

連雨點兒

也時不時來湊熱鬧

曬曬晶瑩

你看夜深了

它還在滴滴地

絮叨個不停

不僅比喻新鮮,把形容詞、動詞作為名詞靈活運用與巧妙搭配,營造出了充滿童趣的形象和意境。

在《春天的花朵》裏,詩人看到盛開在原野、山坡和輕柔的風中的花朵,不禁有了這樣的想象:

春天的花朵

是一群郊遊的孩子

這裏一團

那裏一簇

一出門就漫山遍野地

四處撒歡

這樣的比喻,因為準確、恰切,因而也顯得格外生動,活靈活現。《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抒寫的是一種細膩、真實的童年記憶的細節: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一群羊或幾隻雞

會悠閑地擋住我的去路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一棵玉米或幾稈高粱

會熱情地伸出胳膊與我握手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一叢蒲公英或幾朵小花

會緊緊地抓住我的眼睛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一顆小石子

會不經意地硌了我的嫩腳

在這裏,鄉村童年的日常生活細節,不再僅僅具有個人回憶色彩,而成了一種足以引起任何讀者的記憶和感情共鳴,具有普遍和永恒意味的童詩與文學的意象。

這部詩集中的第三輯,那些明麗、歡快和純真的校園之歌,也是我心目中的優美的“教育詩”。這是旭峰每天耳聞目睹、浸潤其中的生活日常,奔跑、歡跳在他身邊的,像小鳥般的孩子們的身影與童音,俯身拾來即是佳句,伸手捧住即是晶瑩的小詩。

《一聲甜甜的問候》《課間操》等篇什,近乎校園日常的素描和速寫,卻寫出了一位老師、校長最真切的感受。例如《課間操》裏寫到的一個意象:

前平舉豎的對齊

側平舉橫的對齊

那些下了課的孩子

一個個找到點位

秧苗一樣

插在操場中

……

冷不丁一陣風來

哎呀不好

秧苗們前俯後仰

全都亂了套

連腳丫子也沒站牢

一個勁兒蹦蹦跳

像這樣單純和好玩的小詩,雖然未必會有多少“教育性”的含量,但是也能讓小讀者感受到一種單純、明朗、清晰的意境之美,甚至在有意無意中感受到一種活潑的童趣。

中國雖然曾經擁有數千年的“詩教”傳統,但是在今天的小學校園裏,能夠像旭峰這樣,把童詩當作引導孩子們學習觀察自然、感受現實、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激發閱讀和寫作興趣的小種子,並且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耐心,去培養這些小種子,給它們以萌發、成長和突破自己乃至開花結果的機緣的,畢竟還是不多,因此也更顯得難能可貴。不妨這樣設想一下,假如能有更多的中小學老師、班主任、校長,在今天的校園裏,首先自己能夠熱愛兒童詩,甚至創作一些童詩,進而能在日常教學中施行一點點“詩意教育”,在課堂或課外教學中融入一點點具有“詩意”的東西,那該有多好!

也許,在孩子們的成長中,正因為擁有了這一點點美好的“詩意”,便從小就擁有了更溫暖、更生動、更幹淨、更準確地去運用母語的能力,擁有了對一種高尚的、善良的、寬廣的人生境界的夢想與向往。我認為,鬱旭峰二十年來孜孜不倦地從童詩創作到詩意教育的摸索與實驗,其深遠的意義正在於此。兒童詩的神奇力量和豐饒的魅力,也因此會如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得以更加廣闊地飛揚和傳播。

明麗、歡快和單純的童詩句子,也許隻是一些甜潤、可口的“果肉”,而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情感養分”,還有詩人的教育理想,卻是包藏在果肉之中的一顆顆小種子。果肉被吃掉了,消化和吸收了,小種子也會留下來,等待發芽的時機。正如托爾斯泰說的,菌子都被采摘了,但菌子的氣息,還會留在春天的草地上。

2022年初夏,

武昌梨園

徐魯:著名詩人、散文家、兒童文學作家。作品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屈原文藝獎、冰心兒童圖書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等,並被譯為英、法、意、韓、日、瑞典、西班牙、阿拉伯等語種出版。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