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時我畫幅紅梅,讚賞如潮,頗受歡迎。某烤鴨店老板見我進店,他不知在哪兒見到此梅,便求我給他畫一幅,且當即掏五百元給我。我死活不收,說可白送一幅,待再過半年等我畫得值得賣時再給你一幅,你再交錢。事後竊喜,看來我的畫也差不多了,居然能換錢!又多個飯碗。
由此不知怎麼想起成語狡兔三窟,它的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個藏身之窟,以保其命也。用現代話說叫有三個飯碗,便不懼挫折!我想起年輕時,隻求參加工作,成為國家幹部或職工,這樣月月有工資,一輩子吃喝不用愁,不必熬煎一切,於是千方百計,當上工人。幹活雖苦,但有此鐵飯碗,便有安全感,有了戀愛基礎、婚姻基礎,有了敢在西峽老街手插褲袋昂揚轉一圈的底氣。
現在想,我當時若是兔,應為蠢鬼傻兔,因當時隻一窟。
雖然當時業餘已死鑽文學,但隻覺她屬高尚追求,從沒想到她是飯碗。之後改革開放,我所在的玻璃廠虧賠不已,已半年沒發工資,艱難時才想到隻靠一窟的是傻瓜兔子,是將死兔子。隻靠一個飯碗的人是傻瓜,是多風險缺安全的人,我隻靠工資吃飯已成活死人。自此更鑽文學,並以已發表的小說、散文找縣有關領導,領導很快將我調進工資能及時發的文化單位,保證了第一飯碗。後又發現發表小說、散文後稿費漸多,這才意識到文學是繼我工作之後的第二窟、第二飯碗,我已從傻瓜兔子變為正常兔子了。盡管每年的稿費僅夠每天上街喝碗三塊錢胡辣湯及吃兩塊錢油條而已,但這也是錢換的,沒這誰會叫你白吃!
後又趁寫作間隙學畫,時間不長居然有人掏現金買我的畫,我猛然覺得自己業已有三窟,職稱亦應達到狡兔之名譽之水平之地位,可喜可賀!
狡兔三窟出自兩千年前的《戰國策》,不光說為人處世要留後路、留退路、留活路等,含義可謂萬千,值得好好研究學習。兩千年前的四字成語至今怎仍金光閃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