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遇見遇見
石鐘山

輯二 顏色

遍地花香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在邊防某雷達團參軍,後又到雷達站工作了一年。我工作的雷達站地處內蒙古,北部邊陲,聽老兵說,雷達站離邊境線隻有幾十裏,記得從團部到雷達站時,老兵開了兩天的車,起早貪黑的,才把我和滿車的供給送到雷達站。

我們這個雷達站肩負著戰備任務,是雙機連,有五六十號人,算是一個大站了。因地處偏遠,周圍幾十裏杳無人煙,平時我們休息時也沒什麼好去處。不知是哪個老兵在離雷達站十幾裏路的地方發現了一條山溝,說是山其實就是草原上的土丘形成的褶皺。每年的七八月這裏都開滿了黃花,金燦燦的一地,扯地連天的樣子。這些黃花簇擁著,不經意地在風中搖擺著,發出陣陣襲人的香氣。從那時開始,每到七八月份,這條黃花溝便成了我們唯一的去處,從雷達站出來向東走上一個多小時,便是那條令人神往的黃花溝了。後來有人說,這些黃花可以做成黃花菜,城裏的飯店一份加些肉片的黃花菜價格不菲。有好事者采了一些回來,交給炊事員去料理,不知炊事員水平差,還是大鍋菜不好炒,料理出來的黃花菜味道的確不怎麼樣。但這時已有老兵探親把黃花菜帶回家裏,品嘗過,據說和飯店的味道並無二致。

也就是從那以後,有假期的老兵再去黃花溝時,便多了項采摘黃花菜的任務,士兵們相互幫忙,很快便摘了可觀的一片。采好的花並不馬上帶走,而是攤在草地上,待一周後這些花幹了,才小心地收回,仔細地留存起來。下第一場雪之後,便有老兵陸續回家休假,帶著那些已經幹掉的黃花。不久之後,老兵們又會帶著黃花菜的故事回來。然後我們望著漫天的飛雪,等待著來年的春暖花開,還有那個關於黃花的美麗傳說。

看黃花采黃花一年隻有一個季節,更多的時候,我們打發時間最好的方式是連隊訂的兩份報紙,一份《人民日報》,還有一份《解放軍報》。《人民日報》全連隻有一份,放在連部辦公室裏,用書報夾裝訂起來;《解放軍報》訂到班,我們宿舍就有一份。因為我們雷達站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這些報紙和我們的信件都是團部運送給養車捎來的,大約一月來一次。我們看到的報紙,也大抵是一個月前的了。讀報紙時,我們明知是一個月前的,但對我們來說仍然是新聞,報紙上的人和事似乎就發生在昨天。我們班七八個人,一張《解放軍報》不知在我們手裏傳遞了多少回,也不知看了多少遍,原本堅挺的紙張已經變皺發黃,再也發不出紙的聲音了,我們仍相傳著,報紙上的文字我們幾乎都能背誦下來了。在這一個月時間裏,這份報紙仍然是我們最好的了解外麵世界的窗口。讀著報紙上的那些文章,所有的軍營都熱火朝天、人聲鼎沸的樣子,唯有我們這裏冷漠孤寂,仿佛是被世界遺忘的一個角落。我們經常站在某處望著遠方發呆,想象著《解放軍報》描述出來的熱火朝天的軍營,我們向往著。

直到一個月後,又有送給養的車來,我們已有了新的報紙,清脆的紙張聲音在我們宿舍裏流動著,就像一首美妙動聽的音樂。有報紙相伴的日子,士兵們的夢都是繁華的。記得有個新兵姓黃,正在學習新聞寫作,所有的舊報紙都被他收集了,厚厚的一遝放在床下,珍寶一樣地嗬護著。有一天,一個老兵吸自卷的煙,卷煙紙沒了,便順手撕下報紙的一角卷煙吸了,被黃新兵發現了,兩人大吵起來。我們第一次看見黃新兵發了那麼大的火,臉紅脖子粗的,差點哭出來,後來他跑到連部告了老兵一狀。在晚點名時,指導員站在隊列前重申了一次報紙的重要性,還不點名地批評了那個不愛惜報紙的老兵。弄得老兵很沒麵子,磨叨了好一陣子。

黃新兵果然在寫作上有了起色,他寫了許多關於雷達站的新聞和生活趣事,陸續發表在兵種報上,後來他被調到團部當通信兵,後來又考上軍校,畢業後又成了名新聞幹事,這一切都是後話了。

後來我又經曆了許多大小單位,從基層到機關,每天都有《解放軍報》相伴,報紙都是當天出版的,散發著油墨氣息,但我總想起在雷達站的那些日夜。一份報紙在士兵們手裏傳來傳去的情景,還有那個姓黃的新兵,在夜半時分,把一張報紙放到被窩裏,打著手電研究學習的情形。

又是許多年過去了,再想讀《解放軍報》時,打開手機,點開《解放軍報》的客戶端,報紙上的內容隨時隨地都能映入我們的眼簾。不知為什麼,我還會想起若幹年前的雷達站,孤獨的時候站在某一處,眺望著遠方,想象著報紙描繪出的火熱軍營,還有那漫山遍野開著黃花的山溝,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便似伴隨左右了。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