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界碑無言界碑無言
汪瑞

六、麻紮冰雪中的奇花

麻紮是219國道從零公裏出發遇到的第二個達阪。幾小時後,車隊緩緩爬上了半山腰。山腰濕漉漉的,零零散散落著一堆堆、一簇簇的雪花,而山頂,則被厚實的積雪嚴嚴實實地覆蓋著。這裏的冰雪和我們昨日遭遇的暴雨應該是孿生兄妹,隻是它們落到山腳下便成了密集的雨滴暴烈的洪水,而落在山頂便變成了輕盈的雪花晶瑩的大雪。

不知不覺間,幾小時過去了。車隊停在半山腰休整,小夥子們漫山遍野撒開來。我知道大家要“卸負擔”了(小解),趕緊把身子伏下來,盡可能把身子壓到最低,仿佛這樣就不會被發現了。其實,並沒有人多看我一眼,這樣做不過是讓自己少幾分尷尬而已。當然這也是此時此地最有效的、也是唯一可行的回避方法。

等大家陸陸續續小解完,三三兩兩開始散步的時候,我才可以下車走一走,活動一下坐得幾乎麻木的腿腳,舒展一下困頓不堪的腰身。當然,我也很清楚,此時此地,能夠供我“方便”的安全地帶是不存在的,根本也就不奢望能夠找到小解的地方。好在行走高原多年,我已經找到了有效應對的策略,那就是盡可能不喝水。我甚至練就了駱駝一般的抗饑渴能力,可以一天不喝一口水。在高原極為幹燥的氣候下,機體原本消耗水分就比較多。消耗多補充少,甚至不補充,自然會減少甚至消除排泄的麻煩。

從載重卡車高高的腳踏板上用力伸長了腿,去夠向地麵。努力再努力,腳終於觸到了沙石地麵,仿佛被一隻敦厚的巨掌穩穩托住。腳踩下去,有一種濕漉漉的綿軟,舒適而愜意。這是因為積雪融化滲透了沙石,使硬朗的山體變得柔軟起來。遠望,山體的沙石已由低海拔區的土黃色變成了暗黃色;附近,有一蓬蓬、一簇簇、一團團的銀白零零星星散落。那是冰與雪的混合物。積雪被暖陽融化時,部分來不及融化的積雪在低溫下很快凝結成了晶瑩剔透的冰塊。定睛細看,我驚訝地喊出聲來:“冰下麵有花呀。”原來一蓬蓬的小花叢托起了一堆堆冰雪,晶瑩剔透的冰晶覆蓋著花叢,仿佛鑲在花叢之上的一個鑽石王冠。花叢都不太大,被冰雪壓伏在地麵上。見有零星花葉從逐漸融化的冰晶下探出頭來。花朵略顯萎靡。想來,它們和冰雪搏鬥得太辛苦,已經精疲力竭了。花莖長數厘米到數十厘米不等,葉片有點像熱帶雨林植物芭蕉葉。中間是一道堅實的柄,橢圓形的可愛小葉片們循規蹈矩地在葉柄兩側排出了齊齊整整的隊列,重新構成了一個長的橢圓。花朵呈玫紫色,三五片花瓣構成一個花朵,姿容頗似蝴蝶蘭。大部分花葉還在冰晶覆蓋之下,繼續忍耐,靜靜期待。

海拔5000米以上嚴酷氣候中的漫山盛開,積雪寒冰之下的驚豔綻放,這一幕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腦海。很多年裏,我一直很想知道這個小花的名字,卻一直無從得知。這份無名的美麗,成了心頭一個揮之不去的遺憾。

2014年,我有幸到北京魯迅文學院研修班學習,其間專門兩次抽空到國家圖書館查找資料。我希望在這個圖書最多、資料最全的地方找到答案。找了整整兩天,找到了不少相似的花,諸如囊距翠雀花、奇林翠雀花、藍翠雀花,又如團墊黃芪、甘青青蘭、小葉棘豆,等等,經過反複對照辨認,最終確認這個小花學名“冰川棘豆”,俗稱“醉馬草”。資料介紹:冰川棘豆,生於海拔4500~5300米高寒草原。該花密叢生,高3~17cm,羽狀複葉有小葉9~19枚。花冠紫紅或者紫藍色。資料還介紹:該草有毒,牲畜食用後會消瘦、生長緩慢、遲鈍、行走困難、癱倒不起,最終死亡。還可使母畜流產,致胎兒畸形。在藏醫藥中,該草可入藥治療水腫。冰川棘豆,那朵綻放在寒冰之下的美麗,無論是作為牲畜的隱形殺手被牧民厭棄,還是作為救命的良藥被患者視若至寶,定格在我心底的卻是毫不妥協的堅韌、頑強不屈的綻放。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