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來KTV經理。
那人長得肥頭大耳,一臉心虛地看著我。
“你這監控都有吧?”
“這,我們這都是高檔場所,私密性比較好。”他為難地說道。
“那好,你這兒涉嫌組織未成年賣淫,和我們走一趟。”
“哎,別別,我們就隻有正門的監控,其他真沒有。”
“行,你拷貝一份給我。”
回到警局,桌上擺著從江淩區警局轉移過來的資料和物證。
第二名死者叫劉璿,年齡十八歲,比李一念、張青靈大一歲,不過她們的生日都是7月15日。通過現場照片判斷,死者死狀和之前兩起案子一樣。
我打量著桌上擺放的物證,突然發現死者的手機掛飾和李一念書包上的一模一樣。
我打開手機,發現手機壁紙竟然是李一念。
這是李一念的手機。
我翻看聊天記錄和通話記錄,發現裏麵的內容都被刪除。
“小海啊,你把手機給技術科的小趙,讓他幫忙修複一下。”
隨後,我又讓警員小李把當年張青靈案所有的嫌疑人中,近十年因為強奸少女、猥褻少女等罪名坐過牢的人找出來。
已到午飯時間,我一邊吃飯,一邊看KTV大門口的監控。
忽然,一道熟悉的身影進入視線——劉維。
他在晚上十點半進入KTV,淩晨兩點才離開。
兩起案件,他都在案發現場。
我感到渾身血液在沸騰,冥冥之中有種感覺:是他,就是他了。
可這些監控並不能當作確鑿的證據。
正當我苦惱時,技術科對李一念的手機完成了修複。
在李一念死亡的那天晚上十點,她給一個未命名的人發出短信,約他十點半在實驗樓老地方見。而且此前,李一念給這個人發過許多親密短信。
通過對號碼的查找,這個號碼的主人就是劉維。
雖然不能證明劉維就是殺人凶手,可至少說明那天他們倆見過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