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念皇妹年紀小,不忍將其遠送北齊和親。
於是為妹妹選探花做駙馬,官居三品,賜蓋公主府華麗無比。
而我,則在十七歲那年,獨自北上,遠嫁齊國軒王為妃。
十年後,父王駕崩,皇妹參與五王謀反,太子登基將其貶為庶民。
此時已經位居北齊中宮的我,不忍見一母同胞的皇妹淪落至此,於是接她入宮。
誰知她卻在勾引齊王不成後,用法師的一場火和我同歸於盡,重回父王指婚的那日。
這次,皇妹絕食相逼一定要遠嫁北齊軒王。
而我,則拒絕了探花做駙馬,寧願降為郡主,也要與我的少年將軍喜結連理。
......
我比皇妹年長兩歲,同為淑妃所出,是大周僅有的兩位的公主。
我名昭平,她名昭陽。
在我剛過十七歲生辰的第二天,北齊送來了求娶公主的國書。
父王下朝來母妃的宮裏,將我姐妹二人召來。
昭陽早知所為何事,這次她急不可耐地跪在地上懇求:
“父王,兒臣深知和親止兵戈,願北去嫁與軒王,使邊界百姓免受戰爭之苦。”
好一番冠冕堂皇的說辭,可終究掩不住你眼裏對後位的渴望!
父王明顯不願最寵愛的小女兒嫁去那麼遠,於是他看向我。
我睜著懵懂的雙眼,故作不知。
昭陽撲在父王懷裏哭泣,一心一意表演她的家國大義。
父王看不得小女兒這般流淚,更是為她有為國分憂的心感到欣慰。
於是,昭陽如願以償,在國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而我,則站在絡繹不絕的聘禮後麵,如釋重負。
隻怕昭陽還不知,此時此刻,就是她悲慘人生的輝煌開場了:
這一世,就由你來嘗嘗北齊朝政的波譎雲詭、九死一生吧!
我對昭陽的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昭陽人如其名,就像驕陽一樣燦爛熱烈,嬌豔的相貌是大周一絕。
而我,性子平和,從不過分顯露自己,最愛讀書。
父王和母妃因她熱烈的性子,也寵愛她愈多。
為著多一分少一分的寵愛,我自然不至於嫉恨胞妹。
但她不該仗著寵愛,常常與我為難。
即便是她從來看不上眼的東西,也要與我爭一爭。
結果自然是她勝。
東西什麼的玩意兒,倒也罷了。
隻是,她明知我喜歡中郎將周翊,卻故意單獨接見周翊,最後安一個輕薄之名,永遠斷了周翊的將軍之路。
如果隻是為了一個男人,我也不至於恨她如此。
但在火場中,昭陽炫耀似地告訴我:
當初父王看出來我傾心周翊,有意在我十七歲生辰後,賜婚與我二人的。
是她嫉妒我能與心愛之人喜結連理,於是她毀了周翊,逼我北嫁。
也是她告訴我:
在我遠嫁北齊那一晚,周翊率兵突擊破虜,解決了大周長達十年的西陲之患。
父王破例升周翊為平西將軍,但周翊自請革去功名,出家為僧。
昭陽說,她知道我們二人相愛,所以她一定要讓我們永生不得相見。
我活得痛苦,她便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