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大學生村官,卻穿成了黑紅的網絡歌手,即將參加種田綜藝的那種。
網友罵我沒文化,我農業理論實踐樣樣行。
網友罵我沒見識,我接待企業家詳談招商引資。
網友罵我拈花惹草,嗬,男人隻會影響我追豬的速度。
網友:......她沒什麼黑點了。
穿回三年前,我知道大旱將至,糧食減產。
這一次,即使力量依舊很小,我也一定護好腳下這方土地。
————
我叫楊紅林,上一秒還在鄉道上幫村民追豬,
現在卻在《種田嘍!少女》第一期的直播現場。
這是一檔持續一年的種田綜藝,由八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女生和一位觀察員參與,
目的是保護農耕文化、助力鄉村建設。
雖然節目組用心製作,但也隻有前幾期衝上熱搜。
隨著歌手林林和觀察員萱兒的退出,節目再無人問津。
為什麼我了解得這麼清楚?
因為這是一檔三年前的綜藝,我當時正在農科院讀研,所以關注過。
「現在是XX年?」看不了手機,我低聲詢問旁邊的女生。
不遠處一個身穿白裙的女生溫柔笑道:
「看來我們林林真的很高興能來這個節目,連今年是哪年都記不清了!」
隨著聲音響起,來自原主的記憶浮現。
原來我穿越成了此時正在被全網黑的歌手林林。
林林家境貧寒,靠著勤奮學習走出山村,來到大城市讀書。
為了補貼家用,她簽下了MCN,課餘時間在宿舍裏直播唱歌。
因為一首原創歌曲,她火速走紅網絡,但風評很快又急轉直下:
【農村來的,沒什麼文化,怎麼什麼人都能當網紅啊,別教壞我家孩子。】
【不好好讀書,聽說在領助學金,浪費祖國資源。】
【看麵相沒什麼出息,也就在街邊唱唱歌了。】
【嘿嘿,之前在KTV陪我唱過。】
......
而節目直播的當下,漫天的彈幕同樣在刷屏:
【她來幹什麼,在村裏唱歌給男人鼓勁兒嗎?】
【臉皮真厚,換我,我可不來。】
【萱兒今天太美了,和林站一起,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萱兒別觀察她們了,來觀察我吧!】
此時的觀察員萱兒,正隨手摘下一旁樹上的紫色果實:
「這果子長得好像西梅啊。」
「這就是西梅。」我回答。
萱兒嗤笑一聲:「這村子裏哪會有西梅,西梅都是智利進口的。你之前沒吃過吧?不懂裝懂可不是好習慣。」
實時的彈幕也是一片嘲笑。
我反駁:「國內早有引進西梅種植,果實含糖量不比進口差,支持國產。」
果林裏鑽出個曬得黝黑的老農,笑著應和:
「是啊小姑娘,就是西梅,你嘗嘗,可甜哩。」
又說:「多虧村支書,請專家來教俺們種西梅,這兩年收成多了不少。」
萱兒臉一黑,丟下西梅就快步走遠了。
【我們萱兒又不像林林是鄉下來的,不知道是應該的。】
【聽說萱兒是港城千金,隻吃智利西梅也很正常。】
【林林好裝,屁大點事就要顯擺。】
【明明是助農節目,你們為什麼又要看不起鄉下人......】
最後一條彈幕很快淹沒在了其他話語中。
來村裏的第一餐,導演讓大家各自搜集食材,由開餐廳的小敏掌勺製作。
這個提議不錯,既能讓團隊關係更親密,又能了解村內情況。
除小敏外,其餘六人四散,我也借此繞著村子觀察了起來。
這裏的基礎建設不錯,道路平整,村民安居樂業。
但缺點是糧食作物結構單一,家家戶戶都種小麥,抗風險能力弱。
《種田嘍》的一大目標就是讓女生們在這裏種下50畝小麥。
穿自未來的我知道,明年將有一場持續數月的大旱,
而灌漿期缺水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巨大,農民們付出的心血勢必得不到回報。
選擇抗旱品種、補充間種作物、增強田間管理......
正在我思考的同時,萱兒已經帶回了第二批食材。
【萱兒人美心善,明明是觀察員,這些活本來用不著她幹的。】
【她好親民,和村民說話的時候像天使一樣。】
【林狗跑哪裏偷懶去了。】
【小敏怎麼柴火燒了半天還不做飯,想要餓死我們萱兒嗎?】
萱兒也開口:「小敏,你怎麼還沒有開始做飯呀,大家都有點餓了。」
小敏抱歉道:「我不太會用柴火灶,你們先吃這幾個涼拌菜墊一下吧。」
「不用了,我們等你一起吃吧。」
等我回來的時候,看見的就是萱兒抱著手臂站在廚房裏,
旁邊是忙碌又愧疚的小敏,還有一盤炒糊了的菜。
萱兒見我回來,衝外麵喊道:「大家都進來,我有幾句話想說。」
「作為觀察員,我不太滿意今天大家的表現。小敏,既然你不會用柴火灶,那就早點說,為什麼要讓所有人等你。」
「還有林林」,萱兒看向兩手空空的我,「我希望大家都或多或少能出一份力,而不是把活都推給別人,這樣人心就散了。」
在場的人都沉默了,彈幕卻異常活躍:
【別看萱兒年紀小,就是比某些人更會做人。】
【林林怎麼空著手回來,聽說鄉下人就是會偷懶。】
【其實私下批評人對團隊管理更好......】
摩托車聲打破現實中的沉默,一個村民拿著一大袋麵粉和一扇排骨來了:
「多虧林林姑娘幫忙,我家豬才順利產下小崽,這些你們拿去吃。」
我笑道:「您客氣了,隻是輕微的產道開張不全而已。」
「之後有什麼問題還來找我,母豬的產後護理我也略懂一二。」
【她說什麼??母豬的、產後護理......】
【原來是老鄉家裏母豬難產,林林去幫忙了,她人還挺好的。】
【一唱歌母豬就生了唄。】
萱兒有些下不來台:「拿肉來了又沒用,小敏不會用柴火灶。」
「我會用。」我沒理會萱兒的陰陽怪氣,開始給其他人分工。
學護理的小王,心細,來洗菜。
風景園林的小李,動手能力應該不差,來切菜。
帶貨主播嘉嘉,站到灶台邊給小敏解悶兒。
其他人擦桌子、擺盤子、拿調料,井然有序。
而我則坐到了灶口,開始往裏添柴火。
【隻有我一個人覺得林林協調得還挺好的嗎?】
【這種灶隻有老家有,蒸完飯底下有一層鍋巴,好懷念。】
【林林幹活挺麻利的,圈粉了。】
......
飯後,導演公布了接下來的任務:
在一周時間,規劃鄉村改造,並作項目計劃展示。
一周後的第二期直播,觀察員萱兒如期而至。
屏幕另一側也湧入了數萬觀眾。
小李和小敏呈現的是鄉村旅遊規劃,
從自然景色、鄉土味道出發,以農家樂的形式幫助村民創收。
嘉嘉提議直播帶貨,通過互聯網渠道增加農產品銷量。
等輪到我上台,萱兒帶頭鼓掌,微笑示意我開始。
【林林能講出什麼東西,她那麼沒見識。】
【可能是給村子寫首村歌吧,哈哈哈哈哈~】
等屏幕上顯示出「農作物生產規劃」時,彈幕更是熱烈:
【跑來村裏教農民種地,她當她是誰啊。】
而當我展示計劃書的內容後,現場的村民代表們騷動了起來:
「今年小麥價格那麼高,為什麼讓俺們種玉米!」
「小麥種子早就買好了,現在換種子誰給俺錢!」
「你這個女娃啥也不懂,盡是來搗亂的!」
脾氣上來的幾位,跑出去抽煙了,剩下的許多則在位置上不屑地搖頭。
萱兒插話攔下了想要解釋的我:
「林林,這就是你不對了,你怎麼能瞎出主意呢?你給他們道個歉吧。我們是來建設農村的,不是來搞破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