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組很快就啟動了工作,蘆西、周東還有周一博他們一群人搬到了一個大辦公室裏。這次項目組的動靜很大,除了兩個大辦公室的組員之外,B市鋼管公司也派了人加入了項目組。
這種情況以往也有發生過,畢竟管研中心還是依托B市鋼管公司組建的,本質上管研中心的實體是B市鋼管公司的子公司,總部公司派人參與項目是很正常的操作。
張萬鵬本來是項目組的組長,然而大家剛把辦公室搬完沒多久,B市鋼管公司的文件就來了,為表示尊重,畢泰嵩帶著新認命的領導來到了項目組。
“這位是大廠科技質量科的副科長薛俊昌,這一次的項目,B市鋼管公司也非常重視,特別認命了薛科長來擔任項目的組長,萬鵬,你作為副組長配合薛科長的工作。”畢泰嵩說著,轉過頭看向一旁的張萬鵬。
看起來,事發突然,畢泰嵩之前也沒有接到任何通知,還沒來得及給張萬鵬什麼心理準備。
蘆西偷偷瞄了一眼張萬鵬,張萬鵬看起來依舊非常淡定,他點了點頭,沒說什麼。
張萬鵬這個人,蘆西早就知道,一向沉穩不愛說話,心裏也沒有什麼名利算盤,是非常踏實的那種研發人員,他比自己上班要早上個幾年,是他們同一批入職的人裏的佼佼者。
其實包括蘆西在內,其他人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不太高興。
倒不是大家排外的什麼情緒作祟,而是對於一個項目來說,項目組的組長至關重要。
他們都在心裏默默的祈禱,這個組長就掛個名而已,不求他有什麼大的作為,隻要別搗亂就好。
畢竟,之前這種情況還是很普遍的,研發這個事兒,如果不是長期在這個氛圍內進行鑽研,日常一直從事管理類的工作的話,是很難加入真正的研發團隊的。大廠的科技質量科,大多從事的是科技管理類的工作,不能說是外行,但是也真的算不上內行。
畢泰嵩說完,就準備帶薛俊昌到自己的工位上看一下。說來也巧,張萬鵬的辦公室裏剛好還空了一張桌子。
然而,薛俊昌似乎沒有意識到畢泰嵩的指引一樣,他依舊站定在那裏,也不說話,也不動。
所有人都麵麵相覷,畢泰嵩到底是久經沙場,他清了清嗓子:“讓我們歡迎薛科長給大家講幾句要求吧。”
在大家一臉懵逼的狀態下,張萬鵬帶頭鼓掌,不大不小的辦公室裏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掌聲。
薛俊昌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開口。
“這次這個項目,從B市鋼管公司的領導,到我們科技質量科都高度重視,當然,我們管研中心也很重視,其實這隻是你們看到的,真正情況是,從國家科技部到省上和市上的科技管理部門,都高度重視,因此,我們要肩負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責任,更是民族未來的希望,希望大家收起平時懶散的性子,我跟大家私下也偶爾打過交道,當然了,咱們大多數人還都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但是難免會有怠惰,這個項目級別高、任務重,大家一定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讓我們一起攻堅克難,最終取得最後的勝利!”
薛俊昌說完,很滿意地微笑,隨後環顧四周。
蘆西雖然不知道別人心裏在想什麼,但是看到大家都麵麵相覷的模樣,就知道大概差不多。
這個薛俊昌,排場有點大啊,畢泰嵩在一旁都沒說什麼,他在這兒好像召開動員大會似的。
讓蘆西覺得刺痛的是那句“希望大家收起平時懶散的性子”,這是什麼話?中心成立至今,一波波科研人員交替,還沒有哪個人身上被貼過這樣的標簽呢!
蘆西在心裏腹誹了一下,沒有出聲,屋子裏在薛俊昌慷慨陳詞後,突然陷入了短暫的安靜。
還是張萬鵬帶頭鼓掌,大家才如夢初醒,掌聲比之前還要稀稀拉拉一些。
蘆西悄悄看了一眼畢泰嵩,畢泰嵩的表情中看不出什麼變化。
這一天就在搬辦公室、收拾屋子中渡過了。
下班後,張月半在單位門口等蘆西,兩個人中午就約好了晚上一起吃飯。中心旁邊新開了一家米線店,營業了有一個月的時間了,剛好在蘆西出差那段時間開業的。
現在熱度比之前稍微低了一點,兩個人約定要去嘗一嘗。
時間剛好,屋子裏已經坐了兩三桌,隻剩一兩桌的空位置了,兩個人選了一個靠近裏麵的位置坐下。
蘆西不是很能吃辣,兩個人點了一鍋雙人份的三鮮米線。
張月伴一邊擺好餐具,一邊很“嫌棄”地責怪蘆西。
“你說你挺大個人了,還不能吃辣,真不知道你去川蜀地區出差的時候吃什麼了,那裏可是無辣不歡啊!”
蘆西陪著笑:“那還不是我們家月半大人不記小人過,願意體諒我。”
兩人說話間,麵積本就不算大的米線店已經坐滿了人。
中心所處的位置算是在城郊附近,雖然算是主城區,但是向西走一點就是郊區了,所以這裏開的餐飲店並不多,這麼一家看起來不起眼的米線店,味道隻要好一點,生意就錯不了。
旁邊那桌的米線已經上桌了,蘆西吸了吸鼻子,香氣撲鼻,她口水都快流下來了。
“看你這點出息。”看出蘆西饞的樣子,張月伴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這時候,米線店的門開了,兩個高大的身影進來了,環顧了一圈。
老板端著另外一桌剛出鍋的米線出來,熱情地招呼。
“兩位找個地方坐吧。”放下米線後,老板也看了一圈,發現座位都坐滿了,略微尷尬地笑了下。
“要不你們看看拚個桌?”老板又看了看,有兩桌隻坐了兩個人。
蘆西背對著門口,沒有看到發生了什麼,張月伴抬起頭,卻眼睛一亮,緊接著招手道:“周一博、周東,來坐這裏吧!”
蘆西回頭,就看到了兩個人正在門口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