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信奉“不打不成才”教育,經常對侄子非打即罵。
我勸她不要這樣。
她卻說:“你就是生不出孩子嫉妒我!”
後來,侄子長大了,工作、感情樣樣不順。
一向心高氣傲的嫂子對他破口大罵。
我看不過,說了兩句。
正在氣頭上的嫂子二話不說,端起灶上的熱油朝我兜頭澆下。
再睜眼,又回到給侄子辦滿月酒那天。
別人勸嫂子別對孩子這麼嚴格。
我連忙攔著:“你們懂什麼,我嫂子可是教育專家。”
這一次,我學會了捧殺。
“哭、哭、哭,就知道哭,真是討債鬼的命。”
“月月花錢如流水,奶粉、尿不濕,哪樣不給你用好的?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還哭?再哭打爛你的嘴。”
滿月宴上,嫂子對著不足百天的侄子小聰大聲吼叫。
原本熱鬧的宴會瞬間變得冷淡。
大家尷尬地看著眼前的一幕。
誰也不敢上前勸說。
最後還是鄰家大娘站了出來。
“慧敏啊!孩子還小,不能這麼凶,不然以後會有心理問題的。”
嫂子聽了,不屑一笑。
“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從小就這麼過來的。”
大娘還想再勸,然而嫂子接下來的話卻直接打消了她的念頭。
“我當了五六年的老師,優秀教師的獎狀都拿了好幾個了,難道還不如你會教孩子?”
大娘被說得臉上無光,不再言語。
坐在一旁的母親用胳膊肘捅了捅我。
“這裏就你學曆最高,你去勸一勸吧!說不定你嫂子就聽你的。”
包廂不大,一圈兒人都聽到了。
嫂子也笑吟吟地望著我。
“怎麼?大博士有什麼指教?”
我看著她皮笑肉不笑的臉,驀然想起前世她也是這樣問我。
當時的我正在首都念兒童心理學博士。
便向她普及了相關專業知識。
比如吼叫會造成孩子大腦萎縮變笨,從小自卑、內向、焦慮、抑鬱,缺乏安全感,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等。
嫂子表麵上沒再說什麼。
但私底下仍是該吼吼、該罵罵。
家裏每天都回蕩著侄子的哭鬧聲。
饅頭不小心掉地上了被吼,衣服搞臟了被吼,就連作業本缺了一角都要被吼。
家裏無時無刻回蕩著侄子的哭鬧聲。
每到這時,母親都會“慫恿”我站出來打圓場。
她害怕嫂子,不敢忤逆嫂子。
我心疼她的處境,也擔心侄子長大後性格扭曲、走入歧途。
便時不時地勸誡嫂子不要打罵孩子。
時間久了,我和嫂子的關係越來越別扭。
侄子長大後,由於性格缺陷,感情、工作樣樣不順。
嫂子心裏有氣,戳著侄子的腦袋尖酸諷刺。
我像往常一樣站了出來。
結果剛開口,就被暴怒的嫂子用滾燙的熱油兜頭澆下。
導致我當場死亡。
母親和哥哥怕嫂子坐牢,騙警察說是我自己不小心碰翻了油鍋。
他們明明知曉真相,卻還是選擇犧牲我一個。
想到這兒,我對上嫂子探詢的目光。
幽幽地說道:“嫂子說得對,慈母多敗兒,天底下有哪個母親不為自己的孩子著想?”
一番話說得嫂子眉開眼笑。
“聽聽,人家大博士都說我教得對,你們還有什麼不服氣的?”
嗬嗬,重活一世,我倒要看看你這棍棒底下的孝子多麼孝順。
2
轉眼到了侄子上幼兒園的年紀。
嫂子整天混跡在麻將桌上,把開家長會的任務交給了我。
前世,幼兒園老師告訴我,侄子在學校不跟別人玩兒,性格孤僻,缺乏最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
我把實際情況跟嫂子說了,順帶委婉地勸她對侄子多些耐心。
不料嫂子壓根兒不當回事兒,還指責我小題大做。
“不跟別人玩兒不挺好的?小孩子就應該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等上了大學再交際也不遲。”
“你都三十好幾了還沒生娃,不會是自己生不出來就嫉妒我們家聰聰吧?”
前世,我被她這句話噎得半天緩不過來。
這輩子說什麼也不願再做冤大種。
便以工作繁忙為由拒絕了她的要求。
下午,我在房裏敲論文。
嫂子拎著哭哭啼啼的侄子邊走邊罵。
“老娘的臉都讓你丟盡了,我可是教小學生的優秀教師,卻被一個剛畢業的幼兒園老師當麵教育,都是因為你不爭氣。”
“別人都去吃飯,你怎麼不去吃啊?你怕啥呢?給幼兒園交了那麼多錢,別人都呼哧呼哧往嘴裏硬塞,你坐在那兒動都不動,當老娘的錢都是大風刮來的啊?”
“老娘聰明一世,怎麼就生了你這麼個蠢貨?”
嫂子越說越激動,最後竟直接拿根竹篾。
“邦邦邦”對著侄子的屁股猛敲。
侄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嫂子見狀,不僅沒有收手,反而力道更重了。
“哭、哭、哭,我讓你哭,你不是喜歡哭嗎?哭死你算了。”
“打死你個不聽話的,打死你個不吃飯的。”
我站在窗前看著這一幕,母親悄悄推門進來。
“閨女,你去勸勸吧!怎麼說也是你親侄子呢,你就不心疼嗎?”
母親每次勸我的時候,都是這副委屈又無奈的表情。
前世,我一看她這個樣子就忍不住心軟。
如今,卻隻感到極端厭惡。
“媽,你能不能別再插手哥哥的家事?”
我故意大聲喊道,“嫂子說得對,不打不成才,溺愛隻會把孩子養廢。”
話音剛落,門呼啦一聲撞開。
嫂子風風火火地闖進來,把竹篾往地下一摔,對著母親就是一頓嗆。
“反正是你們老李家的種,你自己看著教吧!”
說完,扭頭就走。
母親的臉“刷”一下白了。
眼眶裏豆大的淚花子直打轉轉。
顧不得擦掉,趕緊追在嫂子屁股後麵解釋。
“慧敏啊,我不是那個意思……”
為了討好嫂子,母親習慣了把我這個親女兒當槍使。
自然沒想到會被我背刺。
3
從心理上拋棄原生家庭這個包袱後,我把所有精力都用到事業上。
博士順利畢業,我進入本地一家研究所任研究員,主要研究兒童心理學相關課題。
平時住在單人宿舍,隻有節假日才會回家。
每次回去,家裏永遠都是雞飛狗跳。
嫂子的嚴厲嗬斥聲、侄子的絕望哭鬧聲。
鄰居們早已見怪不怪。
前世的悲劇教會了我一個道理。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
因此很多時候,我都安安靜靜地扮演一個吃瓜群眾的角色。
沒了我的勸阻,嫂子的暴虐脾性徹底展露無遺。
侄子升小學後,她對學習方麵的管束尤其嚴厲。
“怎麼這麼笨啊?十以內的加減法都不會,你是豬腦子嗎?”
“吭哧半天就寫這麼幾個字,蠢死你算了。”
“再寫不對就去死吧!笨成這樣還有什麼臉活在世上?”
侄子性格內斂,不善言辭。
不管嫂子說得多麼難聽,他都默默承受著。
別的孩子在他這個年紀,可能連家庭作業都不知道是什麼。
他卻在嫂子的監督下,養成了眼裏隻有作業的習慣。
至於考試成績,更是一騎絕塵。
嫂子的同事們見狀,紛紛驚呼。
這孩子不僅聰明學習好,還老成持重,比自家那個調皮搗蛋鬼不知道強多少倍。
越多人這般感慨,嫂子就越滿意。
她對所有人放言,自己的兒子非清華北大不上。
那時候的嫂子,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是絕對自信的。
哪怕教育專家來了,她都未必放在眼裏。
直到侄子小升初那年。
我在外地調研。
半夜,母親一個電話把我從睡夢中驚醒。
“閨女,你快回來吧!天都要塌了。”
我心裏一緊。
“怎麼了?”
“聰聰被學校開除了,你嫂子都快急瘋了,整天在家又哭又鬧,還說要和你哥離婚。”
開除?
“為什麼?”
我腦門子一堆問號。
然而,母親接下來的話,卻讓我的後背滲出一層細細密密的冷汗。
4
“小聰跟班上那些差生學壞了,也不知道他怎麼想的,竟然跑去搶劫。”
搶劫???
聽到最後兩個字,我蚌湖住了。
前世,在我的幹涉下。
侄子雖然陰鬱沉悶,但至少沒走上歪路。
這一世,他的人生走向顯然有了巨大的改變。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會忘記前世的教訓。
因此,即便母親再三懇求我回去,我也以出差為由堅決拒絕。
後來,母親又陸陸續續打了幾次電話勸我。
隔著電話,我都能聽到嫂子的鬼哭狼嚎聲。
“你說說,到底為什麼要做這種沒臉的事?家裏是缺你吃了,還是缺你喝了?”
“你知不知道,你把老娘的臉都丟盡了,現在我那些同事都在背後偷偷笑話我,說我養了個搶劫犯。”
“我真是上輩子欠你的,養了你這麼個白眼兒狼,人家的孩子都鉚足了勁兒給他媽爭氣,你是生怕我長臉啊你。”
“人家李老師的兒子情商高……”
嫂子斷斷續續哭訴了一個多小時,侄子始終一言不發。
掛完電話,我不禁心裏起了疑竇。
要說哥哥家生活條件不錯,嫂子在養孩子方麵也不是小氣的人。
至少每次侄子考了高分,嫂子都會在物質上給予一定的滿足。
這個年齡的男孩擁有的樂高、模型、手辦,他樣樣不缺。
完全沒必要搶劫啊!
那他這麼做的動機是什麼?
後來,我在一次研討會上偶然邂逅博士班的同學。
畢業後他在嫂子的學校擔任心理輔導老師。
從他的口中,我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5
原來,侄子由於性格孤僻、不善交際,被同學孤立。
有人慫恿他,隻要他敢去搶劫,就和他交朋友。
天真的侄子信以為真。
他趁著天黑搶了一個老太太的手包,被人當場逮住。
嫂子聽說後,跑到公安局撒潑打滾,非要人家放了她兒子。
幸虧侄子認罪態度良好,再加上不滿十四周歲,不構成犯罪,很快被釋放。
但侄子所在的小學不僅開除了他,還把他作為反麵教材到處宣揚。
這一舉動讓身為教師的嫂子徹底顏麵掃地。
接兒子回家那天,她當著全校師生的麵,對兒子破口大罵。
據說,那天侄子的頭沒有再抬起過。
6
清明節回老家給父親掃墓。
進門的時候,哥哥嫂子正吵得麵紅耳赤。
地上到處都是潑灑的湯湯水水。
母親站在一邊幹著急,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
看到我進來,忙紅著眼上來拉我。
“閨女,你快去勸勸吧!天天吵、天天吵,這日子真沒法過了。”
附近幾個重點中學聽說侄子的事跡後,都不願接收。
馬上就要小升初考試了,侄子還整天在家晃蕩。
嫂子天天急得睡不著覺,硬是把外地出差的哥哥叫了回來。
哥哥正處於事業上升期,滿腹精力撲在工作上,家裏的事一概不管。
這次被嫂子要死要活拽回來,心裏也很窩火。
“當初說好的你主內,我主外,生活費我一分不少你,家裏的事兒你也別煩我,你現在怎麼出爾反爾呢?”
“我出爾反爾?兒子是不是你生的?養他是我一個人的事兒嗎?眼看就要升初中了,學校還沒落實呢!你是不是當爹的啊?”
“你還說呢,當初我不讓你打孩子、罵孩子,你聽過嗎?現在出事兒了知道找我了,早幹嘛去了?”
“我打他罵他不還是為了他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要不是我他在家能這麼乖嗎?學習成績能這麼好嗎?”
“那他為什麼要去搶劫啊?學校為什麼要開除他啊?”
“還不是因為別人使壞?”嫂子提起這茬兒又氣又惱,淚水不停地在眼眶裏打轉。
哥哥卻像沒看到似的,撂下一句話就走。
“我把賺的錢都交給你了,別的我不管,就一點兒,你給我管好兒子,他要是再出什麼事兒,我就跟你離婚。”
7
嫂子馬不停蹄地托關係、送禮,最後終於聯係上一家私立學校。
辦好入學手續後,她把侄子看得更加嚴實。
每天放了學,哪都不能去。
必須馬上回家刷題。
為了立威,她專門從老家弄來一根帶刺的荊條。
一鞭子抽下去,破空聲震得人心顫。
後來,她連麻將都不打了。
一有空就拿著荊條守在兒子身邊。
好在侄子基本功還在,小升初考試取得了不俗的佳績。
順利被本市最好的初中錄取。
嫂子好不容易有個一雪前恥的機會,特意美滋滋地連發好幾條朋友圈。
“功夫不負有心人,兒子被市一中錄取啦。”
“也不知道兒子以後是想上清華呢,還是想上北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後看誰還敢質疑我的教育方式。”
甚至,還在朋友圈洋洋灑灑寫下千字長篇,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
總計下來,無非就是鼓吹棍棒教育。
可笑的是,還有不少家長在底下捧哏。
“周老師,您多管管我們家孩子,該打打、該罵罵,千萬別客氣。”
“嚴師出高徒,您千萬別手軟,現在的孩子就是欠揍,要是放以前,我非把他打得哇哇叫不可。”
然而,嫂子的風頭沒出多久,一則視頻的爆火再次讓她顏麵掃地。
8
視頻裏,外甥跪在街頭,被一個打扮成熟的女孩連扇十幾個耳光。
不閃躲,也不還手。
有好事者拍下這一幕,上傳到網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