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連番的奔波和長途跋涉之後,我到了剛果。
更換環境後,第一站席卷而來的就是水土不服。
時間在剛果就像是開了閘的洪水,道道痕跡慘不忍睹。
貧富的差距隻在於高樓大廈和茅草土坯的對比。
我從不敢相信,隨意搭建的樹枝做屋;隨意掛起一張布做女人的閨寢;小孩兒背包裏裝的不是書本而是槍械和炸彈......
隨處可見的斷壁殘垣,隨處可為戰場。
我早就做好了心裏準備,可當我親眼看見,我並說不出來內心是什麼樣的滋味。
環境遠比想象中還要差千百倍。
沒能仔細看清這裏的環境,就被直接拉上戰場。
恐怖分子的犯罪,是無差別的。
沒有等我們落地適應,立即趕往現場。
而我,因為是女性,也被部隊特別照顧。
遠比集訓時幕布上映的更加真實。
婦孺老小倒地的瞬間,臉上的無助和淚水,一股腦的湧進我的眼。
抵達暴亂場所的時候,我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強忍著不能衝動。
一邊默默救下所剩不多的難民,一邊在心裏默念行動原則。
不得妨礙當事國權利和立場,不得偏袒衝突任何一方;
必須征得各方一致才可實施,不可擅自行動;
輕武器不可濫用,自衛時才可使用武力,不得任意傷害人民。
這些規則時刻在我腦海中滾過,可我現下隻覺得憋屈,層層的請示下來,暴亂早就已經停歇的差不多了。
第一站,鮮血淋漓的給我來了一場教訓。這就是當地反政府和恐怖分子給予我們的下馬威。
收拾戰場,維和任務的殘酷,在我心裏終於有了一個具象化的印象。
此刻的我無比慶幸自己的國家安全堅毅,慶幸自己並不是這些隨處可殺的公民。
暴亂分子離去的時候,惡狠狠的辱罵著我們維和的部隊。
我依稀聽見其中一人揚聲說了這樣一句——
“子龍先生吩咐過,不可與維和部隊正麵衝突,否則我們將會抵擋不住他們的報複。”
當時我就愣住了,若不是戰友拉住我,我可能已經衝上去了。
“別衝動。服從命令。”
我還想往前衝,不是要打仗,而是要追上去看看,所謂的子龍先生是誰。
“郭安,別衝動。這片區域很危險,上級已經去請示了。暫時我們需要做好防護線,示威止戰。你是軍人,服從命令!”
我不甘,攥緊了拳頭,不再掙紮。
好,既然你在我國沒有本事,就跑到外國來興風作浪。
政府與反政府的衝突你都敢介入,倒真是我小瞧你了,張子龍。
每個人都揣著沉重的心情,大批的物資也緩緩運輸到維和地。
我當仁不讓的承擔起指導看護婦女幼小的責任。
此時的邊界,戰火紛飛。各國的維和部隊,也已經逐漸趕來集合。
張子龍顯露的冰山一角,就由我維和部隊親手打碎。
一個星期後,我接到第一個前線任務。
剛果領袖人物需要赴往臨國議事商議和諧政策。
這些事情,我們是無法參與的,但是,我們接到了護送任務。
參與人員,僅有十人。
而我則被指定命令,必須要貼身保護好領袖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