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葉飄零因大限將至,生死難明,強行和慕容秋水拜堂成親。慕容秋水雖道:“僅限於此三國年間。”也未明加反對。葉飄零得遂平生夙願,自是心滿意足,隻是見屬下子民遭難,卻也忍不住大慟。又聞張清兒諸軍捷報飛傳,知荊襄病患雖重,軍事無憂,因此一意撫民。
數日後,郭嘉急匆匆趕到襄陽西門下。葉飄零雖然大喜,不令放入,隻叫道:“奉孝,神醫安在?”郭嘉拜伏於地,大哭道:“主公,屬下無能,連夜趕到金城探訪,華神醫已為曹操劫至洛陽。屬下便投洛陽,城門緊閉,不能潛入,故此孤身而回。屬下罪該萬死,無言苟活於世!”
轟的一聲,葉飄零幾欲栽倒,良久長歎道:“好一條絕後之計,可憐荊襄百姓,盡化冤魂,四年辛苦,徒勞無功!曹操曹操,汝真為古往今來天下第一大奸雄,吾不如汝甚也!”郭嘉拔出佩劍,大叫道:“嘉上不能報主公知遇之恩,下有負百姓殷殷之望,千古罪人,莫此為甚!”便往頸中抹去。
嗖的一箭射去,撞飛郭嘉手中之劍,射箭之人,慕容秋水也。葉飄零道:“奉孝休得如此,可投張清兒處,好生休養,他日北上洛陽,剿滅曹賊,為我荊襄百姓報此大仇!”郭嘉應聲是,帶淚而去。
“連奉孝如此高才,也已束手無策,落得大哭尋死,天下何人可解我之危,荊襄休矣!”葉飄零駐足城頭,拔劍長嘯,下令召集襄陽城中尚未染病之民。
葉飄零自領荊襄以來,一向號令如山,雖在危難之際,仍無須多時,萬民齊集。葉飄零大叫道:“飄零無能,給眾位帶來如此災難,罪不容誅。神醫身陷牢籠,飄零雖已釜底抽薪,切斷病源,然城中疾病終難清除。今日便開城門,眾位各支取紋銀三兩,速往他鄉去吧!”說罷又厲聲道:“凡染病者一律留在城中,與飄零共存亡,斷不可乘機出城,而成他鄉之患,敗我荊襄聲名,叫天下盡皆恥笑,一經發現,定斬不饒!”
說著一聲令下,城門大開。眾百姓發一聲喊,也不要銀子了,呼妻攜子,喊爹叫娘,一窩蜂湧出城去。卻有一小半原地不動。葉飄零道:“眾人何不從之?”剩餘百姓盡皆拜倒,一名書生道:“自君侯入襄陽以來,雖為國家之事屢起刀兵,卻對子民秋毫無犯。太平之時每親自開荒墾地,巡查商市,又嚴明法紀,懲惡揚善,當天災之日,開倉散糧,賑災救貧,不辭勞苦下遠鄉慰問我等,雨露隆恩,深情厚意,我等一日不敢有忘,當此大難之際,我等豈能棄君侯不顧,獨自逃生,願與君侯共存亡,我等平生之幸也。”說罷眾百姓盡皆淚下。
葉飄零慟道:“若非飄零年輕氣盛,煮酒論英雄時狂放張揚,豈有今日之禍?眾位如此情義,教飄零如何補報?請受飄零一拜。”於是葉飄零及眾官與襄陽百姓相對三拜,官民更無隔閡。那書生又道:“神醫既然不至,君侯何不向天祈福。或許吉人自有天相,度過此劫,亦未可知。”
葉飄零苦笑道:“此禍乃是人為,恐祈天無用。”書生上前道:“安定人心,非此不可。”一言點醒葉飄零,忙問書生姓名,書生道:“某複姓司馬,無名。”葉飄零道:“不知與水鏡先生如何稱呼?”司馬道:“乃吾叔也。”葉飄零大喜道:“令叔天下高士,吾早聞其名。君如此高才,不辱令叔之名也。”封司馬為主簿文書,命司馬主持祈天大典不提。隨後下令飛報江陵,大開城門,凡無病者,願去願留一概自定,同時也命人祭天安民。
又數日,清兒傳書報來:尊主公之意,民間田土,概不侵犯。但大軍占據各處城寨,所帶糧草已盡,荊南糧草,遲遲不到,襄陽一帶所送軍糧,兵不敢用,問主公如何定奪。此報頓令襄陽震動,當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葉飄零咬牙道:“事到如今,隻有拚了。”慕容秋水問如何拚了。葉飄零站起道:“立即傳令,著清兒於夏口將敢死隊三千進取廬江,奪取城池,開倉解糧,救濟諸軍!”慕容秋水大驚,一轉眼珠道:“三千人取城,可是要假作患病,驚走守城兵將?”葉飄零道:“正是。”慕容秋水道:“可明明患病,尚且占領城池,如此廬江百姓必然驚惶。”葉飄零道:“無妨,事急從權,吾料清兒必有安民之策。就算不能安民,事關大局,那也是無奈之事。”
夏口清兒接令,便於軍中招募三千敢死之士,飽餐一頓,進逼廬江而來。因上次取城,周泰被清兒射成重傷,尚在會稽療養,劉表本欲教安寧守城,蔡瑁卻暗進讒言,因此改令黃祖擔任。這時見清兒引數千兵逼近,哈哈大笑,親引五千兵下城應戰,命副將於城頭射箭助陣。
卻見清兒大喝一聲,眾兵士各執鋼刀,在自己手臂上一劃,舉刀荷荷大呼:“吾等皆染病矣,黃祖小兒,上前領死!”鋼刀帶血,衝向黃祖軍。黃祖見此情狀,隻嚇得肝膽欲裂,慌令回城。又有一彪人馬,將羽箭盡皆沾血,射向城頭。於是廬江守將齊退,清兒領軍一擁而上,奪了城池,傳令開倉,解糧十萬石送往各處。
眾百姓聽說病軍入城,盡皆慌亂。清兒於城中各處貼告示曰:“右將軍、漢楚亭侯葉飄零告廬江良民:既受聖上之命,當動天兵,剿滅亂黨。劉表既封荊州刺史,當謹守荊州,造福生民,何以妄動幹戈,自領江東,不服王化,妄自尊大,已懷割據之名,更添謀反之實,罪不容誅。今令陸軍大都督,威東將軍張清兒,領三千壯士,假借患病之名,巧驅賊黨,收服廬江。眾民當歸附漢室,靜待封賞。凡騷動不安、謠言惑眾者,稟明聖上,定斬無赦!”
眾百姓見到榜文,這才安定。訊息報到秣陵,劉表大驚:“葉飄零奪了廬江,必來攻取秣陵,如之奈何!”文武官中閃出安寧,伏地道:“主公勿憂,臣請得一萬人馬,必複廬江。”劉表大喜,正要下令,閃出蔡瑁,進言曰:“主公,安寧原為葉飄零異姓兄弟,忽然至此,已足疑忌,萬不可付之兵權。”
安寧大怒,道:“主公,若是信不過臣,臣便領本部校刀手五百,走馬取城,如若不能,請斬於帳下。”劉表喜道:“卿如此勇烈,吾能有何疑?與你五千兵馬,速去取城,事成後官封威西將軍,廬江都督,以拒荊襄之眾。”安寧叩謝,點起水軍二千,馬軍二千,步兵一千,往廬江而來。
紮下營寨,安寧引一千步兵前來搦戰。清兒在城頭見是安寧,百感交集,聞報荊南三郡並廬江糧草已抵各處,當下守在城中,並不出戰。安寧欲戰不得,便分一千兵士去取舒城,成兩麵合圍之勢,又於舒城與廬江之間挖下陷坑,令水軍盡皆退後。
清兒聽得探馬回報,深感安寧自負氣出走之後大有長進,雖然不懼,心下暗歎:“聞安寧出征之前已立軍令狀,不勝則死。清兒此生負他良多,焉能不成全他此番心計?”於是盡起城中之兵,來與安寧對陣。
安寧見狀大怒,躍馬直衝清兒。清兒徒步交戰,數十合間步步進逼,漸進江邊。忽然四麵喊聲大起,水軍齊到,上岸夾攻。清兒戰不過安寧,劍折而走,眾軍皆退,敗回夏口去了。安寧勇破城池,力敗神翎飛將張清兒,於是威震天下,成為一代名將。清兒敗回夏口,自知以私廢公,實為大罪,便令報往襄陽。這正是:試看沙場飲血處,刀光劍影照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