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援軍到達晏城。
與遼軍大戰後,遼軍不敵,暫時鳴金收兵。
我整理好情緒,不敢再多待一個人又連夜趕路回到長安。
阿姐身死的消息很快就會傳到母皇耳中,她一定很快就會去找我。
果然,我回到長安的第二天,皇太女戰死的消息就被昭告天下。
舉國同悲
又過了七日,我被請入了皇宮。
走進金鑾殿,抬眼望去,母皇坐在龍椅上神色莫名。
她高高在上,掌握生殺大權。
我卻覺得她很沒用,身為女皇卻護不住自己的女兒。
她看著我與阿姐一模一樣的臉,神情複雜。
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心虛。
“可曾讀過書?”
“家裏為我請過先生。”
我早已讓蓮心給我安排了假的身份,富商的女兒。
母皇考了我的功課,我沒有半點藏拙,一一作答。
我從沒有這麼迫切的想當上皇太女。
我想快點為阿姐查清真相。
母皇對我的聰慧很驚訝,我本以為她會高興。
新的繼承人不是蠢材。
但我卻覺得在她的眼裏看到了一絲厭惡。
我從小在養父母家寄人籬下,如果說我的聰慧與阿姐不相上下。
那我看人眼色的功力一定比阿姐略勝一籌。
我知道母皇討厭阿姐。
更準確來說,母皇極其厭惡那些天喜聰穎的人。
母皇還是皇太女時,天資一般,十分平庸,因而地位不算穩固,直到阿姐的出生。
阿姐天資聰穎,是不可多得的帝王之才。
皇祖母便把阿姐接到昭華殿,與她同吃同住。
後來阿姐被封為皇太孫,母皇很高興,這意味著她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阿姐每天的課業很忙,但還是會抽出時間教我讀書寫字,教我騎馬射箭,也會親手紮一隻蝴蝶風箏,帶我玩,雖然我並不喜歡風箏。
阿姐天生有一顆仁愛之心。
她於皇祖母是合格的皇位繼承人。
於母皇是孝順的女兒。
於我是稱職的姐姐。
於天下萬民更是比母皇值得信賴的皇太女。
但也許是因為,阿姐和母皇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而且母皇幼時也未曾像阿姐這樣得到皇祖母的寵愛;
也許是因為,母皇的差事辦的越來越不好,而皇祖母與母皇的對話也總是在對母皇的批評和對阿姐的誇讚中結束;
更也許是因為,母皇隱約察覺到皇祖母想越過母皇直接傳位於尚且年幼的阿姐。
不管是何原因,阿姐與母皇終究漸行漸遠。
我有時會看到阿姐一個人失落的坐著,眼睛看向掛在牆上的畫。
畫上是母皇帶著年幼的阿姐在禦花園放風箏。
母皇不知道,阿姐並沒有她想象中的那麼受皇祖母的寵愛,阿姐於皇祖母絕非需要關懷備至的孫女,我不止一次看到皇祖母嗬斥阿姐,阿姐於皇祖母隻不過是繼承人罷了。
昭華殿的日子,是孜孜不倦的苦讀;是起早貪黑的練武;是三更半夜不曾吹滅的燈火;是隨著蝴蝶風箏的碎裂,阿姐也失去了愛她的人。
一時間,我也有些分辨不清。
究竟是像我這樣從不曾擁有過更可憐。
還是像阿姐那樣得到又失去更讓人心痛。
我複雜的看著龍椅上的人。
母她高高在上的對我說,通過她的考核,會封我為皇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