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忽然就暈倒了?
君墨雲身材高大,宋微雨拽著他兩人差點沒摔跤,幸好朔風及時趕來,同她一起將人扶上了馬車。
“殿下他這是怎麼了?”
朔風怒瞪著她,每次和這女人在一起準沒好事。
宋微雨也很納悶,她抓過君墨雲的手臂,隻看一眼那傷口就知是怎麼回事。
“他中毒了。”
傷口一圈泛著瑩綠淡光,湊近聞有一股異香,是極厲害的毒。
難怪那些黑衣人撤退得那麼迅速。
她連忙從袖口翻出一小卷銀針,打算給君墨雲施針護住心脈,防止毒素擴散。
“你想幹嘛?還嫌害王爺不夠是嗎?”
見她掀開君墨雲的衣裳就要施針,朔風頓時大怒。
這是大夫要做的事,她宋微雨即便懂點醫術皮毛,也不能亂來。
“你來,把他傷口的毒吸出來。”
宋微雨將君墨雲的手臂抬起來,示意朔風。
朔風:“???”
“怎麼?你主子如今生死一線,你身為下屬,除了指責我,就不舍得冒一下險來救他?我看你所謂的忠心也不過如此。”
朔風怒道:“你少激我,殿下我自然會救不用你說。”
說罷,他一口啜在君墨雲的傷口上,一口一口將那毒液給吸出來。
“看到了吧?這就是我的忠心,呃......”
最後一口毒液吐出來時,朔風悶頭一下栽倒在車廂上,人事不省。
暈了才好,免得礙她的事。
宋微雨鬆了口氣,連忙將手中銀針插.入他們的心脈中,縉王是因救她才會中毒,她絕不能見死不救。
一回到王府,她就命飛雲騎將昏迷不醒的君墨雲和朔風抬入屋中,讓他們並排躺在榻上。
飛雲騎親眼見縉王救她受傷,此時聽她安排都無異議。
宋微雨取來自己撿的那把劍,再用一碗清水將劍尖上的毒化開,查驗片刻,心中大概有了數。
這毒的確很厲害,但並非完全無解。
許多毒在古代之所以顯得可怕,不過是由於一些治療方法沒被發明而已。
她給飛雲騎開了張清單,讓他們暗中搜羅幾種稀缺的藥材。
又想起那個給她塞紙條的人,此時不知正在王府哪個角落貓著,她放心不下,唯有命飛雲騎嚴防死守。
任何人都不得靠近鬆雩齋。
安排妥當後,她狐疑地看了君墨雲一眼。
他不是腦子被弄傻,不記得使用武功了嗎?
怎麼救她的時候,仿佛像變了個人似的?
她正在思考,門外突兀地傳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
“側妃,求您救命啊!”
聲音中蘊含巨大悲痛,聽著很是熟悉。
宋微雨打開房門,就見一個飛雲騎在嗬斥一個老婆子。
“側妃如今要照顧王爺他們,哪有空管你的事,趕緊滾。”
秋嬤嬤跪在地上,仿佛一夜之間老了十歲。
“我等了快一天哪,我兒就快斷氣了,大夫們都說沒辦法,我隻能來求娘娘大發慈悲。”
昨日從佑寧寺求回‘陳芥菜鹵’,她第一時間就給大勇用上,原以為能好起來,誰知到了晚上,大勇病情突然惡化。
她不得已,去請了大夫來看,然而他們一個個都說救不了。
走投無路的她,隻好將希望投向宋微雨。
畢竟,是這個女人當初先用的‘陳芥菜鹵’,她一定知道怎麼救。
宋微雨一聽,便知道大勇是真危險了。
沒提煉過的‘陳芥菜鹵’,裏麵含有許多雜質,會導致一係列不良反應。
“洗掉他傷口上的藥了嗎?”宋微雨邊走邊問。
秋嬤嬤跟在她旁邊,忙不迭地點頭:“發現不對勁時,老奴就將那藥給弄幹淨了。”
二人一起往大勇住的房子走去。
此時,乾清宮裏。
“陛下,出事了。”
陳公公小跑著進來。
縉王遇刺一事鬧得極大,根本瞞不住。
文肅帝正吃了仙丹闔目休息:“這般著急忙慌,到底出什麼事了?”
“回陛下,縉王出宮回府的路上遭遇暗殺,如今危在旦夕啊!”
“什麼?”
文肅帝微微睜開渾濁的雙眼。
“把太醫院的人叫去王府看一下,另外派人去查,究竟是誰這麼大膽,連親王都敢刺殺。”
“是。”陳公公領旨退下。
同一時刻的東宮,燭火通明。
“母後這也太冒險了吧!”
太子君墨霖不安地在書房走來走去,剛禮佛回來就將人招入宮,還在半路上下殺手,這豈能不令人懷疑。
“娘娘說了,這叫反其道而行之,陛下生性多疑,越是在這種巧合多的關頭動手,越是安全。”
房嬤嬤一臉鎮定:“娘娘還說,請太子日後無論發生何事,都要記得差人給娘娘來一個信。”
“孤知道了。”
太子語氣微有些不耐。
不就是讓縉王娶了一個宋家女嘛。
至於懷疑他的能力嗎?
再說,如今宋微雨不是也和他站在同一艘船上了。
“母後她還有何指示?”
“娘娘說,縉王已經中了毒,必死無疑,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將一切都推到縉王側妃宋微雨身上。”
房嬤嬤半眯著眼,陰狠又惡毒。
賤人,敢給她灌絕子湯,這下定要她死無葬身之地。
“什麼?”太子吃驚不已。
“殿下,京裏誰不知道,她宋微雨是被逼嫁給一個傻子,在王府中又受盡各種虐待,完全有雇凶嫌疑。”
太子思忖片刻:“母後確定,縉王他當真活不了了?”
宋微雨到底是一枚好棋子,他真不舍得草率放棄。
房嬤嬤見他尚在猶豫,便肯定道:“那可是斑烏,是這世上最厲害,連太醫院都解不了的毒,太子盡管放心。”
“好吧。”
太子這才同意,縉王若沒了命,他要宋微雨這個細作也沒什麼用。
兩邊合計好後,第二日陳公公便回稟皇帝,說昨晚全城搜捕時抓到一個逃犯,用盡無數酷刑才撬開對方的嘴。
“那刺客說真凶就是宋側妃,說她不甘心自己嫁給一個傻子,又被縉王府的人多次欺負,便起了報複之心。”
“豈有此理。”
文肅帝震怒:“傳朕口諭,著大理寺去拿人,給朕好好審一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