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荊州時疫,百姓感染者甚多。
有大臣上奏,清父皇撥款賑災,請太醫前往救治。
沒想到的是,賑災銀兩和太醫明明已經發了過去,荊州的情況依然不見好轉,百姓怨聲載道,謠言四起。
說用來賑災的銀錢都被皇帝挪給貴妃修宮殿了。
荊州城裏多病死,合歡殿前白玉階。
父皇在金鑾殿大發雷霆,讓大理寺徹查謠言來源。
貴妃帶著我,一身素雅,跪在天壇下。
“聖祖在上,本宮願食素三年,換取百姓安康,災情平穩。”
雙手合十,一叩首。
“荊州百姓如今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本宮卻在後宮,無能為力,現願將合歡殿內所有值錢的物件拿出,交由賑災所用。”
二叩首。
“本宮隻恨不能親去荊州,期望公主代聖上和本宮去往當地救治災民。”
三叩首。
正值科考之際,京城考生眾多,很多考生看見貴妃,拜了三拜。
當即寫成文章,大力歌頌讚揚貴妃的善舉。
高呼聖上萬歲,公主高義。
形勢悄然逆轉,父皇知道後,也對貴妃這一舉動大加讚賞。
撥給了我五百兩紋銀和十多個太醫,還有一百多個護衛,趕往荊州,穩住災情,安撫百姓。
我臨行前,看了一眼城牆上目送我離去的貴妃。
手裏緊緊攥著她頭天晚上給我的錦囊,腦海中回想著我倆的對話。
“怕死嗎?”貴妃手裏寫著給葉將軍的信,冷聲問我。
我笑了笑:“在這宮裏,怕死的都活不下來。”
貴妃停筆,滿意地看著我:“明天和我去天壇,後天去荊州救災。”
我沒有追問為什麼,點了點頭。
貴妃把寫好的信遞給了我:“你也看了那麼長時間的書,該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別讓我失望。”
“還有,活著回來。”
我應了一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