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就在我即將被逼到絕路的時候,一家超級財閥突然給公司帶來了一個巨大的訂單。
而且,他們特別指名要我來負責這個項目。
同事們的目光複雜而豔羨。
有些人暗自慶幸,認為這是我翻身的機會;另一些人則在心裏打著小算盤,考慮著如何從中分一杯羹。
但在這些目光中,最讓我感到壓力的,是梁博和林曉曉那充滿貪婪和不滿的眼神。
梁博第一時間就表現出了他的不滿,公開表示:“蘇婉清,你可別得意忘形。這個項目我會親自監督,你最好做好準備。”
他的語氣中透露出明顯的威脅和挑釁,仿佛隨時準備把我推下深淵。
而林曉曉則更加直接,她在眾人麵前不遺餘力地貶低我,甚至暗示我能得到這個項目,怕是出賣了自己的身體。
但他們都被董事長按住了。
董事長知道,這個項目對公司而言意味著巨大的機會,突然轉變態度,對我溫聲細語。
我裝作不知道他們的心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項目的每一個細節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規劃,努力做到盡善盡美。
正當我即將完成這個重要項目,預感到勝利在望時,董事長卻出人意料地作出了新的決定。
在一次全體員工的大會上,他高調宣布,是梁博和林曉曉的出色表現和卓越領導,為公司贏得了這個項目的成功。
我的名字在他的講話中蕩然無存,所有的功勞和光環都被他們兩人占據。
同事們對我投來的目光中充滿了同情和不解,但更多的是無奈。
在這個權勢為王的世界裏,真相往往不那麼重要。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董事長接著宣布,由於項目進展順利,決定對項目團隊進行優化調整。
他的話語中暗含著對我不滿,而這“優化”無疑是要將我從項目中移除。
這不僅意味著我失去了這個項目,更可能意味著在公司中的地位將被徹底動搖。
梁博和林曉曉則在台上笑容滿麵,享受著所有的掌聲和讚譽。
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得意和狡猾,顯然這一切都是他們預謀已久的結果。
我甚至能從他們的眼神中讀到一種挑釁,仿佛在說:“看,這就是我們的實力。”
而我也冷冷一笑,直截了當選擇辭職。
就在他們春風得意的時候,財閥宣布解約——因為公司提供的樣品,經過抽檢,有非常多的問題。
財閥認為他們是不合格的供應商,不僅要解約,還要公司賠付天價違約金!
一夜之間,公司的股價跌倒穀底。
4、
公司因失去財閥大訂單陷入危機,哪怕是董事長,也沒辦法按住洶湧的情緒。
董事會成員來勢洶洶,要求董事長為股價下跌負全責。
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就算林曉曉身為董事長千金,也不一定能脫身。
為了推脫責任,梁博和林曉曉狗急跳牆,企圖通過抹黑我來轉移公眾的注意力,為自己的失敗找一個替罪羊。
在公司的高層會議上,他們不遺餘力地將所有的責任和過錯都推到了我已經離開的身上。
梁博在會議上的表現尤為激烈,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我的怨恨和輕蔑。他誇張地描述了我所犯的所謂“錯誤”,將一些小問題誇大到極致,甚至編造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他的演講技巧高超,說話時眼神犀利,語氣堅定,仿佛他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是不爭的事實。
林曉曉的表現則更加狡猾和陰險。她在會議上表現得十分受害,用誇張的表情和語氣描述了我對公司的所謂“傷害”。
她的演技堪稱一流,甚至在談到我時流露出委屈和無辜的眼神,讓在場的人不禁同情起她。
而董事長在這一切中扮演了冷靜的裁判角色。他在會議上沒有直接指責我,但是他每一句話的暗示都讓人感到他對我的不滿和懷疑。
他的言辭猶如一把雙刃劍,雖然表麵上看似公正,但卻暗藏殺機。
這些言論隻要傳出去,我在這一行就再無立足之地。
在社交媒體上,梁博和林曉曉更是毫無顧忌地發聲。
他們的帖子中充滿了對我的誹謗和中傷,甚至還有許多編造的故事。
他們的話語刻薄尖酸,每一條評論都像是一把尖刀,試圖刺穿我的名譽。
這些言論迅速在網絡上蔓延,他們的粉絲和支持者紛紛加入攻擊的行列,將我描繪成一個貪婪、自私、毫無道德底線的人物。
我在網絡上的形象迅速崩塌,成為眾矢之的。
而我,麵對他們的攻勢,隻是淡淡一笑,發了條帖子:“我回家了。”
下一刻,財閥官號直接轉發:“歡迎大小姐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