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老將軍才要替他的外孫李濯提親,想與林氏聯姻。
他也對這皇位垂涎的很,想要推李濯上位。
而寧王娶親讓人震驚在於,所有人都認為寧王將會是帝位的有力競爭者,可是他卻不娶背後有整個林氏和鎮北侯的嫡女。
卻娶了身份低微的林氏庶女。
一時間更有人將他奉為佳話,盛讚他有情有義真性情。
隻是很快坊間又有新的傳聞,寧王與林家庶女私相授受,庶女明知寧王有婚約,還和他暗通款曲,竟搶了自己姐姐的夫君。
寧王負心風流,庶女下賤輕浮。
兩人倒是堪堪相配。
所以是林氏嫡女性情剛烈,自請和離,成全那對狗男女。
一時間輿論反轉,那兩人反而成了被編排唾罵的對象。
我淡然地啜飲茶水,命人給了那些說書人一些賞銀。
在那兩人授意往我身上潑臟水,四處宣揚我被休棄,恨為下堂妻的荒唐軼聞時,我就想好了怎麼回擊。
自取其辱,活該!
當接到聖旨和流水的賞賜時,我心中鎮定,無數人以為這是聖上臨時起意。
卻不知,也是我有意為之。
我秘密傳書李淮,願以林氏及鎮北侯之力換取皇後之位。
其實皇上是誰不重要,但是,我要做皇後,我要生下將來的繼承人。
我要護好我背後的親人。
前世,李淮被李濯逼宮幽禁,這一世,我偏要李濯落得一場空。
我決定與李淮結盟,各取所需。
隻是,我詫異這李淮未免答應的太快。
此時我看著站在太監身後的人,對方雖然身著便服,卻自有卓然不凡的氣勢。
他正是當今聖上,李淮。
李淮清瘦卻挺拔,麵容俊朗溫潤,總是帶著淺淡的笑意。
屏退眾人,我故意將這扮作侍衛的皇上帶回閨房。
太監一臉不知該攔還是不攔的為難糾結。
當今聖上,此刻雖然神情鎮定,卻麵色染上一抹極淡的緋紅。
他竟然害羞了。
我伸手觸碰他的臉頰,他不閃躲,隻是猝然開口:“林姑娘,不可......”
我淺笑著湊近他:“難道陛下對我無意,隻是看中我背後的勢力?那為何下旨迎娶我為皇後,還親自前來見我?”
“還是說,陛下嫌棄我太過孟浪,還被寧王退婚。”
他猛然看向我:“朕,我沒有那個意思。我也心悅林姑娘。”
我笑容不減,心中卻冷然。
我們不過是各有所圖,何來心悅不心悅。
李淮想依靠我身後的勢力鞏固皇位,與那些兄弟鬥爭,我也需要皇後這個位置,護我林氏家族一脈。
我有意逗他,將他往床上帶的時候,他卻正色道:
“挽華,我會給你最盛大的婚禮,和皇後之位。等成親之夜,那時再與你......”
他俊朗溫潤的麵龐微赧,我送他離去,手心裏的信物發燙,這是皇室世代傳給皇後的發簪。
男子贈簪,寓意結發,求得女子為正妻。
李淮以此為信,我便將腰間的香囊解下,回贈於他。
女子贈香囊,意為寄思,於他心屬。
今夜,盟成。
4
長安林府,同時抬出兩頂花轎。
李淮完全遵從了迎娶皇後的禮數,十裏紅妝,給了我長安最盛大的婚禮。
大婚之夜,李淮仿若尋常新郎挑起我的蓋頭,我卻分明看見他眼中瀲灩一閃而過。
他俯身抱住我:“我終於得償所願,娶你為妻。”
我回抱住他,雖然不知他為何如此激動,還是在他耳邊輕聲說道:“陛下,臣妾想要一個孩子,您的孩子。”
次日清晨,當我對鏡梳妝時,身體酸痛,覺得民間傳聞也不可盡信。
當李濯攜林清音進宮覲見的時候,他表情依然一副怔然不解。
禦花園中,他扯住我的衣袖:“林挽華,你這是為了報複我麼?何必搭上自己的一生?你不知道我哥他身體......”
“寧王爺,慎言,你該稱我一聲皇嫂。而且你更無需自作多情。我林挽華隻做皇後,一切選擇皆與你無關。”
我拂開他的手,冷淡又厭惡地看著他。
他自詡和林清音情深意重,卻也不肯給她正妻之位,真是諷刺。
透過海棠花叢,我看見林清音弱柳扶風,媚眼如絲地靠近李淮。
她慣來喜歡搶我的東西,隻是,這次她手伸的太長了。
我特意指給李濯看,看他的心上人是如何勾引別人。
在她故意歪倒在李淮懷裏之時,李淮一把將她推開,冷喝到。
“來人,護駕。”
侍衛冷然地隔開林清音,看著她猶如小醜般被推倒在地上,將劍橫在了她的頸間。
我和麵色難看的李濯此時聞聲而來。
“寧王,你應該管好自己的妾室。”我淡然地開口。
他們離去之後,李淮突然抱緊我:“挽華,你......”
我知道他想問什麼,我看著他說:“我與李濯再無任何瓜葛。”
李濯近來小動作頻繁。他身後有母族老將軍和部分朝臣的助力,即使沒了林氏和鎮北侯依然不可小覷。
他的司馬昭之心,毫不掩飾,已然是路人皆知。
“寧王寧王,明日帝王,當今聖上,不日病亡。”
“林家庶女,天生鳳凰,寧王稱帝,她就為後。”
不知何時,長安開始流傳這種民謠,一度甚囂塵上。
李淮為我吹茶,他對我很好,到了細致入微的地步。
其實,我想告訴他,我們作為合作的盟友,他無需這般貼心。
“陛下,對那些流言如何看待?”
他沒有回答,反而問道:“挽華,倘若我不是皇帝,你還會留在我身邊麼?”
我看著他鄭重的開口:“不會。”
接著道:“所以,我會助你坐穩這皇位,而我生下的孩子,也必須是太子。”
他突然握緊我的手:“挽華,有妻如你,我死而無憾。”
我想開口,讓兩人的氣氛別這麼沉悶,但是看著他的表情,我又說不出來話。
這些流言,是我故意讓人散播到城內。
李淮是個好皇帝,朝中他的擁躉支持者眾多,麵對如此大逆不道的流言必然不會輕易罷休。
寧王被參了無數奏折,甚至有老臣當場痛罵他狼子野心,其心可誅。
朝中各派勢力一時有所動蕩。
而他被禁足府內,嚴加看守,近日安分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