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掏出我大衣口袋的手機,示意我再催催他媽。
“你現在就跟媽媽說,再不來的話,我就不要她當我媽媽了!”
我隻好再次點開吳箏的頭像。
聊天框裏全是綠色的氣泡。
也就是說,聊天頁麵裏,都是我這邊發出去的消息。
她那邊一句回複都沒有。
之前忙的時候還知道回個表情包,或者回個“嗯嗯”“哦哦”的敷衍一下。
現在直接就不回了。
2.
麵對女兒不住的催促,我歎了口氣,在鍵盤上打字輸入。
【女兒很想你,麻煩你還是過來一趟吧。】
不知從何時起,我跟她說話就變成了這樣的風格。
客氣且疏離。
明明是她應該盡的責任,說出口後卻像是我單方麵卑微的祈求。
比起夫妻,更像是陌生人。
不,應該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哪怕是站在一起,或者睡在一起的時候。
都感覺我倆中間似乎隔著一道看不見的鴻溝。
可我們之前不是這樣的。
我們從高中就認識,那時候還隻能發短信。
每個月話費都能發超標。
屁大點事都想跟對方分享。
路邊的花開了要發一條跟她說。
老師的發型變了還得發一條。
明明兩個人天天都見麵,下課了就黏在一起。
卻還是有說不完的話,看到什麼都想跟她分享。
她也幾乎都是秒回,無論是多無聊的小事。
她都能順著跟我聊半天。
“那在你眼中是花好看,還是我好看?”
“你老了會不會變成禿頂?不過沒關係,你變成光頭我也愛你。”
上大學時,身邊的朋友都稱我們為“模範情侶”。
倒不是說我們從不吵架,隻是每次吵架我們都不會讓問題過夜。
無論講到多晚,都會掰開揉碎把問題分析清楚。
最後約定以後再不犯相同的錯誤。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熱戀那會,我八成會用開玩笑的語氣問她。
“箏箏,女兒家長會你都不來,是不是不愛我了?不想要我們了?”
可我現在不敢問,我怕她隻回我一句“是的”。
或者是壓根不回。
家長會開到一半時,手機屏幕終於亮了一下,她回複了三個字。
【我盡量。】
當明星的人確實不一樣。
說話從不說滿。
隻是說盡量,沒有說來也沒說不來。
如果來了,那是人家遵守諾言。
如果沒來,那也不算失信。
人家本就沒說一定會來。
隻是女兒聽到我手機震動的聲音時,滿眼都是期待。
“是不是媽媽來了?在門口嗎?”
看到女兒眼裏的星星,我不忍心澆滅她的希望,隻能盡量安撫。
“她會盡力過來的。”
雲雲終於笑了,露出兩顆可愛的小虎牙。
“好!我要給媽媽看我的成績單,我這次考到班級前十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任憑我怎麼催促,無論是發短信還是彈視頻。
吳箏都不回複,也沒有出現。
家長會結束後,我勸女兒先回去。
“這麼冷的天,我們回家等媽媽,好不好?”
雲雲昂起頭,十分執拗。
“我就要在這等,看她什麼時候想起我們!”
她這點也不知道隨了誰,認定了的事絕不輕易改變。
硬是要在教室門口等,喊她出去吃飯都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