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婉抱著個枕頭哭著哭著就睡著了,這一睡就睡到了二半夜。
夢裏,她夢見自己來到了偏遠的山區支教,老村長熱情的招待她,村民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小孩子們更是天真無邪的圍著篝火轉圈圈,東跑西顛,在大人們手裏搶著小婉從上海帶來的糖糕,賓主盡歡。
可歡愉過後,一切卻全都變了,黃爸爸站在村口,對著老村長怒目而視,破口大罵,讓他還自己的女兒。
黃媽媽衝進學校裏放肆大鬧,跟學校裏的校長老師大耍無賴,孩子們害怕的躲在了老師後麵,露出一個個腦袋瓜,無辜的眼神,怔怔的望著自己,脆生生的問道:
“老師,你要走了嗎?”
“老師,你不要我們了嗎?”
“老師,你還會回來嗎?”
末了,校長報了警,村長疏通了關係,黃爸爸黃媽媽擾亂公共治安,黃爸爸更是公器私用,被告上了法庭,一係列的遭遇讓黃小婉如臨深淵,受到了驚嚇。
甚至到最後顧漢鄉那個負心人也出現了,他懷裏摟著“那個誰”,一副小人得誌的嘴臉出現在了自己的麵前,“黃小婉,我就說你沒有我不行吧?怎麼樣,要不要我幫你拉拉關係找找人哪?哈哈哈哈?”
黃小婉一下子從夢中驚坐而起,嘴裏頭大聲呼喊著“不要不要,你走開,你走開,全都給我走開!”
她這麼一喊,驚動了熟睡中的黃媽媽。
小婉從下就有做噩夢的毛病,黃媽媽也從小婉小的時候就養下睡覺也要睜著一隻眼的習慣,一聽到女兒房間有聲音,連忙從床上翻身坐起,趿上拖鞋直奔小婉房間。
“囡囡哪,是不是又做噩夢啦?”
黃媽媽擔心小婉,直接推門而入,看到閨女坐在床上,一臉驚嚇的樣子,連忙將黃小婉摟進了懷裏好聲安慰,“乖,媽媽在哈,媽媽在這呢,不怕不怕,有媽媽在呢!”
母親的懷裏還是那麼溫暖,黃小婉一頭就紮在黃媽媽的懷裏,失聲痛哭,“媽媽,嗚嗚嗚,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故意的!”
黃媽媽繼續安慰,可話說著說著就扯到了黃爸爸的身上,“這個老東西,把我們家囡囡招惹到了就自己跑了,眼裏頭還有沒有這個家?”
“不過囡囡哪,你也不要怪你爸爸,好不啦?他是擔心你,怕你去了山溝溝裏受了苦,遭了罪,將來走不出那大山,遲早要挨了窮啊!那日子,不好挨啊!”
黃媽媽心裏盤算著,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好好勸勸自家閨女,趁早絕了那個什麼支教的鬼念頭,那大山裏是你一個小丫頭去的地方嘛?
落後、貧窮、艱苦、與世隔絕,永遠是大山裏的格調,對於這一代人來說,那就是個火坑,她哪能眼睜睜的看著閨女往火坑裏頭跳?
黃媽媽的話,讓小婉心裏一動,原來媽媽爸爸對於支教的概念,還停留在十幾二十年前,她們壓根兒就不知道什麼是支教。
像她們所擔心的這些情況,在十幾二十年前是有的,而且是比比皆是,去鄉村支教的老師,可不就是去受窮遭罪的?
但也不光是受窮遭罪,她們一定也是快樂的,為教育事業發光發熱,一定也是她們心中所想所願,如此才義無反顧。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經過一代代人的努力,國家一次又一次的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大山裏早就通了路,連了網,早已經不是她們想象當中的窮山溝溝了,隻有個別尤其偏僻的地方,才會稍差一點。
這一切黃媽媽不知情還有情可原,可黃爸爸是體係內的人,他怎麼可能也不知道?
哼!他就是想把自己拴在他身邊,做他的貼身小棉襖!
可惜,你的小棉襖漏風了,偏偏不讓你如意。
黃小婉早就抹幹了眼淚,趴在黃媽媽的懷裏眼珠一個勁兒的直轉,看來破局的關鍵,說服老爸的關鍵,就落在媽媽身上了。
“媽,您真的太落伍了,現在報名支教分配的地方,哪有您說的那麼不堪,苦一定是苦了一點,哪裏都沒有家裏好,可我未來人生還有好多年喱,難道我就不吃苦不遭罪了嗎?誰的人生都不是順風順水的。”
“再說,我是去農村支教,又不是真的要跑進大山裏不回來咯,你知不知道,農村人現在都網購了,網購你知道不?那得有網,還有便利的交通條件才能達到的。到時候我給孩子們上課的時候,我甚至都可以開視頻給你們看看!”
黃媽媽一聽,被黃小婉說的有些意動,是啊,人生漫漫,自己和爸爸能管兒女一時,難道能護著她一輩子?
她早晚要獨自去麵對自己的人生。
唉!一晃就是二十幾年過去了,當初在自己懷裏饞的嗷嗷叫的小貓兒現在已經長大了。
“囡囡,這可開不得玩笑,你去支教的山溝溝裏都聯網了?他們還會網購?還挺時髦的嘛!”黃媽媽此時也信了幾分。
她雖然是足不出戶,做的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可每天也是看新聞的呀,十幾年裏,中.國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別的不說,就現在她去菜場買菜,都不用需要帶現金了,這在十幾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呀。
哦對了,現在是多少“大”了?二十大都快召開了吧?國家和黨,一刻不停的在建設著咱們的祖國,小婉說的這些對於國家來講,說不定早就落實了,看來是自己趕不上新時代咯。
“當然是真的,人家農村現在有些地方比咱們還發達呢!當然,比不上上海這麼繁華,可是人家的小日子過得可美了呢!別的不說,我在北邊有個同學,她們家就是種地的,你猜猜,她們家用什麼噴灑農藥,用飛機耶!”
“而且我跟您說,支教有支教的好處,國家對於去支教的大學生,是有福利政策支持的呢,......”
黃小婉興奮地和媽媽談起了她這些年在北方的見聞,聽見的,看見的,母女倆的話匣子一打開,聊得是熱火朝天的。
這一聊,真真切切改變了黃媽媽對於農村的認識,改變了她對於“支教”的看法。
千言萬語,最後彙成了黃媽媽的一句話“好吧!媽媽同意了,為了儂喜愛的教育事業,也為了爭取國家優待的政策,儂爸爸那邊的工作,媽媽幫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