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的校園,彌漫著丁香花混合著泥土的芳香氣息,嗅上去有些淡淡的感傷,又是一年畢業季,學院裏的莘莘學子正忙碌著論文答辯。
黃小婉坐在教室裏看著自己的畢業論文怔怔的有些出神,對於即將到來的新生活有些迷茫。
從前也曾想過,想要早點畢業,早點到社會上闖蕩,早點和心愛的男友組建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家孝順父母,在職場上曆練打拚,過著平凡又不失激情的相夫教子,可當這一切擺在眼前時,卻又有些猝不及防。
四年,這麼快麼?
是應該開心激動,投入到畢業的喜悅當中?
還是應該和同學一起感傷,懷念曾經校園裏的美好時光?
小婉輕輕搖了搖頭,嘴角揚起一絲淺笑。
正如悄悄地從沙灘走過,踏過徐徐浪花,印下一串淺淺的足跡,拾起幾枚貝殼,把他們載滿甜甜的回憶,藏在懷裏,孤獨時再拿出來聽聽大海的回音,多好。
開心,一定要開心啦,四年的蔥蔥時光,終於等到了收獲的季節,這是多麼幸福;感傷嘛,當然也必不可少,畢竟一生當中最美好的四年歲月,全都揮灑在了這塊土地上,不是麼。
可無論怎麼講,我來過,我在這裏發芽,我在這裏成長,我在這裏茂盛,我愛著這片土地,深沉而又濃厚,歲月無聲,青春無悔。
“17號黃小婉?”
“我在。”
黃小婉輕提長裙,緩緩走上講台,恬靜的臉上又泛起微笑,淺淺鞠躬,優雅又不失禮貌:“評委老師們好,我是17號答辯選手黃小婉,我的論文題目是《新城市化進程中,鄉村教育應當如何改革,以xx村為例》”
介紹完自己的論文題目,小婉熟練地操作起了多媒體教學器材,打開了早已準備好了的PPT,開始了論文講解。
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應用,和傳統的黑板粉筆相輔相成,形成了新的授課方式。
“麵對新時代的經濟結構,鄉村雖然擺脫了過去的艱難窮苦,在黨的號召下,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基礎的校園建設,可這和城市的學校相比,仍舊有著明顯的差距。”
“所以,為了適應新時代下,信息化的多元經濟結構,我對xx村小學,提出了三點問題。”
“一鄉村辦學條件落後,二是教學資源不均衡,三則是生源不均衡。”
黃小婉輕輕電動著鼠標,每將PPT翻過一頁的同時,也圖文並茂的對論文答辯老師講述著她這段時間,通過一定調查發現的問題。
坐在評審台上的一眾老師,針對小婉的論點展開了討論,小婉站在講台上,微笑著點頭示意,耐心等待著老師的提問。
沒過多久,一位麵相和善的年長女教師站了起來:“黃小婉同學,根據你剛才所述,我們發現你當前論文的核心觀點是說二元經濟結構,拉大了鄉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距離,是麼?”
黃小婉微笑著點頭,回答老師的提問:“是的,係主任,經濟是一切的根本。毛主.席在《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一書當中早就給我們指明了道路,革命要想成功,必須一手緊握槍杆子,一手狠抓錢袋子,不是麼?”
係主任點了點頭,繼續提問:“可你知道,個人的力量在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當中作用是很渺小的,針對你提出的三個問題,你又想出了什麼解決辦法呢?”
係主任的問題,似乎也是其他評委老師的疑惑所在,紛紛朝著黃小婉投去詢問的目光。
麵對係主任的再次提問,小婉則是不慌不忙的將PPT翻到了下一頁,然後繼續講解:“我的著手點在教育事業。”
“眾所周知,當下社會的信息網絡已經十分健全,鄉村即便落後,可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早已和十幾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而經濟與文化,正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文化素質的整體提升,是可以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同時,經濟結構越趨於穩定,也會對文化教育事業,有一定的反哺。”
“我校建校之初,便積極投身於為培養百萬人民教師而努力奮鬥,我以xx村小學為例,針對我提出的三個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解決方案。”
“一建立標準化學校;二讓城鄉教師流動起來;三義務教育體係深度加強。”
黃小婉將自己在論文上的觀點,一一論述後,評委老師們就小婉的論述,又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論文寫的不錯,中規中矩......”
“題目定的也好,以xx村為例,範圍沒有特別大......”
“條理清晰,觀點明確,看看她正文以外的內容怎麼樣......”
評委老師們一邊討論,一邊相互點頭示意著,最後,還是由係主任發話,對小婉點評說:“論文中規中矩,思路清晰,觀點明確,有論據支撐,有解決方法,雖然有些片麵,可依舊很不錯,值得表揚。你還是年輕啊,從教育上著手是沒錯,可重點依舊應該放在城市當中。”
黃小婉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微笑著回答著係主任的話:“可鄉村的教育也不可或缺不是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婉的話,似乎打動了係主任,當她起身想要再說些什麼的時候,教室的門突然被推開,老校長佝僂著腰大笑著拍手走了進來“好!好一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錯,城市就像是大海當中的一座座孤島,而鄉村就是海中的遊魚,基於教育事業而言,二者缺一不可!”
他已經在教室外聽了有一會兒了,黃小婉的論文給了他極大的觸動,尤其是那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是說出了他心中所想。鄉村的教育事業若是成長起來,連成片,那就是一片燎原之火啊,這片大地上的文化水平,國民素養,將會被這場大火,燒的逾發厚重繁榮。
評委老師們見老校長來視察,連忙起身和他打著招呼問好,小婉也像一隻優雅的黃鸝鳥般,輕輕低頭:“校長好。”
老校長緩緩走上了講台,也對黃小婉的論文提出了評價:“教育是百年大計,不在朝夕,但爭朝夕。可它也是有階段性的,你的理念不錯,但還需要實踐來檢驗。行知先生教導我們‘無私奉獻、知行合一、務實進取、教育為公’希望你們這一代代學子,可以將這種精神,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老校長語重心長的教導讓小婉心裏自發的湧現出一種使命感,更想早日投身到教育事業當中去,學以致用,在教育事業的最前沿戰鬥,拚搏,為這片自己熱愛的土地,貢獻一絲綿薄之力。
“校長的話,小婉一定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