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這個嫁給縣令小兒子做妾的妹妹平日裏就很高傲,看不起她,所以跟她關係並不親密。
而妹妹看不起自己夫君,一部分是因為家裏窮,另一大半是因為不喜歡自己,才會如此肆無忌憚的嘲諷。
但是她也不是軟柿子,任人拿捏的人!因此在小妹出言不遜時,直接下逐客令
宋濂聽到這裏,才明白裏麵的女子是媳婦的妹妹,但是看這形勢貌似姐妹關係不好,
轉念一想,古代一夫多妻,雖然都是姐妹,但也不出自同一個媽,多多少少都有利益紛爭的時候,那麼關係自然也不可能全部都很好了。
想到這,宋濂推開院門,大聲說道:“我回來了。”
宋濂看不得自家媳婦被欺負,雖然這個小姨姐兒看不起自己,但是他不在乎啊,他憑借著製作紙張、話本這些,也不可能一直窮的,到時候直接打臉就行了。
院內的兩個人回頭看向他,他看著自己媳婦身邊站著一個身高略矮一點,顏值比不上自己媳婦,但是也是眉清目秀的女子
若之前未聽到該女子的刻薄言論,宋濂也會覺得這女子也是個小家碧玉類的,但聽過那一席冷嘲熱諷後,心裏對女子的評價大打折扣了。
“敏君,這位姑娘是何人?”
林茹茹從宋濂進門後,她看到了第一眼,就被宋濂身上書生的儒雅氣息所吸引,眼裏難的地泛著一絲羨慕,沒想到這個書生長得還真是氣質卓然,林敏君這個賤骨頭走了狗屎運能嫁個一個這麼好皮相的後生!
宋濂此時也敏銳地察覺到她的打量,心中更是不喜。
還未待林敏君開口,林茹茹便聲音故作嬌柔地:“這位便是姐夫吧!我是茹茹,是大姐的二妹妹,聽說大姐成親了,我特地今日過來看望她。”
宋濂點頭回道:“原來是夫人的妹妹啊!你看著初次上門,也沒見你帶什麼東西。
還以為是夫人家來打秋風的人呢,我還想著家裏窮的都揭不開鍋了,看來是我想錯了。”
林茹茹聽了臉色立刻豬肝色。
宋濂根本不管她什麼臉色,隨即又回頭一臉正色地對林敏君說道:
“敏君,看著時辰不早了,你去準備晚飯吧,雖然家裏窮,但是也不能讓你娘家人餓肚子。
還有昨天我跟你提過的,我想明日去跟你娘家人借些銀子,我要專心讀書,爭取下次能高中!
你趕緊去做飯吧,記得一定要把家裏最後的米煮了,讓妹妹吃好,妹妹才能借我們銀子。”
林敏君聽到宋濂的話,一時沒反應過來。
林茹茹一聽要借銀子,心裏警鈴大作,她雖然是縣令小兒子的妾室,但是家裏的銀錢都是正室夫人掌管,她一個妾室也是按月拿銀錢的,也就比普通仆人稍微好點,但是對於自己而言,一個月下來花了也是所剩無幾的。
林茹茹忙說道:“哎呀!我忘了,今日個出門時,老爺說要來我房裏用晚飯,我出門時吩咐了廚房,現在天色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大姐,姐夫,我改日再來看望你們,今日就不在你們家吃飯了!”
說罷,她便轉身匆匆離去。
此時的林敏君才反應過來是宋濂故意說的借錢,這樣才能趕走林茹茹,看來宋濂也不喜歡林茹茹。
以前在家裏,父母總會被林茹茹這副乖巧的樣子欺騙,為此,她受了不少委屈!
而如今總算是有個人會站在她這邊了......
想到這,她更加堅定了要把婚後日子過好的念頭。
“今日是有何事,回來這麼早?”林敏君問著對宋濂。
“今日事已處理妥當,我回家是想再把製造紙張的技術再精煉下,今日跟陳先生談了合作,這樣日後我們可以開個書坊。”宋濂擺擺手回複著。
宋濂又將他最近幾日在外說書和談合作的事跟林敏君詳細的說了個遍。
此時林敏君心裏也激蕩不已,原來他不是一個百無一用的窮書生啊,他還有如此能力,想必日後前途不可估量啊!
林敏君點點頭:“那你趕緊去忙你的,我去做晚飯了”
宋濂應下,便進入屋內繼續去搗鼓紙張的事情。
林敏君進入廚房後,把昨天剩下的豬肉拿出來,想到昨晚宋濂說的好吃的菜,便又做了昨天相同的菜,
飯菜做好後,便去敲了宋濂的房門,然後聽到對方應聲後,便在廚房等著宋濂。
宋濂進入廚房後,看著桌麵與昨天一樣的菜式,頓高興不已,趕緊坐下來,與林敏君一道開始吃飯。
還是與昨日一樣,大部分飯菜進入了宋濂的肚子,林敏君和宋濂都滿滿的滿足感,林敏君的滿足感是宋濂喜歡這些菜,宋濂的滿足感是能吃到好吃的飯菜。
飯後,兩人又與之前一樣休息了。
第二日天亮後,林敏君起來做早飯,熬了粥切了些自己做的鹹菜,對於林敏君的手藝,宋濂是一百個滿意,所以這頓早餐宋濂吃的心滿意足。
吃過早飯後,宋濂出發來到了茶樓,剛一到茶樓,就有茶樓的夥計告訴他,李先生等他已久。
宋濂想應該是製作紙張的原料和人已經找好了。
“賢弟,你可來了,我都等你多時了!!“
宋濂進入陳先生房間後,陳先生立馬迎了上來。
“你昨天說要的竹子和木頭的原料我已經給你找好了,你要的工人我也給你找好了,你看什麼時候我們開始製作紙張呢?”
“既然東西已經妥當了,那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了。”宋濂從懷中掏出紙張製作的流程說明:“按照在這個法子去做,保證不會有問題。”
接著兩人便一同去了陳先生準備用來製作紙張的房間,其實也就是茶樓的後麵,之前一直是空著的,現在正好用上了。
進入房間後他看到大量的竹子和木頭,還有差不多十個工人在等著他們。
宋濂沒耽擱時間,擼起袖子就開始分配不同工人去做不同的工序步驟,每個人負責一個步驟,這樣也防止以後有人把技術泄露出去。
就這樣宋濂在製作房裏待了一天,才把整個紙張的製作流程教會了每個相應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