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淚,悄悄爬上夕陽的臉頰,微微一顫,幻化成夢中的她。/我叼著枯黃的小草,吻著時光的孤冷。在十八歲的秋天,翹首而盼,而你,又在哪片天空綻放呢?”
D城師範學院的廣播站,普通話最好的播音員王代磊,正抑揚頓挫地吟誦著中文係第一才子張清夢的詩《綻放》。
張清夢,不僅玉樹臨風,還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被院長封為師範學院第一才子,他的詩歌和散文在整個師範學院暢通無阻。
廣播站、校報、文學社,都能看到或者聽到他的作品,每一次征文比賽,他都是一等獎的獲得者,從來沒有得過第二名。
張清夢,人如其名,眉清目秀,一臉英氣:他身高一米八五,茂盛濃密的一頭秀發,把白皙的臉蛋襯托得更加俊俏,挺秀的鼻子,一雙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笑起來有兩個邪魅無比的小酒窩,是無數女生心中的男神,是少女心中最柔軟最溫馨的一個夢,清甜柔美,妙不可言。
熱愛文學的李小靈也是張清夢的粉絲之一,但她是理性的,從不像那些情竇初開的女生一樣,明目張膽地喊著他的名字,像瘋子一樣大喊大叫,她隻是欣賞他,並沒有想過占有。
她習慣了默默守望,從不主動和張清夢交談,但是她覺得她是最懂他的那個人,就像林黛玉懂賈寶玉一樣,心有靈犀,不點也通。
D城師範學院的男生就是那麼奇葩,有一點才華的,十有八九長得像恐龍——慘不忍睹;稍微帥氣一點的,又傻了吧唧的像熊二。但是張清夢則不同,他才華橫溢又英俊瀟灑,就像一首歌唱得那樣,時而寧靜時而瘋狂,寧靜的時候,會一動不動地站在一棵樹下,以四十五度的視角仰望天空,瘋狂時,能一口氣做兩百個蛙跳。
他恃才傲物,或者說他很高冷,自認為可以任性地摧殘女色,所以他在異性麵前,表現得極其冷淡,無論多麼漂亮的女孩子,他都不會正眼看一下,冷得像一塊冰,不食人間煙火。
但是李小靈覺得一個男孩高冷一點無可厚非,有才能的人,才不會和那些世俗之人同流合汙,就像屈原,高潔傲物,這才是一個才子的閃光點。
她恰恰欣賞他的那種高冷,她有時候會產生一種衝動,想去擁抱那塊冰,用她的熱情和善良感動他融化他,她想看到一塊冰變成一顆顆精美的淚珠,她想了解他,如果他真的很憂傷,她就努力地去溫暖他拯救他,然後一生一世一雙人,過著隻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
他們除了那次搬運白水泥之外,還有過一次短暫的交集,那是一個晚自習,因為癡迷於泰戈爾的詩集,李小靈很晚才走出教室,她又冷又餓,一口氣跑到食堂,買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酸辣粉,剛好張清夢也在吃酸辣粉,而且兩個人正好麵對麵坐著。
男神就在麵前,她不能無動於衷,衝他莞爾一笑,轉動著大眼睛,一時沒忍住,多看了他一眼,就像王菲唱得那樣“隻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忘記你容顏!”
但是張清夢麵無表情,和傳說中一樣高冷,甚至都沒有正眼看她,也許她長得很一般,家境貧寒的她,穿得也很一般,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
他吃酸辣粉的樣子很可愛,像一個很饞嘴的孩子,狼吞虎咽,還不停地吧唧嘴,似乎在說:“嗯,不錯不錯,味道美極了!”
但是他也許放了太多的辣椒,一不小心,兩行鼻涕跳了出來,更糟糕的是,他並沒有帶紙巾,眼看著鼻涕就流到嘴邊了,她急忙從兜裏掏出紙巾,很及時地遞了過去,溫柔地說:“學長,我這裏有紙巾,你拿著用吧!”
害怕張清夢尷尬,李小靈急忙解釋道:“我剛好感冒了,帶的紙巾多一些,你們男孩子都粗心,一時忘了帶紙巾,也很正常啊!”
他感激地望了她一眼,有緣分的人,也許隻需要互望一眼,心靈就悄悄地接近了,這個女孩很清純,看起來也很親切,上次搬運水泥的情景一下子浮現在腦海,他開心地笑了笑,“哦,真巧啊!小靈同學,原來是你啊!”
一種美好的感覺油然而生,這個女孩並沒有嘲笑他,而且還善解人意,這讓他放鬆了警惕。
他也衝她笑了,高冷得如同一塊冰的校草衝她笑了,笑起來的樣子很迷人,李小靈驚呆了,她第一次覺得一個男孩笑起來,居然如此好看,有一種數不出的魅力,就像冬天裏的陽光,不刺眼,恰到好處地溫暖著她。
“謝謝同學,你這是一個很體貼的女孩子!”
“不客氣,大家都是同學,同窗為朋,同學為友,我很高興和你有所交集,同時師範學院的學生!能聚在一起真是緣分!”
“哈哈!緣分,對,都是美好的緣分,很高興多了一個朋友,一個溫柔體貼的女漢子,你真是一個有趣的姑娘!”
“嗬嗬,是嗎?謝謝才子誇獎,我讀過你的很多詩,寫得真好!”
“哦,是嗎?你叫什麼名字?”
“李小靈,中文係一班的。”
“哦,我記住了,很高興認識你!”
這是他們的初見,第一次親密接觸,雖然僅僅是短暫的交談,但是李小靈覺得張清夢很隨和親切,沒有傳說中的高冷。
雖然他們沒有更深入的交往,但是她對那個男孩過目不忘,他的笑臉,總是長在了她的心裏,總是不經意間浮現出來,甚至悄悄地進入她的夢中。
李小靈覺得,張清夢,名如其人,就是她心中的一個夢,安靜輕柔的一個夢,在她十八歲的心中馳騁著,優美浪漫地飄著,讓她想起來,就忍不住笑。
她總覺得他的笑很純真,他的眸子一塵不染,也許那珍珠一般的眸子,喊著淡淡的憂愁,但是他仍然很迷人,讓她沉醉其中,雖然含著無法言說的憂傷,一如他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