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本宮賢良淑德本宮賢良淑德
兔子的刀

第7章

次日一早,巫明麗起床沐浴,保養身體和頭發,剛換了可以出門的衣服,巫夫人送來了齊敏和趙清芳的賣身契。

巫明麗隨手收了起來,問起她倆,卻原來都在學規矩。

徐媽媽自己抽不出身來教她們,找了自己熟悉的老宮女來教,務必在這十五天裏教出個人樣兒來。

可喜她們倆都是聰明伶俐的姑娘,又刻苦努力,學習進度飛快。

其實學不完也不要緊,隻要進宮後不至於散漫得得罪人,其他事上有徐媽媽看顧一二,就能周旋得來,剩下的事可以繼續學。

巫明麗有時候也在想,不帶阿瑩和紅茜,卻根據上輩子的了解,帶了清芳阿敏,到底是對是錯。

她既然知道阿瑩和紅茜的將來,就算帶上她倆,她也有一萬種辦法可以扭轉結局,保她們安然到老。

巫明麗想啊想,還是放她們在宮外過日子吧。

阿瑩喜歡把人往好處想,卻沒有自保的能力,凡事憋在心裏不開口,若是不往心裏去也罷了,偏偏她喜歡一個人琢磨。

而紅茜太單純,別人給個棒槌都當真,言外之意那是一個字都聽出來。

在後宮,在王府,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準確地分辨別人的意思,才能過得下去,她倆剛好都做不到。

上輩子她倆經曆的坎兒,巫明麗都幫她們越過去,卻又能如何呢?後麵依然會有別的坎等著她們。

人和人的緣分也許就是這樣,到了一個階段,就該結束了,

最後的閨中日子也迅速結束了,巫明麗在家過了最後一個中秋節。

白天,巫明麗的嫁妝都抬到了宮裏頭去,雖有禮部官員和內侍全程在場,巫夫人仍是親自過了一遍,累得喘不過氣來。

晚上,巫家舉行了盛大的拜月宴,幾乎所有巫明麗的閨中好友、巫家的女眷,都來赴宴,徐媽媽和教導了清芳、齊敏的的媽媽也都來了,又有其他皇子妃派了女人前來拜訪,筵席開了一桌又一桌,從明月初升開到月上中天,熱鬧極了。

十六這天早上,大清早的巫家就開始忙碌。

巫家外院和書院張燈結彩,鑼鼓喧天,在巫家送嫁、觀禮的人不少。

內宅的人少些,但也有四五十個女人閑坐說話,又有十幾個巫家、林家的女人從旁幫忙。不過大家都不去吵醒巫明麗,讓她一直安安眈眈地睡到了上午巳時,才起床沐浴保養,用膳、上妝、梳頭、更衣、戴飾、祭拜祖宗......

巫明麗是典型的白玉一般的美人,是風中的蘭草,鬆上的女蘿,纖細嬌弱,又有淡得像山水寫意的手法畫的一痕水霧,朦朦朧朧,隻讓人覺得舒服,卻又說不是哪裏驚豔。

見過巫明麗的人,都以為她不適合作濃妝豔抹的打扮,這一次扮將起來,倒像池塘裏的白荷突然作了紅妝,是“映日荷花別樣紅”了。濃濃的胭脂,深淺的眉黛,紅袍堆繡,青絲砌金,輝煌燦爛,是紅雲朝陽,是晴水彩霞,卻又哪有一樣不適合?

巫明麗素日的手帕交、父母兩邊兒的堂表姊妹圍了五六個上來,紛紛拉著她說好看,又是恭喜之類的。

巫夫人心裏難受,割肉似的痛。她早已心痛了月餘,到今日方知還能痛到呼不出聲,吸不上氣。

若不是賜婚給了皇室,女兒嫁與自家的學生,又或是附近的殷實人家,尚可得來往見麵。

如今卻不知一年能見幾次了。

不過當著這麼多人的麵,巫夫人雖心痛得全身發抖,麵上卻保持著言笑晏晏,隻有在獨自一人背過去的時候,才會從眼底透出一二分悲傷。

母親的心事,巫明麗都知道,她更知道,熬過了開頭,站穩了腳跟,她總有機會和父母團聚。

總比上輩子好。

時間一點一點過去,飛快的就到了吉時,十六皇子率領迎親的幾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開到了巫家大門外,禮部大臣、宗室主賓、內侍總管等人隨皇子下馬入府,鸞鳳彩輿也跟著抬了進來。

之前進宮謝恩、納彩過定時,巫家夫妻倆遠遠見過十六皇子,早知道他年紀不大,個兒極高,不是世人所愛的麵如冠玉俏郎君,倒也不醜。

可是今日他們見到新郎扮上的十六皇子,簡直眼前一黑的程度。

他仿佛是頭黑熊臉上掛了兩個腮紅棉子,披了半大紅綢子。他有那麼高的個兒,那麼粗的胳膊,細碎的頭發毛兒從鬢角額頭等處四散支棱,壓了那麼多頭油都壓不下去——他還笑的那麼傻,說是狗熊娶媳婦,也沒差吧?

巫夫人險些哭出聲來。她可憐的女兒,那麼纖秀可愛,那麼嬌軟溫柔,怎麼配上了這麼一個——這麼一個——

她勉強笑著,她笑得比哭還難看,和丈夫一起受了李琚的禮。

宮女、媽媽們從後院攙扶著姑娘從後院出來,巫明麗持一柄金彩輝煌的紅木緙絲織金牡丹卻扇障麵,魚步纖纖,環佩輕輕,像一陣微風扶著青煙一樣飄到了前頭。

李琚撓了撓頭,他見過各式各樣的女人,唯獨沒見過這樣纖弱的。

隻看身形,也知道他媳婦風姿動人。

他原本想好了,要讓嶽父嶽母放心,要讓父皇母後放心,他要親手牽著媳婦出門。可他現在不敢動了,他怕他動一下,就像攪嫩豆腐那樣把媳婦給豁楞壞了。

一個嬤嬤將牽巾塞到他手裏,示意他繼續。李琚忙回過神,憨憨笑著,和巫明麗一起與巫家夫妻行禮。

娘家的禮成了,又是一堆宮女、媽媽簇擁出來,一直簇擁到鸞輿下,李琚親手扶著巫明麗上車。

巫明麗隔著障麵的扇子,輕輕與李琚禮了一禮,方才坐正了。

鸞輿的珠簾軟紗放了下來,裏麵的人影被遮得嚴嚴實實。

十六個轎夫抬起鸞輿,在禮炮聲中,跟著十六皇子的馬匹前行。

天色已經很晚了,道路兩側拉起了帷幕,設著彩燈、熏燈,明光瑩瑩,香霧冉冉,人間的路照得天街一般。

巫家夫妻與兒子、兒媳等,送到大門外,朝北一直望,直到望到所有儀仗都不見了,仍舍不得回轉。

留在巫家吃宴席的人們又一擁而上恭賀道喜,巫家夫妻還得接待這裏,隻得放下心裏的憂慮和悲傷,與賓客們繼續聊天。

他們這裏的悲傷才到什麼程度,女兒去了宮裏,那才是真的——以後的路,他們夫妻倆隻能保證不給女兒添堵,其他的,是有心也無力了。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