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明麗讓徐媽媽去自己挑一個得力的年輕女人,實際上她有明確的目標。
上輩子,這位徐媽媽並沒有被分到王府,她在出宮前,一直是皇後的宮人,她本該在半年後被皇後指派去給十六皇子妃教授後宮禮節。
上輩子的十六皇子妃明年春天才進宮,她是個將門虎女,小名羅劍膽,自幼生長在玉門關外,英姿颯爽,眼裏揉不得沙子。
據說,這位虎女皇子妃,在閨中學規矩時就往往和宮人發生衝突,到底規矩也沒學出個什麼來,在宮裏時三天兩頭鬧出點新聞,到了宮外,更是衝突不斷。
後來,信王在隨嶽父鎮北將軍出征時受傷去世,皇帝陛下準許其未亡人返回娘家守寡,信王妃回了玉門關,終生未再次返回中原。
可能由於和皇子妃處得不好,上輩子的徐媽媽並沒有留在信王府上。
後來皇後成了太後,徐媽媽也成了太後跟前的老嬤嬤,很有體麵。
巫明麗沒少與這些積年老媽媽們來往,對她們的家事了若指掌。
太後跟前的老宮女們,大多都在她還是皇後時就遣散了,最後跟著去了興慶宮的,就四個人。
徐媽媽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既不是最能來事兒的,也不是最討嫌的,也不是油鹽不進的。
老年的徐媽媽和其他老宮女一樣,由太後下懿旨給了封誥,衣錦還鄉榮養。
老宮女們的家一般都不遠。
宮裏的規矩,要宮女了,基本就從京城、京畿和附近的幾道采選,為的是防止遠地兒來的宮女們水土不服,折在宮裏頭。
徐媽媽的本家在京城郊區,是一個尋常富戶。徐家父母早就一病沒了,剩幾個不成器的兄弟,吃喝嫖賭無所不為,仗著有個姐妹在宮裏做了老太後的心腹,在一方為非作歹,徐媽媽約束不得,早就和他們斷了來往。
徐媽媽離開宮廷後,根本沒回老家,就在城裏租了一個小房子,有一個娘家寡婦姊妹的女兒奉養她。
徐媽媽出宮時手裏有體己,幾千兩銀;有莊子鋪子,都在好位置;又有了這麼一個懂事的女孩兒,她本來可以有個很好的暮年。
但是徐媽媽和她的養女一起,被兄弟們關起來活活餓死了,就為了逼迫她交出最後的地契。
徐媽媽死得慘,慘得宮裏頭都知道了。
巫明麗當時身邊有幾個宮女,物傷其類,巫明麗還頗費心思地給她們出主意安排養老。
後來聽說是太後出手狠狠收拾了徐媽媽的兄弟,最後徐媽媽和養女的骨灰都被安置在安樂堂。
那一年,正好巫明麗與女兒鬧得厲害,女兒難產,巫明麗拜遍了京城的菩薩,包括安樂堂供奉的小菩薩。
安樂堂的十幾個廂房裏擺著密密麻麻的宮女們的牌位,巫明麗為了表示誠意,一個一個抄過她們的名字和生辰年。
宮女們十歲出頭就入宮當差,有早早病死的,有失了手被上位或管教媽媽打死的;有早早出了宮,也沒地兒可去,隻能在安樂堂或庵堂裏出家;有的像徐媽媽那樣,六七十了出宮榮養,卻死於非命。
她們的少年、青年、中年,那些鮮活的生命年紀,都在這一方小天地裏,被困得密不透風,時光和壓抑剝去她們的光彩,最後隻剩下一個牌位,一捧骨灰,死了也客居他鄉,一輩子都看別人的顏色苟活。。
巫明麗想想自己,其實也和她們差不多吧。
有什麼區別呢?難道被人叫聲“主位”,真就是那森森宮禁的主人了?什麼身份哪!
她抄過徐媽媽的牌位上的名字,鬆陵渡徐氏,生於太平六年。她的養女郭門齊氏,生於安永十九年。母女倆去世時,一個六十八,一個四十二。
巫明麗叫來在安樂堂養老的宮女打聽得仔細,知道郭門齊氏非常苦命,是寡母養大的女兒,少時定了婚約,長大後夫婿嫌貧愛富,以“寡母所養的不可娶”為由退了婚,齊氏蹉跎年紀,二十二歲嫁到了郭家,不到一年就守了寡。
沒有權勢依傍的寡婦日子是很難熬的,齊氏喪夫不到一個月,徐媽媽的幾個兄弟還想賣這個外甥女,就仗著徐媽媽的勢,逼迫郭家寫了放妻書,然後把齊氏估了個三百兩的價格往外聘。
齊氏走投無路想到了投水自盡,得虧徐媽媽知道後趕出來救下了她。
齊氏很老實,很聽話,得到徐媽媽一次搭救,後來就一直視徐媽媽為恩母,直到最後被餓死,都沒放開徐媽媽的手。
算年紀時間,徐媽媽今年五十,齊氏正好二十四歲,就是去年,她守了寡,差點被賣,為徐媽媽救下。現在的齊氏應該正在為了將來發愁。
巫明麗希望徐媽媽帶上齊氏一起去王府,既是給齊氏一個安身之所,也是為她自己找到一個老實可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