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舒想到上學時看到的書上說曆史上,山茶油曾經是“皇封禦膳”用油,早在公元前100多年漢武帝時,就開始栽種油茶。
按書上說這茶油樹怕寒一般生長在南方,且多是11月份左右成熟,而他們在的地方偏北,如今已經4月了還能看到茶油樹,想來是不一樣的品種,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要榨油先得去殼炒籽,雲舒把未裂開的茶果剝開,用篩子把茶籽篩幹淨,攤開曬在曬墊。
雲舒一邊處理著油茶果一邊問雲柳氏:“娘,咱們平時是買油吃還是自己榨油呀?”
“咱們家是買著吃,不過村尾有個榨油坊,那裏可以榨油。”
“榨油坊是誰家的?”雲舒問道,她可不想油還沒榨成就被人看了個光,要是別人也知道了這好東西,恐怕能把葉子都給薅光。
雲柳氏說:“那是村裏的,需要榨油的人家都能用。”
雲舒一聽,便急不可待地說:“這個時候榨油的人多不多,要是不多,等明天茶籽曬幹一些我們便去吧!”
“榨油坊一年也就那一小段時間熱鬧,現在不是榨油的季節沒什麼人在那。”雲柳氏被女兒急吼吼的樣子勾起的興致,也想看看這果子是不是真能榨出油來。
榨油坊在村尾,籬笆圍成一個小院子,牆是土夯版築的黃土牆,錐形的屋頂,蓋著黑瓦,果然是公家的房子,比村裏不少人家的方子都要好。
油坊內有幾個柴火灶台、一個水車石碾盤,一根水桶粗的榨槽木和一根吊在屋梁上四五米長的碗口粗的撞槌。
雲舒為了省時間,來之前已經在家裏將茶籽炒過了,可以直接碾了。
雲柳氏打開水閘,水流從較高的地方衝下來,落在水車葉片上,水車在流水的衝力作用下有節奏地轉動,再通過一根長軸帶動油坊裏的碾盤嘎嘎地轉動,把槽裏的油茶籽碾成粉。
雲舒把碾爛的茶籽粉收起來,倒進灶台上的大木甑裏蒸,木甑上蒸氣升騰,直衝屋頂,頂上的橫梁給熏蒸得油光水滑。蒸過的茶籽粉,流動性和黏度增強了,需要包餅壓榨。
先在摸具裏鋪打好結的稻草,倒入茶籽粉,將它壓實,再用幹淨的稻草包裹起來,最後箍成餅狀。做好的茶籽餅,七八個堆放在一起壓實,壓實後排放進榨槽中。
在榨槽的一端,放進與餅大小相同的圓形木塊,先放一個退楔,再裝進樁,最後裝入主進樁即可開榨。
因為是村裏自用的,撞錘比專門的榨油坊要小些,雲毅一個人就能拉得動。雲毅用力執著懸吊在空中的撞槌,將抬高的撞槌用力撞到油槽中“進樁”上。隨著砰砰的聲音,進樁被打入榨倉,茶餅受到擠壓沁出細細的油珠,幾次撞擊過後油珠再彙集成一股油水。
“出油啦!”雲舒興奮地喊道,清香四溢的茶油順著竹管流進油桶裏。
“真的出油了,這香味和色澤比菜籽油更好咧!”雲毅激動地說。
“不知道這油拿來炒菜好不好吃,咱今晚就試試。”雲柳氏也笑道。
雲舒兩兄妹摘回了五十斤油茶果,榨出了五斤油。三人把油收進油壺裏,再把榨油坊收拾幹淨便趁著大家夥還沒下農回家去了。
晚上,雲家吃著用新榨的茶油炒的菜格外的香,覺得與菜籽油相比更具風味。
“哥,咱們得抓緊時間去把剩下的果子摘回來,這件事暫時不能讓別人知道。”雲舒嚴肅地說。
“嗯嗯,我曉得,昨天也就發現了兩個樹,要是大家都知道了怕是不夠分的。”雲毅看到妹妹這麼嚴肅,也鄭重地點了點頭。
“明天我與你們一塊去,這樣能快些。”雲柳氏說道。
幸好母親和哥哥雖然善良卻不是聖母老好人,曉得要以自家為先,這樣她能少費很多口舌。
第二天一早田家三口一同上了山,雲毅利索地爬上樹,不停地搖晃著樹枝,成熟的油茶果不停地往下掉。等果子掉得差不多了,三人一起把果子撿到背簍裏,撿滿後再在上麵鋪一層樹葉,挑一條人少的路運回家裏去。來回了三趟,直到大中午才運完,簡單地吃了些早上蒸的玉米餅子,就開始收拾茶樹籽。
雲舒看著滿滿的油壺眼睛閃閃發亮,這下可不愁沒油吃了,很久沒有享受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感覺了,大自然真是個超級大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