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文打電話給家裏的事情,陳易並不清楚。
他一直在等到張玉燕的消息。
等到張玉燕把校長的處理意見說完。
又告訴陳易,薛貴他們家會把5萬塊錢退還給他。
陳易這思考之後,決定先回學校的,畢竟,五萬塊錢能退回來,對他們這個貧窮的家庭,很是重要。
剛到教室門口,便看到了妹妹帶著爸媽在那裏等著。
陳易走向前去,剛要跟自己爸媽他們打招呼。
陳敏文卻帶著淚眼。一下子站在了陳易的前麵,大聲開口質問。“你都躲哪裏去了?自己闖完禍,什麼都不管誰也都不告訴。
自己拍拍屁股直接走人。
自己惹禍就算了,連一點擔當都沒有。”陳敏文越說越是委屈。眼淚直接從眼眶裏掉了下來。
妹妹在罵自己,他卻覺得有些愧疚,走之前應該留下紙條的。這樣她也不會誤會了。
陳誌剛這個時候也走過來。
讓陳易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的跟他說清楚。
他隻得再次解釋,“薛貴的腿不是我撞的,學校都已經調查清楚了事情的經過,這件事情很好解決。”
隻是陳誌剛明顯不相信。
劉月萍則跟著問道。“真的嗎?學校真的調查清楚,還你清白了嗎?我們家是不是不用賠錢了?咱家是真的賠不起了呀!媽怕呀!
要是真的,要是還要賠錢,咱們又賠不起,他們可是要把你抓起來的。”
看見母親的樣子,陳易很是難過。重生會來,卻再一次讓母親為自己擔心。他心中暗暗決定,以後一定要好好報答。
當下安慰母親。“真的,媽。教育局的領導都過來了,事情都是在他們的調查一下清楚的。咱們家不用賠錢。”
劉月萍略感安慰。
陳誌剛卻沒有這麼容易被說服。
女兒乖巧,不會說謊。
剛剛又在在教室外聽到同學們議論,薛貴父母找上門的事情。
心裏更是疑惑,並不信任。
當下直接拉起了陳易的手。
“走,趁著人家還沒有報警,咱們去他們家,跟你爸一起給人家下跪,求人家原諒你,不能把你抓進去,否則你這一輩子可就毀了呀!。”
陳易看著父親,有些無奈,卻又不好用力反抗。他知道自己的父親是為自己好,為自己著想。
隻能就這麼被父親拖著,一步一步的向外走。
恰好這時候,正看到副校長跟薛貴父親兩人抄的,往這邊走過來。
因為之前賠的那5萬塊錢。陳誌剛對於兩人並不陌生。看他們過來,還以為是過來找陳易麻煩的。
陳誌剛停頓了一下。回頭就對陳易訓斥“事到臨頭,你還在撒謊。一點擔當都沒有。走,跟著我過去,給人家下跪道歉。”
說完話,又拉著陳易,非要過去給人跪下。
經過他們的折騰,副校長跟薛貴的父親。兩人也走到了跟前。
副校長當先拉起了陳誌剛的手。“哎呀!孩子之間的事情,你怎麼又大老遠的跑過來了呀?
見到陳誌剛滿臉疑問。於是趁夜打起了繼續開口。
您是為了薛貴的腿被撞斷了的事情來的吧?事情已經調查清楚了。這件事情跟陳易沒有關係。
還麻煩您又白跑一趟,都是我的錯。
我這個做副校長的做事欠考慮,沒有把事情調查清楚,冤枉了陳易。現在懇求你能夠原諒我。”
陳誌剛,滿是驚訝。
薛貴的父親眼見如此。當下,趁熱打鐵。
從自己的包裏掏出了5萬塊錢。
陪著笑容,對陳誌剛道“陳先生,之前是我沒有把事情搞清楚,誤信了婦道人家的話,冤枉了你兒子,也是我教子無方。讓薛貴那臭小子把我給蒙了。
這是5萬塊錢。我一查清楚事情的真相,這不就立馬馬不停蹄的過來給您送回來嗎?還希望您大人不記小人過,能原諒我們的失誤。”
薛貴的父親避重就輕。
陳誌剛被這突如其來的反轉。弄得有些反應不過來。愣在那裏,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劉月萍和陳敏文也是如此,剛剛還再擔心陳易坐牢。現在事情立馬有了反轉。
副校長竟然帶著薛貴的父親過來道歉了。連上次賠償的5萬塊錢都退了回來。
這讓他們滿頭霧水。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
之前,薛貴的頭隻是破了一點皮,這兩個人可是狼狽為奸的很,一唱一和。恨不得敲骨吸髓。硬是從這個貧窮的農家家庭裏,敲詐出五萬塊錢來。
什麼時候這兩個人竟然能如此好說話了?
陳易卻不管這些。
見到父親不敢去接那5萬塊錢。直接從薛貴父親手裏拿了過來。遞給自己的父親。
開口說道。“這5萬塊錢本身就是不該賠。”
陳誌剛哪裏見到過這種場麵?隻是隱約覺的事情,哪裏不太對勁的樣子。
這個時候,張玉燕知道副校長跟薛貴父親過來找陳易的事情。
擔心陳易會吃虧。
便緊接著帶著呂梁先生一起也趕了過來。
他們見到陳易家人楞在那裏,還以為是副校長他們又出了什麼幺蛾子。
張玉燕當下便要發作。隻不過看到陳易跟她使眼色後才明白,陳易並未吃虧。
拿到錢之後,陳易也不管副校長,跟薛貴父親有多尷尬。
不再搭理他們。
跟自己的父親,母親,還有陳敏文,介紹起了自己的班主任和呂梁先生。
“爸,媽,敏文,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我的班主任張玉燕老師。年輕,有才華,有擔當,有正義感。”
幾句話。誇的班主任張玉燕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接著陳易又介紹起了呂梁先生。
“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是呂梁先生,是從大城市過來的老教授,老學者。這一次的事情,能夠順利的結束。讓我們得到公向公正的待遇。都是他老人家親力親為。不辭勞苦幫忙的結果。”
陳誌剛聽到這裏。
雖然懵懂,但還是知道自己兒子遇到的貴人,心中感激。
當下慌忙對著呂梁先生又是致謝,又是鞠躬。
呂梁先生倒也不覺得陳誌剛做作,隻覺得此人雖是農民,卻知道感恩,心中也是很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