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間破敗的磚瓦房,兩排紅磚圍牆,標準的千禧年北方農村院子。
站在已經看不出顏色的大木門前,陳易感覺自己像是做夢一樣。
記憶裏,已經過完了百歲生日壽終正寢的他,竟然回到了少年時的家門口?
重生了?
陳易難以置信,可眼前一切那麼真實!
他顫抖著手,推開了眼前的木門。
老舊的木門發出嘎吱嘎吱的摩擦聲。
院中的布置種種,都與記憶中少年時的家一模一樣。
母親劉月萍拿著一把耙齒,攪動著院子裏晾曬的玉米粒。
此時還不到四十歲的劉月萍,看上去比同齡人顯老。
隻是一瞬間,陳易的眼眶就滾燙發紅,眼淚奪眶而出。
他從來沒有想到,還能再見到母親。
少年頑劣成性,自己高考失利,又連累妹妹輟學抱憾終身,母親積鬱成疾,第二年就去世了。
即便後來幾十年摸爬滾打過得不錯,也不能抹平他心中的這個傷痛和遺憾。
“你不在學校,又跑回來。你爸看見又要慪氣了。是又沒錢用了麼?”
劉月萍看到是陳易,停下了動作,杵著耙齒,滿臉無奈。
陳易高中在縣城租房子住,隻有偶爾周末回家拿錢。
今天不是周末,卻跑了回來,不知又鬧什麼幺蛾子。
陳易鼻子發酸,眼淚止不住的流,踉蹌上前一把抱住了母親:“媽,對不起,對不起......”
劉月萍哪兒知道眼前的陳易,已經過完了一生,早不是當初哪個頑劣少年。
要知道陳易從小被大棍子狠揍都不哭的,現在卻眼淚鼻涕橫流。搞得劉月萍不由都有些緊張了起來
“你不會又闖禍了吧?還有一個多月就高考了!你又闖啥禍了趕緊給媽說......”
“沒,沒有!”陳易聳了聳鼻子。
“你現在最要緊的就是高考,咱們全家,就盼著你能考上大學了!”
劉月萍說著歎了口氣,眼神複雜。
這一聲歎息,頓時又勾起了陳易的回憶。
他初中時品學兼優,父母總以為他考個好大學,能為家裏爭口氣。
結果上了高中,去縣城讀書後,他是光速學壞,抽煙上網吧,跟著小混混瞎逛。
錢花光了就回家要,不給錢就說不念書了。
就在高考的前兩個月,他打傷了同學,為了獲得諒解不被退學,家人答應賠給對方五萬塊錢。
2006年的農村,五萬塊錢不是一筆小數目。
足以壓垮他家了,父親隻能讓妹妹輟學,出門打工。
那時的他吊兒郎當,根本不懂得關心家人。釀成的大錯,再難彌補。
就在陳易思緒亂飛時,院門再一次被推開,隻見父親陳誌剛冷著臉跟妹妹陳敏文一起走了進來。
陳易對上兩人的眼神,不由心中一顫。
十六歲的妹妹,長得玉玉婷婷,書也讀的很好,卻被拖累退學。
他永遠忘不了妹妹多年後直言怨懟,恨陳易不成器,拖累一家人,害的母親早逝。
母親去世後,父親也是鬱鬱寡歡,跟陳易多年不曾說話,直到陳易成家有了孩子之後,關係才緩和了一些。
一切悲劇的起始,就是現在這個時間節點,2006年夏,高考前的這兩個月。
看著父親手裏提著一小塊豬肉和一些菜。陳易又忍不住一陣鼻子發酸。
家裏不常買肉,如果沒記錯,這頓飯吃了,父親就要帶著妹妹一起南下去工廠打工了。
“爸,敏文!”
陳誌剛隻哼了一聲,他對陳易這個兒子已經失望極了。
陳敏文更是厭惡的瞪了一眼陳易。
“你回來幹啥?又闖禍了?”陳敏文冷笑問道。
“沒有,小易就是回來看看咱!”劉月萍打了個圓場。
“我先把東西拿去廚房!”陳易內心苦澀,他搶著接過妹妹手裏的一些雜物,和父親手中的菜。
“你也就會騙媽!看我們?又是來要錢的吧?要錢上網下館子?”
陳敏文鄙夷的瞪了一眼陳易。
陳易每次回來騙錢,打著學校收費,買資料,補課各種各樣的幌子。
被識破了就求饒說最後一次。
要不是陳易是被給予厚望的兒子。
要不是陳誌剛對於兒子上大學的執念。
要不是陳易初中品學兼優,讓家人心存一絲浪子回頭的僥幸。
一家人早就放棄陳易這個不孝子了。
陳易沒有辯解,主動岔開話題道:“我去煮飯,做個紅燒肉,肉燉爛一點,要多一點時間!”
陳敏文剛被父親告知輟學打工,此時正是滿腹怨氣。
“不就是回來要錢麼?我給你。反正明天我就跟爸去打工了。
拿了錢趕緊滾回學校吧,可別耽誤你考大學呢!”陳敏文說著掏出了一百塊錢,扔在了陳易腳下。
這一百是父親讓她買行李包的錢。
陳誌剛點了根煙,深吸了兩口,默不作聲的蹲在了廊簷下。
劉月萍張了張嘴,也沒說出話來。
讓陳敏文輟學,實實在在是無奈之舉。
陳易打傷人這事,掏空家底,家裏現在真沒錢了!
如果陳易考上了,要學費。考不上,他們還是希望複讀,也要花錢。
畢竟是農村,如果兒女隻有一個能讀書,那肯定是兒子。
陳易看著陳敏文怨恨的表情,知道現在說什麼都沒用,提著菜進了廚房。
此時除了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改變,其他說什麼都是多餘的。
很快,廚房裏真傳來了鍋碗瓢盆的聲音。
院子裏,一家三口麵麵相覷。
以前陳易回來要錢,也會裝模作樣的幹活,但進廚房做飯,還倒是第一次。
不過這也說明不了什麼,保不齊又是在學校惹了大禍。
“敏文,是爸沒本事,對不住你。你也不要怨了!”陳誌剛又點了根煙,低著頭不看女兒。
陳敏文沉默了半響,眼淚順著臉頰直流:“我不是怨。我是不甘心。
如果是以前的我哥,那麼優秀,讓我出去打工供他,我願意。”
“我知道,你們就是覺得大伯家的兒子,二伯家的兒子,都上了大學。
我哥考不上你們覺得一輩子抬不起頭。但是你看看他,他這個樣子,怎麼可能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