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頭稱是,皇帝上香,皇太後在一旁的太師椅上坐下來,碧螺躬身退了出去。
檀香縈繞,靜默無聲,皇太後望著門外陰沉沉的天氣心中愈發悲涼:“記得你妹妹戰死那天也是這樣的天氣,你昏迷不醒高熱不退,我一直守著你。後來,天黑了,下起了瓢潑大雨,一下就是半個月,水都淹進了宮裏。”
戰神隕落,天地同悲,她的眼淚也哭幹了。
提起妹妹心情複雜,皇帝有些不舒服的欲言又止道:“母後......”
“還記得你妹妹是怎麼死的嗎?”張口再言打斷他的話,皇太後收回視線抬頭看向他。
四目相接,不敢直視,垂下頭的同時皇帝沒有回答。
瞬間,皇太後怒了,嗤笑一聲道:“看來先帝所言不假,哀家真是生了個好兒子啊。”
撲通一聲跪下,皇帝麵無表情道:“母後息怒!”
“息怒?嗬嗬,哀家那兒兒敢啊。哀家老了,不中用了,一手養大的兒子都不將哀家放在眼裏,哀家還敢向誰發火啊。隻盼著皇帝行行好,早點兒送哀家去地底下,哀家也好去向先帝請罪啊。”
嘭的一聲叩頭在地,皇帝慌了,脫口而出道:“母後息怒,母後有氣盡管向兒子撒,千萬不敢說這樣的話。”
冷冷一眼滿心寒涼,皇太後想起前不久有大臣上奏,出言譏諷道:“怎麼,怕天下臣民說皇帝你不孝嗎?”
伏身不起,心中忐忑,皇帝誠惶誠恐道:“兒臣不敢,兒臣有罪,還請母後責罰。”
嘭嘭兩聲再次磕頭,皇太後又笑了,扭頭看向門外道:“好,我且問你,玥兒的事兒你打算如何處置?”
據她所知,秋啟山的請罪折子昨兒就到了禦前,他卻沒有半點動靜。
眼睛微眯,眉頭微皺,皇帝變了臉色,沉聲道:“兒臣不才,正要請母後示下。”
輕挑眉頭心中大怒,皇太後鬆開剛剛拿起的茶蓋冷聲道:“哦,是嗎?”
蓋碗相碰清脆一聲如鞭子當頭揮下,狠狠的打在皇帝的心頭,他全身上下的皮都不由自主的繃緊了:“是,兒臣不才,請母後示下。”
怒火中燒,眥目欲裂,皇太後卻沉默了。想到當年先帝有意將蓮青許給扶家時他也是這個樣子,她猛地一下抓起茶盞又放下。
茶水滾燙,本想砸他,可想到扶琅玥尚未回京她忍住了。
深呼吸,扭頭看向一邊,皇太後強壓下滿腔怒火道:“八年了,你妹妹萬箭穿心屍骨無存,下葬的時候我連一根頭發絲都沒有看到。那是你的親妹妹啊,是替你出征戰死的啊,你怎麼可以,你怎麼敢?”
砰砰兩聲茶盞撞擊桌麵碎裂,瓷片紮進掌心,立時劃破皮膚鑽進肉裏,有血流出。
皇帝大驚,張口喊人,碧螺進來,皇太後嗬斥她退下,然後咬牙切齒的又道:“當年,當年之事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蓮青死了,我還活著。我沒有護住女兒已是終生大錯,玥兒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誰都別想活。”
拿帕子想給她捂住止血的手突然停住,皇帝驚呆了,滿目不敢置信的望著她,目瞪口呆:“母,母後......”
起身打開碧螺要為她上藥的手,皇太後直接把紮進掌心的瓷片拔了出來,鮮血淋漓,觸目驚心,狠狠的擲在皇帝麵前道:“別叫我母後,我在你心裏也從來不是母後。我一直特別後悔當初沒有隨你入京讀書,我無數次的想如果我當時跟你一起回京,守在你身邊,你是不是就不會變,我的蓮青是不是就不會死?”
聲音如鐘,字字悔恨,若是知道他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她當初說什麼都不會讓他入京,更不會支持他做皇帝,手足相殘,兄弟相爭。
皇帝不語,仍舊處於震驚當中,皇太後痛苦的閉上眼睛,緊接著又道:“我想一定是,我自己生的兒子我自己知道,純良敦厚,孝順父母,疼愛幼妹,連隻小狗死了都能哭上好幾回。我的兒子......我的兒子......”
喉頭哽咽心痛如絞,回想當年,生不如死。
“母後。”跪著向前抓住她受傷的手,再次幫她摁住流血的傷口,皇帝回神道:“母後,千錯萬錯都是兒臣的錯,兒臣該死,未能保護好妹妹,讓母後傷心了。母後,您打兒臣吧,您別傷害自己,您打兒子吧。”
說完,拉起她另一隻手就往自己臉上打。
皇太後最恨他這個樣子,仿佛他多孝順似的,又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把甩開他的手,切齒痛恨道:“不是你的錯,是我錯了,我當初就不該生下你,更不該跟先帝。蓮青死了,我的心也跟著去了,要不是放心不下玥兒我根本不會待在宮裏,更不會再見你。溫敬軒,你和你的父皇一樣都太令我失望了。”
八年了,她一直將自己關在這深宮裏,除了年節以外基本不出去,與皇帝更是一年到頭見不了兩次麵,也因此引的外頭非議,說他們母子不合。
縱然早就知道她對自己心生不滿,妹妹死後更是隔閡不淺,皇帝還是震驚了,目如銅鈴的看著她,怎麼都不願意相信。
抬頭看向女兒的畫像不讓眼淚流下來,皇太後平複了一下激動的心緒,怔怔的說:“母子一場,我自問沒有那兒對不起你,這些年能為你做的我也都做了,我不欠你什麼了。我一生隻有你和蓮青兩個孩子,她死的早,膝下就玥兒這麼一根獨苗,你心裏要是還念你妹妹一點好,還念著兄妹之情,那就把玥兒好好接回來給她撐腰。我知道朝堂之事難,牽一發而動全身,但秋家的膽子也未免太大了。今天他敢算計玥兒,明天難保不會算計你,更何況秋家還掌著兵權。若要造反,養虎為患,皇帝何不借此事敲打一番,正好,也能看看秋家的反應以作試探。”
對於秋家她一直不喜,但因不想逼迫扶琅玥回京就一直沒有理,想著隻要她開心就好,回京的事兒可以慢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