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山。
趙翰的東西,沒用多久便被華陽太後的人收好了。
甚至就連趙翰的土豆地辣椒地,也被華陽太後專門派人移植。
自此。
趙翰踏上馬車。
也便正式離開了這一荒涼的小山。
踏入到一個更大的江湖~鹹陽去了。
雖說有些留戀。
但一想到此間乃是戰國亂世。
為了自保,趙翰也便是將心中的所有留念收下。
果斷離別了!
......
不一會兒。
雍城車隊返回鹹陽的路上。
馬車裏。
一個消息的傳來。
讓李斯蒙恬也都是神色一凝。
因為就在早晨朝會,嬴政已經決定了正式攻韓!
隻是,朝殿中,攻韓的人選遲遲未定,是老將蒙驁?還是王家王剪?亦或是小將李信,他們三人皆有統兵之力!
但,若秦攻韓,除非一戰功成,那麼趙國絕對會派兵馳援。
趙國李牧,可是塊硬骨頭。
不好搞!
無論是蒙驁王剪還是李信,他們似乎都沒有把握。
於是這時,馬車裏,蒙恬當著趙翰,也是問道,“李大人以為這攻韓人選誰最合適呀?”
攻韓的人選,確實一個難題。
因為,秦國曾多次東出崤山,結果卻都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功。
“你爺爺蒙驁倒是一個不錯的人選,隻可惜年事已高,若攻韓出了個差錯,倒是不好。”
李斯這話,讓蒙恬點了點頭,道,“對,若爺爺再年輕個幾歲,這次直取韓國,定不在話下!”
排除蒙驁,李斯又道,“李信雖不錯,但卻過於中庸,此次攻韓,務必要一擊製勝,趁趙魏還未反應過來,一舉滅之,李信若去,倒不合適......”
如今秦國有三大名將。
老將蒙驁、小將李信、大將王離!
如今排除了老將小將。
好像就隻剩一個王離可出戰。
然而這時,李斯又歎道,“可惜王離這半年腿寒嚴重,臥床不起,這次,恐也無法擔此大任,王離之子王賁倒是不錯,但讓王賁統禦一軍,倒也是差了點火候。”
秦國三大將皆一些原因無法參與到此次滅韓之戰!
不由得,蒙恬也是歎道,“哈哈......”
“倒是無人可派了嘛!?”
“看來大王這麼焦急叫咱回去,這也是犯難了!”
馬車裏,趙翰與兩位老師同行。
蒙恬見著也是打笑道,“這就是翰兒再年長個幾歲,如我一般的年齡,我定舉薦翰兒大大此行的主將,一舉攻韓!”
蒙恬在說笑。
趙翰七歲,這雖謀略,但上了戰場,怕是誰也打不過,誰也會不服。
不過,當此刻,李斯聽了蒙恬所言,李斯也是生了興趣,轉頭問趙翰,“翰兒,這些日子你跟我們待在一起,倒也應該知道我們的身份了吧......”
李斯蒙恬議政。
並沒有避著趙翰。
趙翰也清楚他們這是在教導自己!
而兩位老師的身份,趙翰當然清楚,隻見趙翰道,“學生明白!”
“蒙老師這乃是我秦國大將驁之孫,乃我秦軍青年將領,未來可期!”
“李老師乃是我大秦丞相,輔佐大王和秦國強大的大人物!”
趙翰如實說。
並沒有吹兩人的彩虹屁。
因為這些都是事實。
而趙翰這話讓蒙恬李斯聽了,也很是高興。
“哈哈......”
“原本大王還想讓咱藏著的,藏著教導你,可你天生聰慧,又怎麼認不出?”
“那你現在既然知道了,剛剛我和你蒙老師的談話,你也應該聽到了吧?”
“翰兒,既然此次攻韓,是大王從你這兒聽了後才決定的,那你且來說說,此次我秦國攻韓,該派何人為妙?!”
李斯這話。
有意考究趙翰。
也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想觸類旁通。
而見這時,剛剛聽了李斯蒙恬對秦國內部的一陣解析,趙翰也算是搞清楚了當下秦國的現狀。
秦國強大,已到了滅六國的關鍵時候。
如今,就隻差一個開端。
隨即,大秦鐵騎就將馬踏六國。
而韓國就是最早被踏平的國度。
而李斯剛剛那話中的考究意思,趙翰當然清楚,並大概清楚秦滅六國細節的趙翰,此刻倒也沒有隱藏,而是緩緩道,“學生之見,頗為淺陋,且有些古怪,怕是不為正說......”
馬車裏,李斯笑了笑,“你且大膽說!”
“大王收了你當養子,你在我大秦也算是一位公子,你當然可說!”
聽李斯這話。
趙翰頓了頓,隨後道,“回兩位老師......”
“學生之見,覺著,既然此次要一戰滅韓,那就一定要打個出奇入勝。”
“打一個趙魏韓絕不會想到的招數,出一個他們覺得想不到的人......”
趙翰這話。
顯然是已有了想法。
這讓李斯蒙恬一驚。
因為,他們剛剛的一陣分析。
那也著實是沒有想清秦國到底有何人有絕對把握滅韓!
然而趙翰卻有。
這豈不是說,他李斯的蒙恬其實還比不得上一位七歲孩童?
“你難道說的是楊端和?他對付李牧,倒是有一些手段......”疑惑間,李斯開口問。
然而趙翰卻搖了搖頭,“不,學生認為,既然此次秦國要徹底滅亡韓國,那就要選一個對韓國最有力的殺器出來,這人不需要有絕世之武功,也不需要有絕世之謀略,隻需要有百姓認可之民聲,如此,他之出兵,行至之地,必將百姓歸複,破韓,唾手可得也......”
趙翰這話。
再度讓李斯蒙恬一驚。
因為這個說法頗為新潮,頗為齊巧!
滅韓之人!
不需要有絕世之武功,也不需要有絕世之謀略!
隻需要有百姓認可之名聲?
如此,便會百姓歸附,天下歸附?
一旦出兵!?
就會勢如破竹,唾手可得?
“翰兒,你說的這人是誰?誰這麼厲害,一人出,可當我秦國數十萬的鐵軍?”
李斯遠想著,若秦國實在無人可選。
便可從李信王剪兩人中選出一人。
讓其帶著數倍於韓國的兵力,踏平新鄭。
雖說這樣,秦軍恐怕會付出頗大代價,但這,或也是當下秦國最好的辦法了。
卻見此刻,趙翰緩緩道,“南陽假守內史騰,學生之前聽鄉裏說,昨年秦國得了南陽後,大王派內史騰去南陽作假守,結果南陽百姓擁護,百姓富足,就連韓國的一些難民,也時常流到南陽來......”
“民間還傳言說,內史騰為人間賢聖!”
“俗話講,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內史騰得韓國百姓擁護,滅韓,唾手可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