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上一誇,張洵樂不思蜀,還不忘挑釁地瞪了一眼顧原,突然說道:“陛下,張洵才疏學淺,倒是比不得顧六公子。”
這話顯然是觸及到了在場所有人的逆鱗。
本來一個商人的兒子,辦了點事兒還不足以引人側目。
可誰讓他的姐姐是貴妃,還有三個當官的哥哥。
一個小小的商人之家,出了這麼多身份尊貴的人,卻唯獨底出的顧原是個不學無術的傻子。
誰能不多注意幾分?
所以在場或多或少,沒見過顧原,但也絕對聽過顧六公子的名號!
被點名道姓顧原,眉頭微蹙。
這人腦子有病吧,自己沒招他惹的他,這也能陰陽怪氣?
陳坤皺起眉頭:“張家公子還是要注意言行。”
這個人都知道,張洵這話裏的意思就是在故意譏諷顧原。
畢竟,不知道顧原胸無點墨?
但有人誇他,那絕對是為了嘲諷他而做出的鋪墊!
陳坤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旁邊的貴妃,這個雍容華貴,端莊典雅的女子。
顧原是她的弟弟,顧琴是自己的妃子。張洵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去找顧原的麻煩,不僅是在為難他,更是在打他這個“姐夫”的臉!
張維之也沒想到,他居然會說出這種布置得體的混賬話。
剛想要開口挽回局麵,張洵卻補充道:“陛下,張洵並無貶低之意,而是發自肺腑。”
“您可能有所,當初顧原在四方樓一展才華,直接解開了裏麵半年未解的詩題!”
“日照香爐......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他當著眾人的麵,將這首詩完整地朗誦出來,直接驚豔四座。
這個事情才過去一天,的確是在盛京傳開了,部分人略有耳聞,但都覺得不切實際。
可沒想到,這個事實的真假問題,居然是從張洵口中證明得來的!
一時間,人群議論紛紛,各種感慨萬千。
“好有氣派的詩啊!這真是顧原所作的?”
“他不是字都認不全嗎?怎麼可能,其中別有什麼特殊原因吧......”
不少人的目光都情不自禁的落在顧原身上,包括天子和一眾皇家家眷。
他們已經不在乎顧原為什麼會出現在宴會上!個個臉上掛滿了複雜的神情,或有驚訝,或有懷疑,亦或是不解。
這麼氣勢磅礴,令人歎為觀止的詩,怎麼會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廢物寫出來的?
就連顧擢別人不住多看了兩眼顧原,好奇問道:“這真的是你寫出來的?”
顧原翻了個白眼,又壓著聲音補充道:“當然,不過馬糞公子沒說完整。”
“當時我不僅作了詩,跟他比臨場發揮,跟他比對詩,直接完虐他。”
“最後啊,他還跪下給我磕頭叫爹呢......”
咳咳!
“後麵半段就不用提了,張維之才剛剛得了陛下的賞識,你若是現在提及這些,怕是讓陛下丟了麵子。”
顧原翻了個白眼,嘟囔著嘴唇有些不服氣:“唉,皇宮什麼破規矩,也許他在這兒對我陰陽怪氣,卻不許我說兩句實話。”
陳坤來了些許興趣,忍不住將頭靠向顧琴問道:“你弟弟有這本事?”
顧琴一時啞然,也是茫然的搖了搖頭,“臣妾不太清楚......”
她都還沒有從驚訝中回過神來呢。
雖然隻是補充的兩句,但是放眼整個大坤,在同類型中,恐怕都難以拿出與之比肩的存在。
如此才學,真的是自己弟弟發揮出來的?
顧琴也忍不住多看了兩眼,坐在位子上的顧原,可更多的卻是擔憂。
總感覺,隻怕張洵突然捧高,是有所圖謀!
沒得到想要的答案,陳坤能收斂了些許神色,點名叫了顧原:“顧原,你起來說說,這首詩真的是你所作?”
聽到這裏麵,張維之突然反應過來自家兒子想做什麼了,好一個捧殺呀!
隻要顧原承認他是作詩之人,那張洵便可順水推舟讓他臨場發揮。
如果他沒有之前的水平,這事可就要發展到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
如果他在場否認自己是作詩之人,不僅又要背上一個作弊的罵名,作為他哥哥姐姐的貴妃和顧擢,也會下不來台麵。
好一個一箭雙雕,不愧是自己的兒子!
當為之心中有些得意,又催促道:“顧原,陛下問你話呢,還不趕緊做答!”
他倒是想要起來回答,隻是顧擢拉著他的衣服,低聲說道:“如果沒有真本事,你大可否認這是一場死局,他想要給你下套。”
“你否認了,頂多再背個爛名,至少不會有性命之憂。”
“別逞強,聽到沒!”
顧擢心裏沒底呀,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弟的秉性,連書本都沒碰過幾次的人,怎麼會有這種實力。
就當他是要麵子不肯承認作弊,私下裏他們是可以配合他演出。
可現在是在天子麵前,一旦坐實欺君,沒人能保得住他!
就是不知道,顧原想不想得通這個道理。
顧擢的聲音雖小,卻滿是急切和不安。
看著臉上找星味十足的張洵,顧原臉上也生出一絲冷意。
行,想玩捧殺是吧?
想讓我丟臉?下不來台?連累家人?
既然你這麼不客氣,那老子今天就教你做人!
他用手扒開顧著扯著衣服的手,直接傲然挺直身板,朗聲說道:“沒錯,這首詩的確是我所創!”
“四方樓所有的文人,都是眼見為實的證人!”
一番慷慨發言,直接驚豔四座,場麵徹底炸開了鍋。
所有人的興致高漲,可比看什麼歌舞表演激動多了。
顧擢身子一緊,完犢子了......
這小子果然是個倔脾氣,根本勸不動!
他下意識的和貴妃對視了一眼,兩人眼中幾乎一片絕望。
他們受到牽連是小,可如果顧原犯了欺君之罪而死,如何向顧海生交代?
這也是他們的親弟弟呀!
反倒是其他的公子哥,看熱鬧不嫌事大,都跟著相繼附和起來。
“當時我也在四方樓,的確親眼見到六公子展示才華。”
“不錯不錯!現在想來,那首詩仍舊回味無窮,著實佩服六公子的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