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劉大姐回去之後,就跟她嫂子說了。“那姑娘主意大著呢,我看還是算了吧。”
原來,劉大姐的嫂子有意幫她弟弟說個媳婦。
劉家嫂子娘家是隔壁村兒的,弟弟二十五了都還沒結婚。不是沒人介紹,而是他眼光太高。不是嫌棄這個沒文化,就是那個長得不好看。拖來拖去,年紀就大了。有一次來這邊走親戚偶爾見了陳嬌嬌一麵,立馬就動了心,私下裏跟她打聽。
劉家嫂子一聽是陳嬌嬌,當時就說沒戲。一來,她覺得陳嬌嬌家裏條件不好,還欠了一屁股債,會拖累家裏。二來,村子裏關於陳嬌嬌的流言蜚語不少。正所謂無風不起浪,真要是讓她成了自己的弟媳婦,以後他們家也會被人指指點點。
可再怎麼反對也敵不過弟弟的苦苦哀求,劉家嫂子心一軟,隻得讓托自家小姑子幫忙。
“她真這麼說?”
“我親耳聽到的,還能有假。”劉大姐灌了兩口水,道。
“陳大軍到底欠了多少債啊?”劉家嫂子不死心地問道。
“七八千呢。”
“這麼多!”劉家嫂子瞪大了眼睛。七八千塊在二十一世紀來說算不得什麼,可在月工資幾十塊的八十年代初,那可是一筆巨款。就算是不吃不喝,也得存好幾年呢。
不過,劉家嫂子驚訝的不僅僅是陳大軍欠了巨額的債務,還窺見了賺錢的商機。
“這麼說來,開商店挺賺錢的啊!”
劉大姐:......
“哎,你說,我要不要也去鎮子裏進點貨回來賣?”劉家嫂子突發奇想。
劉大姐瞥了她一眼,並不看好。“說的輕巧!進貨不要錢麼?你哪兒來的本錢啊!再說了,如果隻進個一兩樣,根本就拿不到批發價。進貨的成本高了,賣價也要跟著漲。你賣的比別人貴,誰買你的東西!”
“還有這麼多學問呢?”劉家嫂子歎道。
“哪個行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矩!不然,村子裏的人不都去賣貨了?”劉大姐看得通透,不做那發大財的白日夢。
劉家嫂子卻有些不甘心。
劉家在本地算是大戶,有些家底。她男人又是個木匠,做的一手漂亮的木工活,倒是不愁吃穿。隻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生活用品逐漸被搪瓷和塑料用品取代,打家具的人就少了,除非是建房子,否則木匠根本找不到活兒幹。
可一年到頭又有多少房子要建呢?沒了這大頭的收入,家裏的開銷卻還是那麼多,手頭便拮據起來。家裏上有老,下有小,劉家嫂子便想著讓他男人另謀生路。
結果離開老本行,她男人什麼都不會。去煤礦上班,喊累;跟別人學開車,膽子又小;種田吧,他連麥子跟韭菜都分不清。
如今,聽小姑子說起陳嬌嬌,心思又活泛了起來。
她到底是沒聽小姑子的勸,隔天一大早就搭了便車去鎮上,挑挑揀揀了一些日用品回來。心想著先做熟人的生意,礙於麵子,怎麼著都會有人買的。
消息傳到陳嬌嬌耳朵裏,她卻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似乎一點兒都不著急。
“她這是搶你的生意呢,你都不怕麼?”有人私下裏問道。
“我有什麼好怕的!”陳嬌嬌嗑著瓜子說道。“她拿貨價比我高,不賣貴點兒就是虧錢。同樣的東西,卻要花更多的錢買,真當那些人是傻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