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霞,還杵在這幹什麼,趕緊去丟桑葉!”王香打斷了向霞飄遠的思緒。
因為向霞昨天的折騰,王香現在對她的語調嚴厲了許多,免得她以為事情就這麼輕鬆過關,一會又亂跑。
向霞這才注意到,已經到家了。
她也知道王香還在為昨晚的事生氣,趕緊放好服裝畫冊,進入蠶房。
向霞拿了個撮箕準備去裝桑葉,向莉從一個蠶架後麵探出頭來:“幺妹,先不要丟桑葉,我們先把蠶子換了。”
向霞馬上放了撮箕,走到那邊去。
蠶子是口頭語,正規名字叫蠶,是一種白色,有花紋的蟲子。
它可以吐絲結繭,繭可以賣錢。
這裏因地製宜,發展蠶桑,種植桑樹喂養蠶。
種植糧食隻夠用來糊口,養蠶賣蠶繭,成了這裏的巨大經濟來源。
所謂“巨大”,隻是相對的,因為這裏生產力低下,經濟來源實在有限。
向家人口多,包產到戶後一個人分到了幾分田地,一大家子的土地加起來差不多有五畝。
土地附帶也有一些桑樹,自己也在種植、嫁接桑樹,養了五張蠶。
蠶一年可以養三季,對應的就是春蠶、夏蠶、秋蠶。
一季蠶的周期要個把月的時間,說起來時間不長,卻是個相當累的活,而且往往跟農忙時間相衝突。
一年四季,這裏有三季的時間,農民成天除了晚上睡覺的時間,都像陀螺一樣在不停地輾轉於各種活計之間。
向霞在蠶架邊,跟向莉一起“換蠶子”。
蠶架是一種木製作的架子,一個架子差不多會弄成最多八層,中間有間隔,再多就抵到樓板。
每層都是木製作的寬約一米,長約四米的長方形框子,底下竹塊編製的架子打底,鋪上厚的塑料膜,俗稱油紙,蠶就躺在上麵過活。
蠶小,量少的時候,則裝在一個木製的小長方形盒子裏,俗稱蠶盒,蠶盒底下鋪的則是拿錢按斤稱的報紙。
所謂“換蠶子”就是給蠶挪地。
蠶吃喝拉撒都在蠶架上麵,它們拉出來的蠶沙,厚厚地積起來,導致蠶架很沉重,而且不衛生,可能導致蠶生病。
過一兩天,就會清理蠶沙。
向霞和向莉把蠶從原先的框子裏麵拿出來,放到挨近的幹淨框子裏去,然後,把蠶沙都清理幹淨。
向蘭和向蓮在隔壁那間蠶房換蠶子,劉青河在旁邊幫忙抬蠶繭。
向南澤負責把蠶沙清理出去。
換完蠶子,向莉戴了個口罩,提了個有網眼的白色袋子,開始往蠶身上抖灑石灰殺菌。
石灰的白色粉塵很輕,到處飄,而且很嗆人,向霞一邊捂著嘴“咳咳咳”,一邊穿過門,往隔壁蠶房躲去。
她才進去,就踩到了一隻腳。
她抬眸看去,是劉青河,趕緊收腿。
劉青河表情很不自在,一言不發就走開了。
向霞感覺出來了,他在躲她。
她心裏很不舒服,站了一會,又回了原先的蠶房,看到向莉還在抖石灰,她頭頂上,衣服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全是粉塵。
向霞看到已經有好幾層蠶框抖過石灰了,拿撮箕裝了一撮箕桑葉,過去丟。
所謂丟桑葉,就是給蠶喂桑葉吃。
一天要給蠶吃三頓,蠶長得快,食量也比較大。
向霞往蠶身上鋪上厚厚一層桑葉,蠶伸長脖子,先把翠綠、肥嫩的桑葉咬一個洞,沿著洞一圈、半圈地啃咬,吃著吃著,索性爬到桑葉上,最後,桑葉被啃咬得就剩下光光的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