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棠歎了口氣,她都快認不出來劉娥了。
“劉娘子,你不要太擔心,他會沒事的。”李微棠忍不住上前安慰道,“這裏還有太醫給開的方子,我這就找人去鎮上將藥抓回來。”
劉娥淚眼婆娑地抬起頭,怔怔地看向她,嘴唇哆嗦著,半天也沒說出來一個字。
陳風和於心不忍地道,“我去鎮上抓藥,我騎馬,快一些。”說著,從章太醫手裏拿過藥方,轉身就走。
“等等。”陳風平連忙喊住她,扔過去一個銀錠子,“多抓幾副回來,再買些滋補養身的藥材。”
這小孩子能救回來,他也是出了一份力的,這銀子也算他的一點心意了。
劉娥忽然將孩子放下來,爬到一旁向眾人跪下,‘咚咚咚’地磕起頭來,很快額頭就紅了一片。
李微棠嚇了一跳,連忙將她扶了起來,“劉娘子,別這樣。你得趕緊把小虎子抱到張嬤嬤那裏去,將他這身濕衣服先換下來。
劉娥感激地點點頭,附身抱起小虎子轉身就往莊裏走。
李微棠這才發現,劉娥連鞋子都沒穿,腳上全是縱橫交錯的劃痕傷疤,她驚得捂住嘴,看著對方匆匆行走的背影,心情極為複雜。
這段時間,她和小虎子到底都經曆了什麼?
眾人漸漸散開,有事做的趕緊繼續忙活,沒事做的那些朝著劉娥離開的方向而去。有的是去看看能不能幫上忙,有的是純粹想去看熱鬧的。
“見過世子爺。”
太醫這時才敢上前行禮。
“章太醫,你怎會來這莊裏?”
陳風平總覺得他不像是來給誰看病的,哪有給人看病,將馬車停到河邊的?
章太醫麵色頓時古怪扭曲起來。
李微棠在一旁看著,雖心情沉重,但還是莫名有點想笑。
“不方便的話,就當我沒問。”
陳風平已經腦補他在執行什麼重要任務了。
“沒......沒有不方便,我是奉命帶幾個小徒弟來取一味重要的藥材。”章太醫越說越順,還自己點起頭來。
陳風平總覺得他有所隱瞞,不過也沒有追根究底的意思,向他揮了揮手示意他該幹啥就幹啥去。
章太醫抬起衣袖擦了擦額上的汗,領著幾個小學徒沿著河岸走了。
陳風平的目光掃向一邊正要腳底抹油溜之大吉的李微棠,意有所指地問道,“你真的救活過兔子嗎?”
李微棠笑了笑,那隻兔子別說早就死了,就是還活著,也不會說話,能告訴別人沒有這回事。
“風平哥,那是隻母兔子,不必擔心男女授受不親。”她風趣地回道,將話題重心悄悄轉移。
陳風平莞爾,“我也是為了你好。”
“我知道。”李微棠真誠地道,“謝謝你,要不是你和風和出手,靠我一個人是救不回小虎子的。”
“你很不錯。”陳風平讚許地看向她,長得好,又機靈,再想想自己親弟弟那傻樣,他都覺得不能比,沒眼看。
“我就一鄉下丫頭。”李微棠連連擺手,內心哀嚎:別誇我,我害怕。
眼前這人的目光她是真的有點頂不住啊。陳風平雖是侯府世子,但也才十五、六歲的年紀,長得還俊朗,她被看得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陳風平失笑,被她手足無措的模樣可愛到了。
“我要去看看小虎子,你去嗎?”李微棠尋思鎮上不遠,快馬加鞭一個來回也用不了多久。
陳風平搖頭,“我就不去了,等風和辦完事,我們就回都城。”
李微棠於是跟他告辭,很快就回了住的院子。
小虎子被安排在外院的左廂房裏,換上了熱心人送來的幹淨舊衣,正蓋著被子沉沉睡著。劉娥坐著個小矮凳,守在床邊。
李微棠走過來,摸了摸小虎子的額頭,感覺有點發熱,眉頭忍不住皺了皺,看來情況並沒有她估計的那麼樂觀。
“東家小姐。”劉娥一看到她,連忙站起,又想跪下給她磕頭。
李微棠忙按住她,“劉娘子,你和小虎子不是回老家去了嗎?怎麼會變成這樣的?”
劉娥淚水漣漣,雙手扶著床邊,抽噎著說道,“東家小姐有所不知,我一回到老家,他們就以祖產不豐、力不從心為由逼我改嫁。我不願意,他們就強行將小虎子搶走,把我關進祠堂不給飯吃。”
“過了幾天,我實在熬不住,就假意先答應。不料他們生怕夜長夢多,給我定了一個五十多歲的鰥夫,要我三日之內必須嫁過去。”
“我跟他們說,我要帶著小虎子改嫁,他們不願意,說那樣會被別人戳脊梁骨。眼看三天之期已到,我隻好退而求其次,想再帶小虎子睡一晚。他們怕我不從,第二天不好跟那鰥夫交代,隻得應下了。”
“那晚,我見到了小虎子。我心想,隻要他能過得好,我也就認命了。可是他說,他們天天給他吃剩飯,還經常打罵他。我就打暈了門口看守的人,帶著他逃出來了。”
“我的銀子和值錢的東西包括比較齊整的幾件衣服都被他們搜走,逃出來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我就把身上僅有的鞋子賣了,換了兩個饅頭,就著路邊的野菜熬過來的。”
“走到河邊的時候,小虎子說想吃魚,我知道我抓不到的,就轉身摘了片大的樹葉,想舀點水讓他喝。就這一錯眼,他就掉河裏去了,水流還急,直接把他衝走了。我嚇壞了,沿著河一直追一直追,後來就追不上了......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他了!”
李微棠默默地聽她說完,心裏不知是什麼滋味,想到當初她剛離開的時候,張嬤嬤就說過,她老家的那些叔伯兄弟可能會讓她改嫁。但沒想到,結果竟是這樣的慘烈。
她以為老家會是她和孩子的依靠,卻沒料到,會被他們推入萬丈深淵。
“藥來了。”張嬤嬤端著一碗藥走了進來,打破了室內凝滯沉重的氣氛,“剛熬好的,還有點燙。”
劉娥趕緊上前,雙手接過藥碗,“謝謝嬤嬤,辛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