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剛才時間不長啊......”
李雲絕更覺詭秘,絲毫不敢停留,趕緊往東城門那兒跑。
到了東城門前,跟守門的兵丁習慣性地貧了幾句嘴,他便穿過城門洞,熟門熟路地走了四五裏地遠,到了清涼山的腳下。
他家祖傳的小院,就在清涼山半山腰偏上的位置。
小院朝南,獨門獨戶,北屋正房有四間,左右還各有兩排廂房,正房和西側廂房之間,還搭了間簡陋的柴房。
整個李家小院,用竹籬笆圍起來,隻在南邊開了個木頭院門。
因為在荒郊山上,隨便建,小院的占地麵積並不小,周邊的風景也還不錯,從籬笆木門外,往東南方向走上三十來步,就是個圓形的山中小湖。
小湖三四畝大的樣子,湖水清澈,沒風的時候波平如鏡,映著雲影天光,景色也算不凡。
小湖的東北角,就是石頭山壁,怪石嶙峋間,還掛著幾道瀑布,流淌而下,注入小湖中。
瀑布的數目沒個準,雨水充足的季節,最多時能有十幾道;旱季沒雨下的時候,可能也就細細的兩三綹。
因為山石多,瀑布都從小縫中流下,於是不管數目多少,每條瀑布都很細小,落下來時,隨風飄蕩,如同一條條窄小的素紗白練。
這樣的瀑布,放在文人雅士眼裏,定是雅趣十足,但李雲絕卻很不喜歡。
在他眼裏,這些細小白瀑布隨風吹蕩的樣子,很像他去打短工,雇主們給他打的白條。
所以他看瀑布的心情,就不是很好。看湖還行,沒風的時候能當鏡子,實用啊。
客觀說,李家祖傳小院,並不小,周邊的風景還不錯,就他一個破落戶孤兒,值此亂世,為啥還能守住,沒被豪強奪走?
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就因為這清涼山的東北側山坡,是京畿一帶著名的亂葬崗。
天子腳下,能奪李雲絕這清白良民祖產的,總歸有些勢力,算是貴人;那對貴人來說,屋背後沒太遠處,就是亂葬崗,那多晦氣啊。
“眼不見為淨”,那是安慰之詞;就算看不見,那也聽得見啊,沒見三天兩頭,就有送葬的嗩呐聲,從山後聲聲傳來,哪還有心情享受清淨山景?
所以在亂世之中,李雲絕奇跡般地保住了這一處院落。
亂葬崗什麼的,對他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心情是什麼?享受是什麼?能吃嗎?亂葬崗、送葬聲,有睡大街可怕嗎?
沒有。
所以這小院,就是他的安樂窩。
今天經曆了兩件驚心動魄的事,李雲絕心很累,所以歸家的心情很急迫,就走得非常快。
很快他就走上清涼山的山路。
從山腳下,到他的安樂窩,還要走兩三裏山路,這中間,會經過路邊一間泥牆土屋。
這屋子已經破敗,曾經屬於一個窮苦的光棍山民。
當山民在清涼山中,換了一個地方住,去了山北麵的亂葬崗,這屋子就逐漸破敗了。
現在它的木頭門早就朽爛,外牆上爬滿了雜草藤蔓,西北邊的牆角也半塌了。
這樣的屋況,顯然不能住人,現在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給李雲絕當路標,每當看到它時,就知道,哦,還要一小半路,就能到自己的安樂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