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相現在事態緊急,下午陛下就發旨把平涼侯費聚調去雲南,你說陛下是不是發現了什麼?”
陳寧說道,如果不是這件事,他才不會冒著危險來大牢見胡惟庸,畢竟胡惟庸的事他都參與了,如果胡惟庸為了保命將他攀咬出來,他也活不成了。
一聽這個胡惟庸冷汗直流,他突然覺得自己之前是不是小看皇帝了。
“陳兄,事不宜遲,我們需要盡快起事了!要不然我們都難逃一死!”胡惟庸厲聲說道。
陳寧也歎了口氣,事到如今隻能破釜沉舟了,拿出紙筆給胡惟庸。
“你馬上修書一封分別給元朝和西邊的倭寇,讓他們同時起事我們才有可能成功。”
“好,我馬上寫信!”
胡惟庸趕緊寫了兩封信遞給陳寧,寫給元朝的信上說隻要大元願意出兵,他胡惟庸得到大明後願意稱臣,至於倭寇的那封,多少還保留了一點尊嚴,用詞雖然謙卑,但還不至於認賊作父。
“我現在就去聯係費聚起兵!”陳寧收好信立刻離開了大牢,胡惟庸看著陳寧離開整個人仿佛癱了一樣軟倒在大牢裏。
他沒有想到皇帝會突然發難,他的準備都還沒有完成,而且自己還被關在牢裏,莫名的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疑慮。
另一邊陳寧連夜趕到費聚的住處,在密室裏見到了費聚,也不客套直接說道:“平涼侯現在胡相危如累卵,我們必須盡快起兵,否則你我都要完蛋。”
費聚聞言卻不緊不慢的說道:“陳大人想要找死自去便是,何故要拉上費某?”
“費聚你何出此言!難道你忘了胡相對你的栽培嗎?還有胡相沒了你以為你就沒事了嗎?”陳寧怒道。
費聚冷冷的說道:“陳大人,正是因為我心係胡相的栽培,才打算保住胡相的家眷。你這是打算讓胡相滅門嗎?”
“滅門?”陳寧一愣,費聚繼續說道:“我的兵符下午就被收走了,我現在手上能夠調動的兵力隻有我們秘密訓練的那幾千人,你認為我這點人就能打下京都嗎?”
“我這裏還有胡相寫給大元和倭寇的信,隻要他們出兵我們不是沒有機會。”陳寧晃了晃手中的信說道。
費聚笑道:“陳大人不知兵我不怪你,但是你知道元朝要想臨時發兵需要多久嗎?光是籌集糧草,集結部隊就至少1個月,到那時候我們墳頭草都得一尺高了,另外倭寇在海上還行,上了岸你指望他們攻城略地根本不現實,占上一兩座城池就是他們的極限了。”
“所以陳大人,你想死我不攔著,可是別拉上我。”
“那胡相怎麼辦,要是他在獄裏麵供出我們,我們不也是個死嗎?”陳寧有些猶豫了。
費聚嗬嗬一笑:“陳大人您這是關心則亂,胡相現在是個什麼罪過?殺人償命而已,他要是供出我們就是謀反的罪名,那是要誅九族的,你覺得胡相會怎麼做?”
“你是說胡相不會供出我們?”陳寧一想也是這麼個理。
“所以你就安心吧,有機會給胡相捎個話,就說他的家眷我們替他照顧了,我想這樣一來胡相應該就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安心赴死了吧。”費聚說道。
陳寧沉思良久點點頭,將那兩封信在燭燈上引燃,然後一臉默然的看著那封信燒成了灰燼。
“明智的選擇。”費聚笑了笑端茶送客。
陳寧出了費聚的府衙,想了想沒有再去大牢而是會自己的府上去了。
另一邊胡惟庸在大牢裏苦等了一夜,直到天亮也沒有等來費聚起兵造反的消息,卻等到了陳寧托人帶進來的一句話。
“你妻兒我養之......”
胡惟庸立刻明白,他被拋棄了,頓時萬念俱灰。
而就在這時朱元璋來了,胡惟庸蹲在大牢裏看著外麵站著的朱元璋,一時間心裏五味雜陳。
“陛下!”胡惟庸跪倒把頭深深的壓在地上。
朱元璋看著胡惟庸長時間沒有說話,而胡惟庸則是保持那個謙卑的跪姿一動不動,他不想死。
“胡惟庸你是個聰明人,咱也不想多說什麼,胡惟庸必須死,不過你我可以放你一條生路。”朱元璋忽然開口道。
胡惟庸微微一愣,有些把握不準皇帝話裏的意思,隻是趴著一動不敢動。
朱元璋看著匍匐在地上的胡惟庸繼續說道:“咱打算成立一個監察百官的機構,以親軍都尉府為班底,組要是暗中監察百官,看看他們有沒有貪贓枉法,忤逆謀反之事,而咱看中了你的才能......”
胡惟庸何等聰明,朱元璋一說他頓時明白了立刻說道:“臣胡惟庸願意做陛下身邊的一條惡犬,為陛下撕碎任何阻礙。”
“不,你理解錯了,咱說了胡惟庸必須死。”朱元璋淡淡的說道,胡惟庸的身子微微顫抖著,他大概知道朱元璋話裏的意思了。
“胡惟庸在大牢裏畏罪自殺,而胡學忠則是海防千戶所的一名千戶,不久後會調任親軍都尉府任職都護......至於胡惟庸的家人則繼續享受朝廷俸祿,不過如果他們知道了什麼,那咱就隻能讓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都閉嘴了。”
朱元璋背著手,看著胡惟庸,胡惟庸渾身汗如雨下立刻磕頭如搗蒜。
“臣胡學忠領旨謝恩!”
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對身邊的沐英說道:“你讓毛驤安排好胡學忠,這件事如果辦好了,我讓他做第一任。”
一邊胡惟庸聽到毛驤的名字,身子微微一震,眼神中忽然多了一些不明的東西,但是他低著頭,朱元璋和沐英都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出了大牢,回到皇宮朱元璋心情大好,一個橫在他心頭的大石終於搬開了,下一步他要著手廢除丞相製度了,而這時侍衛通傳大都督府司馬李善長求見。
大都督府節製全國兵馬,就相當於武將係統裏的中書省。
禦書房裏,朱元璋召見了這個老人。
君臣見禮之後,李善長立刻稟報道:“啟稟陛下,海防接報東海張士誠和方國珍的餘部聯合倭寇十萬餘人侵襲杭州!”
“什麼!”朱元璋大吃一驚,此時明朝的京都在應天府,也就是南京,而杭州距離南京隻有五百裏,如果杭州陷落則南京危以!
“臣建議調平涼侯費聚和指揮使陸仲亨率衛所士兵前往支援。”李善長建議道。
聽到這兩個名字,朱元璋一下冷靜了下來,心中暗想:“這大都督府的權利是不是也有些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