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 紫禁城
崇禎帝高坐皇極殿,麵露悲戚。
“眾愛卿,國破家亡之際,朕身為天子,本當守住國門。
“奈何天道不公,欲亡我大明。所謂君王死社稷,朕欲自絕,諸位可願跟隨?”
殿中眾臣無人應答,隻是痛哭失聲、哀嚎不斷。
站在最前排的三皇子朱慈炯一陣恍惚。
穿越了。
身為現代人,他對此早已見怪不怪。
一股原本不屬於他的記憶洶湧而來。
環顧四周,一瞬間,當前局勢已經了然於胸。
四九城外,李闖百萬大軍已經將京都圍得水泄不通。
隻待對方一聲令下,四九城便要灰飛煙滅。
京城之內,萬家閉戶。
紫禁城中,崇禎帝已決意赴死。
情況很糟糕。
朱慈炯穩住心神,回身看著已經跪伏在地、痛哭流涕的文武百官。
高高在上的聲音傳來:“炯兒,你可是有話要說?”
與此同時,一道悅耳的電子音響起:
【成功綁定宿主,請宿主盡快登上皇位,激活第一帝君係統】
係統來了!
朱慈炯心中一喜,單膝跪地,朗聲說道:“啟稟父皇,兒臣有事要奏!”
話音剛落,原本喧鬧的皇極殿一片肅靜。
諸位大臣一邊抹著好不容易擠出的眼淚,一邊交頭接耳。
“定王這是傻了嗎?如今已是兵臨城下,他還上奏什麼?”
“一個小小少年,如何知曉亡國的利害。他或許還在幻想著自己以一敵百萬,打敗李闖吧。”
“非也,非也。我看定王是打算投降李闖,好謀取一生富貴。”
朱由檢看著三皇子,麵露不虞之色。
“炯兒,如今山河破碎,生死存亡之際。你若是敢有半句露怯之言,朕定斬不饒!”
朱慈炯麵容一肅,抬頭直視崇禎:“兒臣不敢。兒臣另有要事。”
朱由檢麵容稍稍緩和,點頭答道:“講來!”
朱慈炯站起身,拱手說道:“朝綱紊亂、天地倒懸,兒臣請父皇退位讓賢!”
“轟隆隆”
仿佛一聲炸雷在金鑾殿上響起,震得文武百官一陣頭暈目眩。
退位讓賢?!
這定王莫不是得了失心瘋吧!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都閃爍著異樣的光芒。
古往今來,皇位之爭多造殺孽。
毋論暗地中有多少腥風血雨,明麵上總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
如今,這個剛剛行冠禮不足兩年的定王,竟然在皇極殿上出此忤逆之言!
其心當誅!其言當斬!
文臣之中,當朝首輔魏藻德出班跪奏:“定王大逆不道!臣請斬定王!”
“臣附議!”
“臣附議!”
當即,十數名文官出班跪地。
崇禎帝麵上青一陣、白一陣,眼中陰晴不定地看著朱慈炯。
“定王,你還有何話要說?”
聲音冷峻,隱有殺意。
朱慈炯料到眾人會是如此態度。
他麵不改色、朗聲說道:“兒臣聞言,父有過失,子當諫諍,豈可潛謀非法,受不孝之名!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諸侯危社稷,則變置。
“如今社稷危若累卵,父皇自當退位!”
此話一出,朝堂百官頓時啞口無言。
在場諸位大多是飽學之士,朱慈炯上句話出自《資治通鑒》,下句話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下》。
類似的話他們自然讀過無數次,可此時從一名少年口中聽到,卻覺得異常刺耳。
尤其是在此國破家亡之時!
朱慈炯依舊麵無懼色,緩步踏上台階,侃侃而談。
“父皇治國十餘載,兒臣不敢置喙。但最近兩年,我大明數十萬精兵猛將,卻是完全毀在父皇手中!”
崇禎帝破口大罵:“豎子無禮!豎子敢爾!
“來人!快來人!
“將這個忤逆的混賬給朕拖出去杖斃!”
大殿門口,立即走進四名帶甲侍衛。
長刀出鞘、殺意騰騰。
朱慈炯依舊一步步踏階而上。
此時,距離皇帝已經隻有一步之遙。
朱慈炯再不遲疑,右手撐著龍案,飛掠到朱由檢身前。
順手抓起龍案上架著的尚方寶劍。
“鏘”
寶劍出鞘。
鋒利無比的劍刃架在朱由檢脖頸,朱慈炯冷聲說道:“站住!爾等可曾聽過‘匹夫一怒、血濺五步’?!”
朝堂頓時大亂!
殿中文臣武將,無一不對朱慈炯怒目而視。
朱慈炯麵色肅然,聲音冷厲:
“崇禎十六年,父皇將大明精銳軍隊調往了遼東等地,防守關東。絲毫不顧及大明關內空虛,這才導致李自成從西安打到了京城,父皇可認?”
“同年冬,李明睿等大臣提議讓父皇遷都,暫保實力。可父皇呢?非但不聽逆耳忠言,反倒將李明睿下獄處死!”
“孫傳庭將軍本已做好部署,隻待時機成熟便能圍剿李自成。可父皇卻執意逼孫將軍倉促出戰,導致我軍大敗、孫帥身死、關中淪陷。這些,父皇可認?”
......
朱慈炯每提及一事,朱由檢麵色便黯淡一份。
等朱慈炯例數崇禎七大罪,崇禎已是麵如土色。
台階之下,眾臣早已默不作聲。
有些武將想到枉死的孫傳庭將軍,更是虎目含淚。
朱慈炯手握長劍,劍尖對準崇禎的咽喉。
朗聲說道:“今日,洪武皇帝第十三代孫朱慈炯,彈劾朱由檢剛愎自用、陷害忠良、禍亂朝綱。請君退位!”
朝堂下,
錦衣衛指揮史駱養性跟著高喊一聲:“請君退位!”
“請君退位!”
三三兩兩的呼喊聲開始應和。
“請君退位!”
滿朝武將,一片山呼海嘯。
朱慈炯將長劍狠狠拍在龍案之上,大聲喝道:“為匡扶社稷,為拯救大明。
“自今日起,朕,朱慈炯為大明皇帝!
“來人!將這禍國之人綁了!”
將崇禎帝推下台階,朱慈炯泰然自若坐到龍椅上。
電子音再次響起。
【宿主激活第一帝君係統】
【獎勵屬性——西楚霸王項羽之勇冠三軍】
【獎勵實物——六千戚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