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被齊泰和黃子澄哄住了。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朱柏的耳朵裏,聽到這個消息,朱柏很高興,他本來還有點發愁,畢竟他攻占施州不是件小事情。
想著朱允炆就算再遲鈍。
這個時候應該也會有所反應,甚至主動派兵剿滅。
誰知道,朱允炆這個驕傲的皇帝竟然這麼不在意,竟然根本沒把這事情放在心上,這倒是給了他絕好的機會。
畢竟對於朱柏來說,現在最缺乏的就是發育時間。
其實朱允炆的驕傲也並不過分。
對於朱柏來說,他自己的實力別說和朝廷正統的朱允炆比,就算和燕王朱棣都比不上,所以目前最正確的選擇就是韜光養晦。
等到自己羽翼豐滿之後,再說別的事情。
而另一邊,得到朱柏書信的朱棣也很高興,起初他看到朱柏沒死,甚至攻破施州之後,他還有點高興。
一方麵朱柏是個的弟弟,他們之間的關係不錯,看到朱柏安然無恙多少有點欣慰;但是另一方麵,他有想了想,朱柏雖然是個文人,但是在皇子裏麵的名聲卻並不差,甚至有些朝臣認為朱柏的品德要比朱棣強的多。
現在朱柏實力越來越強。
怕是以後也會威脅到他自己的地位,這讓朱棣多少有點擔心。
可是現在,看到朱柏給他的書信後,他卻徹底放心下來了。
不錯,朱柏還是那個文文弱弱的書生弟弟嘛,甚至占領施州也是走狗屎運的運氣而已,甚至現在都沒有本事治理施州,要把這塊地方送給他。
不過,當朱棣高高興興的把這封書信交給一個人的時候。
後者的表情卻並沒有那麼高興。
這個人就是和尚道衍,也就是後世的“黑衣宰相”姚廣孝。
“燕王殿下打算怎麼做?”姚廣孝認真的看了一下書信內容後,並沒有像尋常謀士那樣主動對朱棣道喜,反而一臉凝重。
“這說明朱柏雖然有不臣之心,卻並沒有亂世之能,現在雖然攻占了施州,去沒膽魄守住!”朱棣笑著說道,“這不還要來求我嘛!”
“不過,在在下看來。”
“事情似乎並非如此啊!”
姚廣孝輕輕放下手中書信,搖搖頭,“在下看來,湘王殿下這是在韜光養晦,主動向殿下示弱。”
......
把書信給朱棣送過去之後。
朱柏很快就整備軍隊,打算退出施州了。
當然,臨走的時候沒忘記把施州財庫裏麵的金銀糧食拿了個幹幹淨淨,名義上是說要賑災,實際也就是準備後麵招兵買馬用。
對於部門們的不解。
他心裏麵很明白,別看現在奪了施州,軍中士氣高漲,可實際上他麵對的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
且不說朱允炆不會允許他區區幾千人馬如此囂張。
就連北邊的燕王都對他虎視眈眈。
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以靖難的名義揮師南下,和朱棣手下的虎狼之師比較,朱允炆的朝廷官兵就顯得弱小的多了。
更何況。
當時攻占施州的時候。
他已經“不小心”弄死了朱棣手下的兩百重甲鐵騎。
那樣的重甲鐵騎,放在朝廷軍中絕對是妥妥的精銳騎兵,可朱棣竟然能隨便派遣兩百出來巡視,這足以證明他兵精糧足。
不得不引起重視。
朱柏的命令就是軍令,軍中人雖然不甘心,但是也都老老實實的執行。
很快就大車小車的帶著施州的糧草,退出施州,回到了荊州,不過他沒忘記帶上施州的那個糧政官姚廣廉。
他能看的出來,姚廣廉這個人身上不隻是有文人身上的氣節。
更重要的還是有濟世的才能。
這個時候,他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當他通知姚廣廉跟著他一起走的時候,姚廣廉卻對他問了幾個問題,說隻有弄清楚這些問題,他才願意跟著走。
朱柏也有點好奇了。
要知道,他要帶走姚廣廉,這並不隻是為了他自己的私心,實際上也是為了救姚廣廉一條小命。
畢竟,姚廣廉身為施州糧政官,卻帶著朱柏打開施州糧倉。
這事情說大了就是幫助謀反。
如果留在施州,日後朱允炆的朝廷大軍到來之後,他就是妥妥的反賊,結果一定是死路一條!
這個時候要帶他走,他竟然還不樂意?
這不是腦子進水了?
“殿下,你是不是要當反賊?”姚廣廉問出了第一個問題。
“我沒有這個想法。”朱柏笑著回答道,“這天下都是朱姓天下,我也姓朱,天下本就是我的,我又說什麼謀反哪?”
“殿下,你若是成事之後,會不會濫殺無辜?”姚廣廉微微皺眉,顯然對朱柏的回答有點意外。
“本王剛才說了。”
“這天下都是朱姓天下,我為什麼要濫殺朱姓子民?”
朱柏搖頭說道,“我說了,本王並沒有謀反的心思,就算有,為什麼又要殺害我大明王朝的子民?”
“最後一個問題,殿下所希望的大明,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大明?”
朱柏回頭。
這個時候認真的看了看姚廣廉,卻看到他眼眸之中帶著希冀,帶著盼望,更帶著一種濃濃的熱血。
而這些也正是他所希望見到的。
“姚先生難道沒有感覺到,你這個問題有點太大了嗎?”朱柏忍不住問道。
“是有一些大......不過,我還是希望殿下可以回答我。”姚廣廉一臉期盼,就好像一個從龍之臣,在等待著未來天子的回答一樣。
“我心中的大明,應該是‘日月江河還在,大明江山永存’!”
朱柏抬頭看了一眼身邊的姚廣廉,說道,“便是我心中的期盼,不知道姚先生認為怎麼樣?”
朱柏其實也是取巧了。
這句話是他有一次看小說看到的,當時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他就被這句話征服了,雖然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但依然能從這句詩句中聽出作者內心的霸氣和自信。
竟然能把大明比作天上的日月。
也足以昭示著當時大明王朝,到底是多麼的強盛和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