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高管家將很高的期望寄托在任寧身上,一開始便講述國家大事,大到國家的軍事,小到與不同人之間該有的交往。
不得不說高管家是混跡各種場合的“老油條”,上到跟帝王大臣的交往,下到與平民百姓的往來都給任寧介紹了一遍。
對於古代的富家子弟來說這絕對是寶貴的財富,不過對任寧來說隻是小兒科,為人處世的方法在古代需要自己摸索,而在現代早就成了一門學科,本科畢業的任寧了如指掌。
任寧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究竟穿越到哪個朝代,如今的皇帝是誰。
這個朝代叫做炎朝,不是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時間上與唐朝相似。
炎朝之前也有夏、商、周、同樣有秦漢,隻是在漢朝末年沒有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也沒有後來的晉朝。
漢朝末年少數民族興起,再加上帝王昏庸終於在一次叛亂中滅亡,少數民族紛紛南下建立自己的王朝,類似與五胡十六國的情況。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曆史的趨勢,長期的分裂百姓苦不堪言,炎朝開國皇帝深得民心帶領數萬百姓統一全國,建立炎朝。
幾百年的動亂早已破壞根基,百姓生活窮困潦倒,苦不堪言。
為了打破這種狀況炎朝曆代帝王都施行休養生息的舉措,如今炎朝第三代皇帝在位十二年,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庶,文學之風盛行,被歌頌為至豐年間。
高管家一頓侃侃而談之後輪到小靈上場,他們本以為任寧的身體會吃不消,怎料他越聽越興奮。
小靈主要講述任寧的身世,以及一些經曆,這種事情還是女孩子講的比較細心。
他的父親乃是金陵城富商,身份尊貴受人敬仰,生了個兒子看上去呆頭呆腦,於是取名任寧,字誌平,希望他平平凡凡。
果不其然任寧從小平庸,不僅沒有文學造詣經商頭腦也一般,長大後時常被人嘲笑,隻是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總是願意幫助那些流落街頭的乞丐,甚至開倉放糧幫助全城窮苦人民。
雖說任寧平庸,但父母卻對他疼愛有加,甚至鼓勵他一些善良的行為,一家也算是其樂融融。
“少爺不知比那些紈絝子弟強了多少倍!”
說到任寧資質平庸經常被人嘲笑,小靈眼圈通紅,極力的為他辯護。
小靈可愛的讓人有些心痛,分明是她自己在講故事竟還辯論起來,這也足以說明任寧在小靈心目中的地位。
若不是當年任寧將年幼的她帶回府中恐怕早就餓死在街頭,在她眼中任寧就是完美的即便是一首平仄不分寓意淺薄的小詩也能讀出《離騷》的情懷。
說到任家前幾日的遭遇小靈將那個眾所周知的版本告訴了任寧不過一邊說一邊落淚,她本就是流落街頭什麼苦都吃過,卻不願自己的少爺經曆這種生活。
這一切都是這個身體的經曆,任寧本不應該感到心痛,隻是看到小靈傷心的樣子他也差點落淚。
擦了擦小靈的眼淚之後任寧有些好奇的問道“你為何不離開呢?”
誰知這句話一出小靈哭的更加厲害,委屈的說到“小靈雖然出身貧苦,但也明白知恩圖報,難道在少爺心中小靈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嗎?”
任寧也知道自己說錯話了,他最怕女孩子在自己麵前哭,急忙給小靈解釋。
哭了一會小靈的情緒漸漸平穩繼續說到“無奈之下高伯隻能帶著我們來到少夫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