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兒,阮大強拉著阮寧寧推門出來:“給你妹妹道歉。”
“對......對不起,萌萌,我、我不應該說你偷雞。”阮寧寧抽抽搭搭地說著,好似受了多大的委屈。
阮萌萌善解人意地笑了笑:“沒關係呀,堂姐,你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十以內的數都數不明白,上初中肯定跟不上的。不過你放心,你不識數這件事,我不會告訴別人的。”
阮寧寧又哇的一聲哭了出來,轉身跑回了屋裏:“媽,我沒有不識數!”
阮大強看著被養成這個樣子的女兒,也十分頭疼,從兜裏拿出一堆毛票,交給了崔老太:“媽,我也不知道她們娘倆偷了多少雞蛋。
我剛才問了,那些雞蛋,她們有的吃了,有的賣了,也沒個數。這錢給您,算是賠您雞蛋的。”
崔老太看了他一眼,自己養大的兒子,她是最了解不過的:“大強,你是個老實的,可也不能太老實了。你看看阮寧寧現在,都變成什麼樣子了?”
阮大強又紅了臉:“媽,以後我家的錢,我都不給春蘭了,媽幫我管著。寧寧我也會好好管,您放心吧。”
崔老太怎麼能放心呢?不過兒子已經知道阮寧寧長歪了,隻要有心,總能給掰回來,一步一步來吧。
“叫她們娘來出來吃飯吧,我還沒死呢,哭什麼喪?”
吃了飯,張春蘭和阮寧寧也不作妖了,許是被打了之後老實了,阮寧寧待在屋裏一天沒出門。
阮晨在屋裏複習,郭英和阮大壯上工直接把阮萌萌一起帶上了。路上人少的時候,阮萌萌直接從空間裏把小雞仔拿了出來,放在了籮筐裏,上麵還蓋了薄薄的一層豬草做掩護。
“爸媽,你們看,雞小的時候是黃的!”看著籮筐裏的小雞仔,阮萌萌有些愛不釋手。
小雞仔可真可愛,等這些雞長大了,燉蘑菇、燉土豆、宮保雞丁、辣子雞、油炸大雞腿......一道道菜名從阮萌萌的腦袋裏蹦了出來,阮萌萌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十隻雞,竟然有四隻是母的。別問阮萌萌是怎麼看出來的,問就是前世做狐狸的天性。
“一會兒中午的時候,讓你爸帶你去山上弄些樹枝,把雞給圈起來,免得它們在空間裏到處亂跑,”郭英條理清晰地安排著,
“另外,萌萌,你空間裏的剩下的水稻秧苗,先少種一些,別累著。等再成熟的時候,留一兩個稻穗,咱們自己育種,就不用想辦法拿生產隊的苗了。”
還有一個星期,就到月底了。大隊的插秧已經結束了,再想弄到秧苗,肯定不會那麼容易。到六月份,老阮家就是各家吃各家的,郭英已經開始為以後的糧食做打算了。
正值夏天,山上的植物多,中午休息的時候,阮大壯帶著阮萌萌去了山上,用藤條和粗樹枝做了一個雞圈,這雞圈做得挺大,別說十隻小雞仔了,就是二十幾隻成年的雞,也養得下。
“這個雞圈,在地上挖十公分深的小洞,固定在地上就行了。”阮大壯教阮萌萌道,又給她講了一些雞的習性,就讓她自己鼓搗了。
阮萌萌把雞圈收進了空間,跟著阮大壯下山之後,自己回了家。
先按照慣例交給崔老太半框豬草,回到屋裏之後,阮萌萌關了門進了空間。
“咦?”
她下了山才把小雞仔收到空間裏,怎麼這麼一會兒的工夫,小雞仔的羽毛就變了顏色?這長得未免也太快了吧!
既然長得這麼快,那明天能不能先吃一隻呢?阮萌萌趕緊把雞圈固定好,把小雞仔都趕到了雞圈裏,又關上了雞圈的門。
時間還早,她又把擴了一塊水田,檢查了一下之前收進來的秧苗,都還活著,而且似乎比收進來的時候要粗壯了一些。
按照郭英的說法,阮萌萌把一半的土地都改成了水田,大概半畝地的大小,正好把空間裏的六十株秧苗都種上。
想著香噴噴的白米飯,阮萌萌開始努力刨地。刨累了,就找一片大點的葉子,坐下歇著,喝兩口井水。歇好了,就接著幹活。
插好了所有的秧苗,阮萌萌覺得,應該過去差不多一下午的時間了,家裏人也該回來了,顧不上休息,急忙從空間裏出來。
出來之後,阮萌萌先看了眼窗外。咦?咋還這麼亮?好像和自己回來的時候差不多。
阮萌萌撓了撓頭,去找了阮晨:“哥哥,現在幾點了?”
“下午一兩點鐘吧,咋啦,萌萌你不是才回來嗎?咋就問時間?”阮晨覺得有些奇怪。
阮萌萌趴在阮晨耳邊小聲說:“哥哥,我剛才感覺,我都在空間裏幹了一下午的活了,都刨了半畝地了。”
阮晨仔細想了想,終於明白了:“所以萌萌,其實不是你空間裏的東西長得快,是時間過得慢!
就像那隻老母雞,看著是隻在空間裏待了半宿,實際上它在空間裏待足了二十一天,才能把小雞仔孵出來!”
阮萌萌地小腦袋瓜飛快地轉動,雞要二十一天孵出來,水稻要四到五個月成熟,所以......
“我這個空間裏的一天,相當於外麵半年?”
“那咱們家要是都住到空間裏,不就能長生不老了?”
阮晨敲了一下阮萌萌的頭:“想什麼呢?那不就真成妖怪了?”
阮萌萌吐了吐舌頭,哥哥說的好像也有點道理,活那麼長,似乎也沒啥意思,空間裏又沒有大學,商場,再過幾年,好玩的地方多著呢。
晚飯之後,阮萌萌又查看了一下空間,果然,十隻雞都長大了,母雞竟然已經開始下蛋,自己一下午沒看著,雞圈裏就多了四顆雞蛋。
“媽,咱家的雞能下蛋了!”阮萌萌關上門小聲說。
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就是這點不方便,有什麼事都得關上門來說,一不小心就被人給聽了牆角。
“這麼快?”郭英和阮大壯都有些驚訝,不過他們這次很快就接受了,畢竟,這種事情多來幾次,也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