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五十六章 神農架的酒文化

“咕嚕嚕......”楚夢瑤的肚子傳出不雅聲音,她突然覺得自己餓得前胸貼後背。

何鑫望著她,皺著眉頭問道:“你沒吃早餐嗎?”

“喝了一碗紅糖煮蛋......”她感覺自己臉像是燒起來一樣,應該已經紅得發紫了吧。“我怕暈車嘔吐......”

“早說呀!”何鑫遞給對方一袋三角形的巧克力。

楚夢瑤沒怎麼猶豫地接了過來,剝開包裝袋,立馬啃了一口,評價道:“味道真不錯!”

“待會就辛苦小楚同 誌陪我們一塊兒赴宴了。”何教授往回走,經過她時,突然說道。

“誒?”楚夢瑤滿腦子問號,脫口而出道:“我可以嗎?不會不方便嗎?”

馮主任這時候也跟了上來,一針見血地說道:“就是有你在才好啊,你酒精過敏。”

這麼一說,楚夢瑤心領神會。下穀坪的全稱是下穀坪土家鄉,大概也是整個神農架林區酒風最彪悍的地方。她還記得之前在SPA中醫芳療館裏何教授說過,何鑫被當地人灌醉了。

難道說,那時候事情辦砸了,他們今天準備帶著自己去找回場子?畢竟,神農架的酒文化裏有一條,對於真正不能喝酒的客人,主人絕對不勸酒。

奇怪的是,何鑫的車在半路停下來,何教授和馮主任下了車,上了另外一輛小轎車,揚長而去。

“誒?鑫哥,這是怎麼回事?”楚夢瑤隻好問何鑫。

他笑著回答道:“就我們兩個人去赴宴。你酒精過敏,我要開車,誰都不會被勸酒了,完美!”

楚夢瑤被這番話給驚到了,居然還不能有這樣的操作?她回想起書上看到的神農架曆史,琢磨著這裏的酒文化到底有多麼厲害,能讓何家如此忌憚。

神農架被命名為皇界長達十四年,一七零五年秋,廬陵王李顯回長安複辟,奪回帝位之後,便大赦天下,特免神農架皇界之內三年租賦,並將年號定為“神龍元年”。可想而知,在流放神農架的這段日子,對他的影響有多大。

至於描寫李顯流放的生活,無論是曆史文獻還是野史,多是艱苦卓絕的。其實想來怎麼可能那麼辛苦呢,無非是相較於在帝都長安而言。

畢竟要在在神農架範圍內的千裏房州,想要營造起荒涼中的繁華,也需要一定時間。李顯在這裏經營數年後,必定是奢華舒適的。這一點,從房州遺留的古建築、街道和民眾口口相傳的事跡可見一斑。

神農架在地理上緊鄰漢中,連荊山,又有廬陵王李顯發配房州,故在文化上受到中原文化、漢文化、楚文化和大唐文化的洗禮。地緣關係和山地生活的特性使然,神農架文化亦受巴文化的浸潤,所以也有巴人巫文化的趨向。

廬陵王時代的房州,山中都城是一派帝王氣息,歌舞升平,醉生夢死。

李顯給神農架帶來了大唐帝國豐富的文化和帝都長安的皇宮習俗,自此大唐文化對山中小城激勵的衝擊,波及至整個神農架及周邊地區。

正因為如此,時至今日,在神農架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中,不論是居於山林中耕種為生的山民,還是生活在山中小鎮的市民,遵循千年以來廬陵王傳授的大唐飲酒習俗,尤其是在他們慶典和待客的盛宴上,行唐朝宮廷酒規成為必備的禮節。至今可考並仍在神農架盛行的大唐酒規,就有三百六十多種,對於研究唐朝文化十分有價值。

李顯同時還帶來唐朝宮廷皇酒的釀造方法。在神農架北部地區,也仍然在釀造唐朝時代的皇酒,那就是李白在長安時期曾經暢飲的酒。據說,皇酒就是陝西黃酒的一種。

神農架人嗜酒,以黃酒為最,直至明朝引進玉米種植以後,才有了苞穀酒。

苞穀酒因為夠烈、夠猛、夠醇,逐漸取代了黃酒。

“到了,我們下車。不用緊張,到時候我介紹你來,就說你是我朋友順道過來玩的。”何鑫像是對口供一樣,事先說明。

楚夢瑤點頭答應下來,雙手緊緊握拳,垂在身體兩側。說不緊張那是假的,她可是第一次麵對這種場景,完全不知所措。

何鑫領著她進入了一棟漂亮的五層小洋樓,剛一進門,一位穿著短袖真絲襯衫的中年男子,笑眯眯地端出兩杯黃酒,熱情地大聲招呼道:“貴客臨門,請喝茶。”

“這是我朋友,順路過來玩的,她酒精過敏。我等會還要開車,我們就淺嘗即止吧。”說完,他端起酒杯,舔了一口,還給對方。

不需要對方吩咐,楚夢瑤也照做了。她聽說過類似的習俗,是一位土家族的姑娘告訴她的。

土家族山寨裏,有些地方客人登門,主人會端出一大杯自釀酒,說請喝茶。這種以酒代茶的方式,稱之為“喝冷酒”。給客人喝“冷酒”,有兩層含義,一方麵是表示主人待客熱情,另一方麵是向客人表示主家的富裕。

客人要是接過“冷酒”一飲而盡,主人才覺得客人識大體,會很高興;若是客人不能飲酒,應該事先向主人說明白,即便如此,客人還是得把酒碗放在嘴邊淺淺地嘗一下,用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

喝過“冷酒”之後,主人馬上喊何鑫和楚夢瑤入座,為他們泡上熱茶,並勇於壓在桌子四角的果盤一起端了上桌。

據楚夢瑤觀察,這裏的座席是上席為尊,下席僅次,側為陪席。

宴席先上了九盤涼菜,然後又接著上了十二道熱菜,後麵斷斷續續又上了甜湯和鹹湯各兩種。上的菜品越多,似乎越能表明主人家境殷實和待客熱忱。

“酒宴上,大家喝的第一杯酒叫‘門杯’,敬客人叫‘敬杯’。待會他們會拿著門杯來敬酒,你學著我,嘗一口就行。你可別吐了,到時候拿紙巾包著吐出來就行了。”何鑫湊近楚夢瑤小聲對她吩咐道。

這時候,他們兩人的手機同時亮屏,出現了微信的標誌,卻沒有顯示內容。

打開一看,楚夢瑤收到馮主任的消息:【小楚啊,席間談生意的時候,要是小何拿不準,你就打字給我,何教授在我身邊坐鎮呢。】

她倒吸一口涼氣,媽耶,這是搞什麼啊,高級傳聲筒?她抬起頭往何鑫那邊瞄了一眼,對方正好也看著她。

何鑫將手機遞給她看,他的手機是防窺屏手機殼,比楚夢瑤手機的防窺屏貼膜高級多了。要不是主動給對方看的話,從一旁是看不到手機顯示的內容。

【我請馮主任找小楚同 誌與我聯係,拿不準的事情盡快通知我。】這條消息的聯係人,備注是“父親”。

“小何啊,這次你來,咱們一定要把事情談妥了。”主人身邊跟著兩名陪客,大家都端著自己的門杯走上前。

陪客先幹為敬,然後又拿了幹淨的杯子遞給楚夢瑤,解釋道:“咱們這裏的敬酒方法,本來是必須喝了自己的門杯,將空杯敬給客人,再斟上酒由客人喝。不過現在疫情期間,一起吃飯不能超過十個人了。咱們落實好防疫政策,公筷公碗,各自的酒杯。見諒見諒。”

“應該的,您言重了。我酒精過敏,還請您多多包涵。”楚夢瑤接過酒杯,淺嘗一口,便不再動了。

她猜測這樣先喝幹酒再將空杯敬上,應該是唐朝宮廷上的酒習,寓意是表明“我先喝了,杯子和酒無毒”。

這位熱情的主人,“冷酒”用的是香噴噴的蜂蜜煨苞穀酒,正席上用的是蜂蜜釀的黃酒。

接下來,沒人再來給楚夢瑤敬酒了。她一邊觀察地道的神農架酒文化,一邊作為何家父子的中間人,不斷地發消息和傳遞消息。

她聽著大家說的行酒術語,揣測出來大致的意思。

比如客人喝完主人和陪客敬的杯中酒,斟酒滿杯還給對方叫“還杯”或“回杯”;給對麵或斜對麵坐的客人敬酒叫“對麵笑”;主人先喝一杯,然後依座次順序輪轉叫“轉杯”;不在席的主人向客人敬酒叫“斟杯”;乘別人不注意將自己杯中的酒倒入他人的杯中叫“跑杯”;大家一齊給一個人敬酒叫“放排場”;席上一部分人給一個人敬酒叫“湊熱鬧”;給客人敬酒時,再把他的門杯填滿叫“添財”;由一個人發起將門杯和別人的敬杯依次往下傳叫“趕麻雀”;隔一個人敬酒叫“跳杯”;客人不及時還杯,另外一個人再給他敬個酒叫“催杯”;麵前沒有門杯,別人敬一杯酒叫“填空”;幾個人約好同時和另一個人一起喝杯酒叫“抬杯”;如果自己的門杯已經敬出去,用別人的酒杯敬酒叫“借杯”;如果是關係密切的朋友或親屬不會飲酒,別人幫他喝一杯叫“代杯”;給同位敬酒叫“左右杯”或“同凳杯”;給另一方緊挨著坐的敬酒叫“轉彎抹角杯”;主人家按輩分排列給客人敬酒叫“下樓梯”;按年齡排列敬酒叫“上樓梯”;在敬酒前要“叫杯”, 喝完酒後要“亮杯”,否則要“罰杯”。沒喝完或離座,什麼滴酒罰三杯,抬屁股罰三杯等等。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