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柳青又給公公婆婆和丈夫衝上茶,自己和小姑子把碗筷拿去廚房洗,在碗筷的叮叮當當中,聽著他們在院中愉快地聊天,柳青覺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可真是幸福啊。
“誌宏,你可要對青兒好,她是個好媳婦兒。”當媽的看了一眼廚房,叮囑著兒子。
“我知道。”方誌宏嘴上答應著,心裏卻想著,誰知道柳青是不是表麵一套背後一套。
“誌宏,不好了。”在鎮上供銷所上班的方建東跑了進來,氣喘籲籲地說,“你大伯收拾屋子的時候從梯子上摔下來了。”
“我大伯現在怎麼樣?”方誌宏和爸媽全站了起來,他焦急地問方建東。
隻有鎮上有電話,住在城裏的大伯一家如果有事給鄉下老家打電話,都打到那裏,然後由村民傳話到家裏。
“你堂弟打電話說,你大伯被送進了醫院,讓給你捎話,讓趕快過去。”熱心的方建東跑得呼哧呼哧的。
“好,我立刻趕過去。”方誌宏說著就往外跑。
“誌宏啊,你大伯什麼情況,你第一時間打電話回來。”誌宏爸跑出門一臉焦急地對著兒子的背影喊著。
“知道了。”著急的方誌宏隻顧跑沒有回頭。
“這可如何是好?大哥不會有事吧?”誌宏媽也焦急地搓著手,她忍不住絮叨著說,“大哥和大嫂人多好啊,雖然進了城,可總是惦記著咱們家,倆孩子要不是他們接濟著,肯定早早都沒法上學。”
“大哥一定沒事的。”誌宏爸嘴裏說著沒事,自己也急得在院子背著手轉來轉去。
“爸,媽,你們放心吧,誌宏到了會打電話回來的。”柳青安慰著公婆,扶著婆婆在院中的藤椅上坐下。
幾個人在忐忑不安中等了一下午,方誌宏電話回過來了,說大伯這次摔得不輕,不過人沒事兒,恐怕得在醫院住些日子,他留在醫院照顧著。
一家人一聽,這才放下心來,隻要人沒事兒就好,住院花錢都是小事兒,幸好大伯是工人,醫療費大部分都報銷,剩下的家裏應該承擔得起。
誌宏爸連忙囑咐著誌宏媽,“桂花,快把家裏所有的雞蛋都裝上,看還有沒有什麼能帶的東西,一起收拾了,我明天一大早就進城看大哥。”
“好。”
“爸,媽,我去收拾。”
柳青連忙去廚房把攢的所有雞蛋全收拾了,把雞窩裏今天剛下的那幾個也收回來放進籃子。又在後院裏摘了些新鮮的茄子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細心地裝進蛇皮袋裏。
看著兒媳這麼大方,誌宏爸欣慰地笑了。
誌宏媽去了裏屋,從小匣子裏掏出什麼東西拿出來,“他爸,家裏就剩這些錢了,你全帶上,給大嫂留著,萬一大哥的醫療費不夠,這錢雖然不多,但還能頂上一陣兒。”
誌宏爸接過用藍布手帕包著的一捆錢,欣慰地看了誌宏媽一眼,自家女人雖沒上過幾天學,大字都不識幾個,卻是這麼明白事理,大哥家有事了,她把省吃儉用攢的一點錢全都拿出來了,一點都沒有猶豫。
柳青看著婆婆,心裏也十分欽佩,她是個知恩圖報的人。
婆婆跟繼母張梅花比起來,簡直就是兩種人。
張梅花向來尖酸刻薄,除了自己的男人和女兒,她可是誰都不認。
柳青記得當年她二叔從後坡摔下去瘸了一條腿,拿不出醫療費,她爸明明給張梅花留了錢,可她卻一分都不出,後來二叔得不到很好的治療,最終落下了輕微的殘疾。
善良的人是自帶光芒的,柳青看著身穿粗布衣衫的婆婆,覺得她眉目慈祥善良,讓她看著就有一種親切感。
像這樣的母親教育出來的一對兒女,方誌宏和方小怡兄妹兩個,也都樸實善良,鄰居有什麼事,都第一時間挽起袖子去幫忙,在村民中的口碑都很好。
誌宏媽也從來都覺得自己生的兩個孩子都很好,長相和人品都沒得挑,她隻是常常惶恐因為自己家貧影響到一對兒女的婚姻。
還好柳青並不嫌他們家貧,心甘情願嫁進來,她不僅長相漂亮,而且勤快,這讓誌宏媽簡直覺得自家祖墳上燒高香了。
她一臉歉意地看著柳青說,“青兒,你大伯家出了事兒,媽把家裏的一點錢全讓你爸捎過去了,提前沒有跟你商量,你可別往心裏去啊。等以後誌宏掙了錢,我讓他全交給你。”
她的話語裏帶著一些惶恐,小心地給媳婦解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