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今年20歲,大學剛畢業。作為第一代被社會化撫養長大的孩子,輿論很期待他們到了社會上的表現。他們會和普通家庭撫養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嗎?在某些方麵會有過人之處嗎?21世紀50年代,在某位光頭鍵政家的倡導下,社會化撫養的計劃終於提上日程。年輕人大學畢業往往就要開始在社會打拚,有的選擇在私企激流勇進,有的則選擇進入體製內偏安一隅。無論選擇了怎樣的道路,似乎都不可避免的走上世俗化的老路,談戀愛,結婚,生子,養娃。但隨著工作強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無產階級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留給孩子了。在10萬元的生娃補貼落實後,很多家庭選擇將孩子生下來,留給政府撫養。他們可能抽空去學校看看孩子,不過見麵機會還是少的可憐。
王凱的爸爸王誌智是一名機械工程師,在某個生產汽車零部件的公司工作。工作時結識了他現在的妻子,莊秋。莊秋在公司裏做電子硬件的編程工作。夫妻倆每年的收入也能達到50萬左右,但他們實在沒有時間養孩子。王誌智一度想把孩子交給長輩帶,王誌智的爸爸,王自遠已經70多了,雖然身體健壯,還夫妻倆還是不想把這個負擔交給長輩,最終還是選擇了社會化撫養的道路。王自遠聽聞後很生氣,表示自己身子骨硬的很,不會被一個小毛孩子拖垮。王自遠出生80年代,一直從事航天航空事業,算的上老一輩航天人了。他見證了載人航天的起點,積極參與到了空間站的建設,而後又轉向了火星探索。最後在組織的強烈要求下,他終於離開了工作崗位,開始了退休生活。
王自遠其實挺想帶帶孫子的,但也拗不過兒子。時不時抽空去學校看看孫子,但隻能在遠處張望。所有家長必須在每月的交流日才能進到學校和自己的孩子見一麵。王凱自小學開始,記憶裏每月總有兩個大人來看自己,帶了一堆好吃的,以及一些新奇玩意。這些新奇玩意往往能在同學中顯擺好久。 老師告訴他們,這兩個大人叫爸爸媽媽,是他們生出了自己。不過王凱覺得他們更像是對自己好的兩個朋友。初中以後,這兩個大人來的越來越少,據說是因為公司加班越來越多。後來一個慈眉善目的爺爺總來看自己,自稱是自己的爺爺。王凱對認親這件事並沒有什麼興趣,不過爺爺總給自己帶好玩的,有不停點頭喝水的小鳥,有鋁做的航天模型。雖然爺爺帶來的並沒有兩個大人帶來的玩具那麼有趣,但也百無聊賴。
後來王凱上了大學,換到了一個新的城市,和爺爺接觸的就更少了。王凱在大學裏學習編程,畢竟這個學科就業前景還是很好的。今年王凱即將畢業,很多同學都是從小就在一起長大的,如今也要分別。王凱已經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工作-“建模師”。他為元宇宙設計模組,當模組收獲訂閱後,他可以從訂閱者處獲得一定傭金。這個元宇宙算是新事物了,幾年前一個生物科學的公司在腦機交互取得了重要進展了,招了一批遊戲開發者,開發了第一代元宇宙產品。大家對於這種沉浸式體驗的遊戲都充滿了期待,但當他們進到遊戲看到無比垃圾的畫質,弱體感交互的遊戲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初代產品確實很不完善,主要還是技術不成熟。在倫理道德委員會的監督下,外設不能對人腦產生任何負麵的刺激,這讓體感交互大打折扣,再加上傳輸效率底下,遊戲的畫質就好像一個人得了高度近視,讓一眾玩家怒罵退錢。生物公司前期投入了幾十億在這個項目,目前看來技術可能還需要發展一段時間。但聞風而來的資本卻都避而遠之,沒有資本願意投錢給它搞技術研發,後來公司就倒閉了。公司的CEO是個理想主義者,他把所有項目代碼開源,希望有人可以用愛發電,繼續這個項目。
2年後,有一個社區大佬,大家都叫他V神。V神攻破了信息傳輸速率的問題,研究出一個算法,有效的將生物信號無損壓縮後再展開。這個算法帶來了革命式的演變,就好像2G網絡和5G網絡的差別。V神公布這個算法後,不到10天就有人搓出了連接網絡。通過這個網絡,所有的人腦就可以像互聯網一樣連接起來。V神帶來的技術革命讓資本嗅到了血腥味,大大小小的資本湧進來,想分一杯羹。但技術人員們空前的團結,沒有一個人充當資本的走狗。整個項目建立於去中心化的網絡,這就使沒有人擁有這個項目的所有權,每個技術人員自願的為項目貢獻,接到鏈條的尾端。其他技術人員認同了這個新塊的貢獻後,其他的項目就接著新鏈開發。
經過幾年的發展,元宇宙已經十分成熟。不僅有了很多新遊戲,更重要的是遊戲引擎的出現。另一個社區大佬Y神,搭建了一個基於深度學習的神經網絡,吸納所有用戶資源上傳的意識集。通過不斷訓練,遊戲引擎已經可以自動腦補用戶想要搭建的場景。每一個普通人就可以在腦中構建一個場景,上傳到主腦。其他用戶就可以身臨其境的體驗這個場景。不斷有用戶上傳的片段也豐富了訓練集,讓模型越發的完善。
王凱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元宇宙中搭建模型,具體的操作就是冥想。擺好姿勢,集中注意力,在腦中想象出想要搭建的模型,場景,神經網絡會自動生成具體細節。比如說搭建一個銀行的場景,他隻需要想象一下櫃台在哪,ATM機在哪,隻需要簡單的構思布局,剩下的諸如櫃台顏色,玻璃厚度,地板圖案等,AI會自動生成。某天王凱正在沉浸式的搭建新世界基本框架,忽然右下角一則提醒:您的好友“王自遠”已上線。王凱愣了一下,這不是爺爺嗎?什麼時候這老頭子也開始玩這些新鮮玩意了?王凱嘗試邀請爺爺到自己身邊,過了10秒鐘左右,爺爺從一道綠色傳送門走出來。王凱大喊一聲:“爺爺,這裏!”爺爺也看到了王凱,樂樂嗬嗬的跑過去。王凱問起爺爺什麼時候開始玩元宇宙的,爺爺說這也是第一次登錄。之前總聽說我這孫子在搞這些新奇玩意,自己退休也沒啥事幹,就上線了解一下。
王凱聽罷自告奮勇的要帶爺爺過一遍教程,畢竟他也算是元宇宙的大佬級玩家。爺爺欣然同意,不過王凱在出發前召喚出一個投屏屏幕,對爺爺說道:“我先帶你改一下形象,大家都會選擇一個不同本體的虛擬形象。”王凱指向屏幕,這裏是捏臉的參數,還有服飾。下麵還有一些隨機的套餐,當然還有付費的。爺爺看的有點眼花繚亂,就隨機了一個形象。爺爺瞬間變成了一個藍色爆炸頭的老頭,緊身褲配白色大褂,一個瘋瘋癲癲的科學家形象。爺爺搞了一輩子科學研究,對這身行頭很滿意。王凱也換了一個形象,嗖的一下,他變成了一個小孩,褐色頭發,黃色短袖,藍色牛仔褲,充滿著青春的活力。王凱招呼一聲:走!一個響指兩人傳送到世界廣場。
這廣場可真熱鬧,有各種奇形怪狀的人,或者不能稱為“人”,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在街上溜達。王凱帶著爺爺來到一個建築內,這個建築很寬敞,大廳內有4個傳送門。大廳中間放置著很多終端設備,王凱走到一個終端機麵前準備搜索。
“爺爺,我記得你是搞航天的吧?咱們可以嘗試一個航天的圖。”
“航天的圖?啥子意思?”
“來嘛,去了就知道了。”
王凱拉著爺爺走向一個傳送門,在門口輸入了一串代碼,便拉著爺爺進去了。一陣強光後,兩人來到一個巨大的廠房。爺爺一陣驚呼:“這不是我們以前造火箭的地方嗎?”指著中間巨大的基座,“我記得這是長征7號運載火箭的底座。”
“爺爺你很懂嘛,這些模型場景都是AI自動生成的。”
“自動生成的?AI怎麼知道這火箭長啥樣?”
“大數據啦,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意識數據有選擇的貢獻出來,關於火箭的所有記憶,無論是從新聞,現實中參觀,還是網上視頻,這些數據集被對抗神經網絡一生成就變成現在你看到的樣子啦。”
“真了不起嘛。那這火箭能發射不?”
王凱輕鬆一笑”看好了!“
王凱用手指輕輕滑動,眼前的場景動了起來,並圍繞著二人不斷旋轉。從火箭底座,一層,兩層,到最頂端的衛星,像是搭積木一樣蓋了起來。整個廠房裏忙忙碌碌的人如同螞蟻一般,在他們眼前迅速閃過。這是幾萬倍速的播放從零開始造火箭!
轉眼間兩人又跟隨著火箭來到了發射場,這個龐然大物已經就位,靜靜地矗立在發射架中間。長征7號幾個大字寫在火箭側麵。隨著火箭就緒,周圍播放的速度慢了下來,王凱意識到火箭是要發射了。
”爺爺,注意看,火箭要發射了,一會等它飛起來後我們換個視角看。”
“這做的倒是像真的一樣,就是細節做的不是特別到位,我看火箭好多地方的細節都搞錯了。”
“正常啦,大家對火箭的認知都是幾幅畫麵,所以沒人記得細節,外部隻有火箭的形狀。”
大戈壁灘中,一個富有力量的男聲回響起來 “火箭準備發射,倒計時10秒鐘”
“10,9,8,7,6,5,4,3,2,1,發射!”
巨大的氣浪噴 射而出,兩人感到熱浪撲麵而來。那頭巨獸緩緩升起,隨後加速,加速,再加速。火箭越來越小,逐漸坍縮成一個點。王凱改了一下視角,兩人飛了起來,保持著第三人稱視角觀測著火箭,火箭在他們眼前的大小適中,仿佛隻有一公裏。藍色的火焰夾雜著氣流尾隨著火箭,如同一隻雄健的鷹隼一飛衝天,衝出地球。一級火箭脫離,調轉方向,二級火箭脫離,火箭調整姿態。逐漸遠離藍色巨星,向月球飛去。幾秒鐘後火箭調整方向,準備軟著陸。停穩後,白色的艙門自上而下慢慢打開,一輛電動車大小般的探測車緩緩走出火箭,兩塊太陽能電池板如同翅膀一樣緩緩展開。
從探測車的視角,它拍到了第一張照片,是蔚藍色的地球。雲層,大陸,海洋依稀可見。小車繼續向前走,找到了一處平地開始作業,收集了月球土壤,裝進儲物倉。探測車又在月球轉了幾圈後回到火箭,火箭大門關閉。火箭重新助力飛天,但也就一瞬間,落地倉就回到了地球。
“這怎麼一下子就回來了?”
“可能中間過程沒什麼人看,訓練數據太少模型就缺失了,係統自動跳轉了。”
鏡頭一轉,一群科研工作者在指揮室內狂歡,探測車成功回到地球,並且帶著1公斤的月球土壤樣本。室外,荒無人煙的草原上,大量車隊圍著返回艙,有工作人員,有記者。攝像師扛著攝像機實時直播著返回艙。
“這是曆史性的一刻,我們的探測車曆時“4秒鐘”回到了地麵,科研人員正在緊張的作業,檢查著探測車帶回來的珍貴樣本!”一位記者麵露興奮向眾人介紹著。
王凱見爺爺好久沒說話,便扭頭看了一眼。但顯然元宇宙並不能捕捉到現實世界人類的表情。如果他有機會在現實見到爺爺的話,他應該看到爺爺眼角溢出的淚花。這是一個老航天人畢其一生實現的理想,從火箭發射,到衛星升天,從載人航天,到登陸月球,建立宇宙空間站。這是國內航天事業幾十年的縮影,他們經曆了太多了。最開始的一窮二白,到美國去考察訪問,竟然有學者幹脆不回來了,看著人家的科研工作者的優越條件,自私勝過了理想。無奈工作條件太艱苦,大荒漠無人區是家常便飯,幾年回家一次,甚至孫子都不認識他,“這位老爺爺是誰啊?”
王自遠顫抖著摘下了眼鏡,靜靜地躺著,回溯著自己的一生。回想到自己和同事這麼多年的艱辛奮鬥,又想到剛才孫子帶自己參觀的“航天工程”,一股複雜的心情湧上心頭。“我們的探測車曆時“4秒鐘”回到了地麵”,聽到這句他莫名想笑,但好像確實用了4秒鐘。哎,年輕人的新鮮玩意。
王凱見爺爺突然下線也不做停留,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繼續研究場景構造。他和朋友最近構造的迷你宇宙1.0即將上線。像是其他的迷你宇宙,公民可以自由的工作,交易,生活。但這個小宇宙設定隻有150人,為的是最大化的模擬人類社交圈的上限,盡可能讓每個人都能認識社會裏的其他人。
Beta版運行了幾個月,王凱團隊決定在11月21日上線正式版。他激動的按下release按鈕,但網絡似乎有延遲沒有收到反饋。他又按了幾下,還是沒反應。“是不是啟動出bug了?”旁邊的人問道。
但隨即王凱就意識到,不是他的迷你宇宙出了問題,是整個元宇宙崩潰了!像是盜夢空間一樣,棚頂開始坍塌,無數碎片迸發而出,嚇得王凱連忙摘掉眼鏡。打開手機就看到了無數消息,元宇宙網絡崩了!
不,這不可能。整個網絡都是基於節點建立的,崩了一個節點還會有其他節點負擔起來。除非,除非所有的節點都崩了!但這怎麼可能?去中心化的節點設計就是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元宇宙建立至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王凱焦急的跟團隊成員交流著,大家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團隊裏一個網絡安全出身的成員調查了幾個小時候終於得出了結論,應該是病毒!有人在公鏈版本更新中夾帶了病毒代碼,這段病毒代碼通過自身複製,延伸到了去中心化網絡的每一個節點,最終大爆發,刪除了元宇宙的所有代碼,一行都不剩。
“那論壇上有沒有人知道怎麼重建啊?”
“重建代碼,以及操作文檔都在元宇宙裏麵,被病毒一起刪掉了。如果要想重建,估計得從底層寫,那些神經網絡還得從頭訓練。這沒個兩三年建不好的。”
“這元宇宙幾億用戶就沒有熱備份,冷備份?”
“你也知道的,去中心化網絡人人都是備份,所以就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備份,但設計這個病毒的人太聰明了,將病毒通過網絡分發到每個人的設備終端,沒有一個人能逃過。”
王凱絕望的癱坐在地上,自己團隊幾個月的心血,就這麼沒了。而且元宇宙也就這麼沒了,他媽的究竟是誰,為什麼要搞死元宇宙!王凱第一個懷疑的對象就是那些資本家,去中心的設計讓資本家收不到錢,所以他們就要搞死自己的元宇宙,當賽博地主,賽博資本家。但奇怪的是,自從11月21號的大崩潰以來,社會上並沒有立馬出現元宇宙的替代品。如果這次大崩潰的幕後黑手是資本家,那他們應該立馬留有後手,至少推出一個類似產品搶占市場。元宇宙崩潰後,十幾億的用戶坐不住來。元宇宙突然的缺失如同突然一位多年的老煙民突然被告知煙草廠倒閉了,吸不了煙了。但元宇宙的出現不過一兩年而已,不少用戶已經戒不掉了。他們在元宇宙裏麵工作,社交,有的人甚至將一天16小時泡在元宇宙裏麵。
元宇宙的崩潰已經引發了不少的連鎖反應,受不了的自殺,還有的人開始懷疑自身的存在,開始做些無意義的事情:當街X奔,在麥當勞大喊做嘉然小姐的狗。這些情緒也在影響著其他元宇宙用戶,從美好的虛擬世界回到殘酷的實世界,確實很難讓人接受。專家聲稱這是戒斷初期的正常反應,但顯然這有些太過於“正常”了,正常的都要各國政府開始戒嚴,派出國民警衛隊或者軍隊來維持秩序。
這樣的混亂大約持續了幾個月,公眾的情緒趨於穩定,大家也回到了現實該幹嘛幹嘛,缺少了元宇宙也不是活不了。王凱在這段時間一直幫著重建元宇宙,這個項目的工程量顯然已經超過了他的想象。當年元宇宙從零到建立花了兩年,大部分的元老還在,但從零造輪子沒個一年半載顯然也完不成。這天王凱在屋裏敲代碼,門口來了個快遞。王凱記得自己已經好久沒用網購買過東西了。快遞裏麵是一個包裹,夾帶了一個航天模型,還有一封信。這什麼年代了,電子郵件都快過時了,還有人寫實體信?
信上寫著“王凱收”,寄信人是爺爺,也就不見怪,也就上個世紀的人還有寫信這個傳統。王凱小心翼翼的拆開信,整潔的鋼筆字鋪滿了紙麵:
孩子,好久沒見。上一次我們見麵還是在元宇宙裏麵吧。但上一次在現實世界見麵已經記不得了。從小我就沒怎麼關心過你,我把大量時間奉獻給了國家的航天事業,國家也就代替我們成立了社會化撫養的機構。上次你帶我參觀元宇宙裏麵的航天項目真的很震撼,現實中我們幾十年走過的路在虛擬世界裏5分鐘就體驗完了,而且很逼真,我從來沒有以火箭的視角來觀測我們的航天工程。但我想你知道,這一切真的都是虛擬的。你想象不到我們科研工作的辛苦,在大荒漠裏啃沙子,一啃就是十幾年,風餐露宿的。那是多少人的努力才有航天工程的一點點進步。我也看新聞,元宇宙的規模已經發展到10多億用戶。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我絲毫不懷疑未來8成的人類會沉迷於此。那時候航天真的就死了,我和我的同事都很擔心,一旦人類將絕大的精力放在虛擬世界上,星辰大海就沒人會探索了。截止到今天,人類還沒有衝出太陽係,你想象不到人類認知的宇宙有多大。我隻是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勸孩子你不要再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了。有時候為了做對的事情不得不用錯誤的手段,元宇宙的病毒就是我釋放的。七旬老人從頭開始學習編程,研究元宇宙。我有一群支持我的同事,我們共同編寫了隱藏病毒,將病毒投放網絡。我仍然認為我做了正確的事情,請你不要恨我,爺爺也是為了整個人類的命運不得不做這件事情。我也知道也許你們一兩年又能造出來一模一樣的元宇宙,但爺爺隻想讓你知道,真實的宇宙比元宇宙更有魅力的。我們的首個火星殖民船今年年底就要發射了,到時候會全球直播,這或許隻是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小步,但它的意義比整個元宇宙要大的多。或許爺爺做了讓你傷心的事,但孩子請再好好想想,人類的未來在哪裏。是造出一個黑域將全人類封鎖在裏麵,還是乘坐光速飛船衝出太陽係?
祝好
王自遠
王凱默默的讀完了整封信,隨即把信撕個粉碎。他的爺爺把他最心愛的玩具毀掉了,目的竟然是他所謂的星辰大海。王凱發出了一聲怒吼,把桌上的電腦砸了個稀巴爛。他一個老頭子懂個屁,就知道研究他的火箭,他有什麼資格代表人類毀掉元宇宙?王凱無力的坐在冰涼的地板上,靜靜地思考,一夜無話。
次年10月1日,為了國慶,遠征者號運載火箭特地選在這一天發射。火箭預計飛行6個月抵達火星,上麵填裝了人類火星殖民的若幹準備材料,氧氣艙,植物種子等。火星殖民計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發射準備材料,第二部分搭載200人小規模移民,進行初步建設。第三部分開啟大規模移民時代。這第一部分總部就準備了5年之久,包括具體的設備,規模,以及生物條件,每一項都是精挑細選。王自遠也早早來到發射室,作為航天長輩見證這一時刻。火星殖民第一部分王自遠沒有參與,但他仍然很期待,這也是航天局盼望已久的。
熟悉的酒泉發射場,倒計時10秒鐘,“10,9,8,7,6,5,4,3,2,1,發射!”
藍色火焰,巨大氣浪,再熟悉不過的場景。巨型火箭緩緩升空,經過10秒鐘的加速,它將利用地轉向心力飛向火星軌道。但事與願違,巨型火箭在飛了5秒後在空中爆炸,如一場絢爛的煙花,卻並不是華麗的謝幕。指揮室內氣氛緊張,電話鈴聲響個不停,但隨著某位科研人員的一聲哭泣,大家再也繃不住了,室內哭聲一片,沒人在意吵鬧的電話,所有的工作者都沉浸在悲傷的氣氛中。5年啊,這是大家5年的成果,人生有幾個5年。王自遠也在哭泣人群中的一員,這次發射實驗用的運載火箭之前也發射過,沒有任何問題。誰知道怎麼回事,這個耗資幾百億的大項目就這麼沒了,炸的一幹二淨。但這不僅僅是前期的努力都白費了,這對未來的航天事業也是巨大打擊,很難想象未來幾年航天中心的工作積極性都不會太高。王自遠坐著輪椅,被推回了家。
回到家後,他門前出現了一個包裹。他隱約有種不祥的預感,拆開後是一封信,還有那個他再熟悉不過的航天模型。
爺爺,好久不見。上次收到了你的信後,我想了很多。您所向往的星辰大海確實很值得期待,但卻不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唯一的路。您以為的元宇宙還隻是一堆小孩子玩的電子遊戲,無非就是畫質精細點,體驗真實點。它確實取代不了現實世界,但是它卻不是你所說的,成為人類發展的絆腳石。近期已經有很多科研成果在研究這方麵,元宇宙中的腦機借口,數字意識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誠然人類誕生之初開始仰望天空時,探索宇宙的腳步就從未停下,但元宇宙也同樣是我們的宇宙,它是我們人類自己創造的宇宙。而你無權代表人類毀掉元宇宙!對了,為了報答上次你送給我的禮物,我也回贈了一份,希望你喜歡。我們團隊裏有人為火星計劃供應基地建設材料,主要就是建材,還有爆炸性物質,但誰知道那些物質為什麼會被替代成高爆彈,最後在空中爆炸。我想我們都沒有權力代表人類決定未來發展的道路,於是我隻能讓我們再站到同一起跑線上,讓人類自己決定其未來的走向。
祝好
王凱
王自遠看完了信,老淚縱橫。
(完)
其實這篇小說在元宇宙概念炒作之前就已經開始創作了。紮克伯格所描繪的元宇宙是很令人興奮,但現階段vr設備帶來的沉浸感仍然不夠,如果腦機接口方向取得重大進展,那元宇宙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開始。但腦機接口的前沿技術在馬斯克手裏,馬斯克又是一個執著於太空探索的極客。很難想象到到時候他會如何抉擇,是選擇黑域將自我封鎖,還是研發光速飛船衝出太陽係,亦或者兩者都要。按照ai技術的告訴發展,帶有意識的人工智能或許真的就在不久的將來,屆時人類將這些人工智能投放到元宇宙中,那人類算不算創造了一個新的生命?這些人工智能會不會把他們所處的元宇宙認為是真實的宇宙,並且積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