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第17章

 上世紀的八十年代末,老農民也是僅僅能吃上飽飯,肚子裏並沒有什麼油水。

所以,彭遠誌點的這四涼菜、四熱炒,最後被三個棒小夥子吃得碟幹碗淨。一箱共十二瓶的啤酒,最後也隻剩兩瓶。

酒足飯飽後,他一結賬,才花了二十六塊錢。

和來時一樣,他們共乘一輛自行車,一路嘻嘻哈哈地往鐵山趕。

去彭祖市,他們花了不到兩個小時。回鐵山縣,他們卻花了將近三個小時。

之所以這麼慢,是因為他們喝多了啤酒,時間都浪費在小便上了。

下午,他們先回到了彭遠誌的家。

“老彭,我們明天還要不要再去彭祖?”胡大海還記著那剩下的三個權呢!

“這三個權隔兩再捐!我們明天到各村轉轉,看看能不能收到一些文物、古董啥的!”

如果是在京城、魔都那樣的大城市,人們已經知道文物、古董的升值潛力。但是,在偏遠的農村,很多人對此的認知還處在“四舅”的階段。

兩年之後,彭祖市就出現了專門的古玩一條街。千禧年之前,鐵山市也有了這樣的專業市場。

彭遠誌就想搶先囤些老物件,到時候大賺一筆。

至於說自己是不是專業,會不會打眼,他不需要擔心太多。因為,這個年代的蘇北人還沒想到造假。起碼,農村人不會。

“好,我明天一早就來找你!”胡大海心氣十足,“阿明,你呢,來不來?”

“我明天要去師父家吹喇叭,過幾天再來找你們玩!”

閻明說著,又向彭遠誌看去:“老彭,你手裏還有三個秤砣沒賣出去,怎麼又要收貨?我們收一件、賣一件,不是更穩妥嗎?”

彭遠誌笑道:“那三個權,我們改天再去,就能換成錢。我就是想先摸摸底,看看老百姓手裏還有沒有老物件。如果沒有的話,我再想別的法子!”

胡大海則附和道:“是啊,有魚無魚先撒一網試試,總不能在家閑著!”

商議至此,胡大海帶著閻明離開彭窯,彭遠誌則回家為父兄做飯。

吃飯時,他沒有說出今天的事。

晚上,他仍然完善他的備忘錄。

翌日清晨,彭遠誌剛剛吃過早飯,胡大海就上門了。

“我們先去哪裏?”胡大海問道。

“先去瓦寨。”

“為什麼?”

“那裏的人窮。”

“你怎麼知道?”

“我爸說的!”

瓦寨的人窮,這是成年人的共識。

87年春天,農資公司讓瓦寨鄉的農民不要種水稻,改種香豆,承諾秋後兩塊錢一斤大量收購。

於是,老百姓在收了小麥之後,都種上了香豆。

秋天,瓦寨的香豆獲得了大豐收,但是農資公司的收購價卻隻有兩毛。

“愛賣不賣,反正又不是簽了協議!”這就是農資公司的回應。

隻此一次,沒有法律意識的老百姓家底都賠光了。

胡大海明白彭遠誌的意思,人急需用錢時,什麼都會出賣。

他們共騎一輛車,很快就到了瓦寨。

瓦寨鄉很大,有十多個行政村,幾十個自然村。彭遠誌直接騎進了最近的張窪。

“大海,進村了,你喊!”

“我怎麼喊?”

“你說,收老舊嘍!”

“老彭,你坑我!收誰的老舅?收你的老舅!”胡大海笑罵。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