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還沒開始萌發就已枯萎,更使得老譚的求知欲快速膨脹,也順理成章的在全國排名第一的生物工程專業報送讀研讀博。老譚在該專業核心期刊發表的幾十篇腦科學相關論文使得業內為之大驚,甚至有媒體稱其為下一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第一候選人。
研究生和博士畢業的時候,還沒有主動投簡曆,就已經有數家大名鼎鼎的生物醫藥公司主動拋來橄欖枝,開出的條件也是異常豐厚。
博士畢業後,老譚最終選擇了離家最近的生命前沿生物科技公司,本來另一家深圳的醫藥公司更有吸引力,但離家太遠,這對於性格孤僻的老譚來說是無法克服的挑戰。
進入公司以後,一年的時間裏,老譚就從助理實驗員晉升到生物工程實驗室高級工程師,公司給他配備了完備的實驗所需場地、材料、資金,還分了兩名博士生做助手,公司可不想浪費這個天才。
老譚不負眾望,其帶領團隊在很短時間內就克服了公司研究幾年的治療腦瘤藥物的技術瓶頸,新藥給公司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同時也給全世界幾十萬患者帶來了福音,一時間老譚在集團內以及醫藥學界都名聲大噪。
老譚給公司創造了巨額利潤,公司也給其配備了最頂級的實驗室,在接連研發出幾款重磅新藥之後,老譚逐漸感到疲倦了。這些研究成果最多隻能算作醫學上的小修小補,不能從根本上提升現代醫學水平,就像是如果我們一直在研究蒸汽機的能量轉換效率,即使把轉換率不斷地提高,但依然解決不了能量的高效率傳遞和轉換,隻有開辟新的研究方向,不被蒸汽機本身所桎梏,才能發明出電磁這種更高級的技術。
抑製不住的求知欲讓老譚逐漸失去了自我,他明知道有些技術是法律禁止的、違反人倫道德的,但潛意識裏,上帝似乎給了他強烈的默許,要他一往無前的探索、求知,然後把更多的福音帶給世人。
從一開始在大學圖書館裏這個邪惡念頭的萌芽,到現在下定決心要突破法律道德去實踐,這個埋藏了十幾年的想法是老譚的理想,當然,這隻是理想的第一步。
老譚,要做出克隆人。
考慮到種種因素,老譚最終決定克隆自己。
下定決心之後,他開始了準備工作,作為公司的功臣,老譚工作的自主性、自由度都很大,實驗環境、材料、人力物力財力等等,隻要老譚提出需求,公司都會盡可能的滿足他。
這次,他以身體不適、想要清靜的工作環境為由向公司申請了一處相對偏僻但設施器材又比較齊全的實驗室,而後拒絕了公司為其準備的三名助理員,在有條不紊的開展腦癱疾病藥物研發的同時,緊鑼密鼓的準備著他自己的“私人實驗”。
性格孤僻的“副作用”就是思維的縝密和嚴謹,老譚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得滴水不漏。
在一個極其平常的下午,老譚大口的喝完杯子裏的咖啡。像是一個偉大工程前的儀式,他破天荒的用手機播放了一首歌,然後跟著歌曲裏的旋律哼了起來。
伴隨著歌曲的第一個音符,這項偉大的實驗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