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穆國住了一個月,八月底軒轅容修帶著紫瓏和錦華離開穆國,於九月中回到了南聖。
也許是紫瓏撿了個錦華在身邊的舉動讓軒轅容修想到了什麼,也許是他覺得女兒一個人的確有點孤單,就算現在多了一個錦華,兩個年歲尚小且性情一般沉默的孩子在一起,依然冷清。
剛回到南聖不久,軒轅容修就下旨立小公主軒轅紫瓏為儲,成為南聖史上第一個以公主身份做儲君的女孩。
當然,紫瓏為儲這件事之所以能得到大臣們的認可,主要是因為祭司殿在其中起了作用。
南聖是個信奉神靈的國家,祭司殿受臣民敬仰尊崇,大祭司的話無人會質疑。
小公主剛來南聖第一年,大祭司就卜算出了她的命格。
紫微帝星,七星護佑。
兩年的時間過去,這樣的命格依然沒變,而南聖皇族並未再添其他子嗣,宸公主是唯一的儲君人選。
至於以後會不會還有皇子出生,宸公主的儲君身份會不會被取代,眼下誰也不敢胡亂臆測。
立儲之後,皇帝又下旨給公主挑選伴讀,一道詔書頒布四海,挑選宇內才學、品貌俱佳的孩子,男孩女孩皆可,年紀在三到七歲之間。
作為皇帝陛下唯一的公主,以後南聖江山的繼承人,小公主的伴讀人選絕對炙手可熱。
伴讀跟駙馬不同,做得好,能跟小公主打好關係,意味著成年之後極有可能就是女皇麵前得力的肱骨大臣。
宮中規矩多,但當今聖上並不是個嚴苛嗜殺的帝王,相反,他聖明無雙,睿智強大,他的女兒同樣是個聰明而寬容的公主。
所以就算有些天性頑劣不愛讀書的孩子,若是能被送到公主身邊,有宮中規矩的束縛,以及嚴苛的學識教導,也定能很快改掉身上一些不可取的毛病,而變得優秀起來。
朝中朝臣擠破頭都想把自己家適齡的兒子或者孫子往公主身邊塞。
所以小公主選伴讀的排場不亞於皇帝選妃。
除了天都城世家子弟,其他州城若有適齡優秀的孩子也可以呈報上來,這樣的情況下,有權有勢的家族自然占據了最大的優勢,寒門子弟想送都被各地官員壓了下去,根本沒機會露頭。
最終符合條件的參選之人多達數百,不過小公主挑剔得很,隻留下了十個,八個男孩,兩個女孩。
這個數字不算多,也不少,連同小公主和她身邊的甘錦華在內,十二個孩子恰好湊成一個班。
然而也就在這時,跟在紫瓏身邊兩月之久卻依舊安靜得如影子一樣的錦華,終於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屬於孩子的危機感。
被選中的十個伴讀,不管是容貌還是家世,或者大家族裏自小培養出來的氣度,都不比錦華遜色,甚至有些孩子比錦華更要矜持懂禮。
他們知道在公主麵前要守尊卑,他們第一次見麵就以大禮參拜,他們臉上的表情謙恭而順服,他們在紫瓏麵前說話很恭敬,低眉垂眼,小心翼翼。
大家族裏也有很多被嬌寵慣養的孩子,也有高高在上充滿優越感的子弟,也有骨子裏喜歡逞凶鬥狠的特性,但這些孩子並沒有機會進入紫瓏的伴讀軍團。
有資格被選進來的,品貌、家世和氣度皆是一流。
然而就是這些樣樣頂尖的孩子,在公主麵前也是不敢傲氣的。
錦華刹那間像是終於有了些許模糊的意識,皇權至尊,紫瓏對他的寬容隻是寬容,而並不是他理所當然該享受的特權。
隻是骨子裏的驕傲依舊讓他無法拋開僅有的自尊,像個孤傲卻彷徨不安的小狼,戰戰兢兢地守著最後這點毫無意義的堅持。
選完伴讀之後,年前僅剩下的三個月裏,他們就像一群尋常的孩子一樣,用來適應新的環境,認識身邊的夥伴,熟悉彼此的性格和習慣,學習宮中的規矩,以及了解小公主的喜好和脾性,製定過完年的學習計劃。
次年開春,紫瓏過了生辰之後已四歲,皇帝陛下悉心挑選的各科師父正式上任,禮,樂,射,禦,書,數,六藝各有師父專授。
軒轅紫瓏的儲君生涯以及她的伴讀軍團便是從這個時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