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春。
北京的第一場春雨如期而至,淅淅瀝瀝,點點滴滴滋潤著這片已經飽經寒潮摧殘的土地。
崇文門左近,太仆寺少卿周崇義府中,一個身穿錦緞蟒袍的太監正在宣旨。
“時有太仆公嫡子周君都尉名世顯者,將築平陽以館之,開沁水以宅之,選為當朝長平公主之駙馬......”胖太監端正站著捧著皇旨一字一句的念著。
院中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有些迷茫的抬起頭,看了看周圍的人和物,耳中聽到抑揚頓挫的半白半古的宣旨,一時間更加的迷茫了。
“我是誰,我在哪,這是在幹什麼?我不是已經死了嗎,怎麼會.....”少年腦海中響起經典的哲學三連問。
還不等他弄清什麼情況,負責宣旨的太監已經念完了聖旨。
“太仆公,駙馬爺請接旨吧!”胖太監臉上含笑的對跪在下方的一個中年男子說道,一雙狹小的眼睛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得到東西。
“臣,接旨!謝主隆恩,德蒙聖上垂青,周崇義代周家曆代先祖叩謝皇恩.....”周崇義一通感恩戴德的拜謝道。
言罷,周崇義起身接過聖旨,還不忘輕輕推了一下,還有些迷糊的少年,“還愣著幹什麼,趕快謝恩啊!”
這麼輕輕一推,少年腦海中的記憶如同潮水一般灌注而來。
他是周顯,現代一個中型企業的小老板,不過,因為一場意外穿越了。
而現在,他則是穿越到了同名同姓的周顯身上,頂替了他!
“原來,我叫周顯,是太仆寺少卿周崇義的兒子,年初的時候被招為當朝長公主朱媺娖的駙馬,今天是宣旨賜下駙馬府,商定婚期的日子......”
“不過,我到底是來自二十一世紀已經青年的小老板,還是年僅十六歲的駙馬都尉周顯?”
少年晃了晃腦袋隻覺得腦子裏有一團漿糊。
雖然人還在迷糊中,但良好的家教還是讓他本能似的,拱手恭敬的從周崇義的手中接過了聖旨,謝恩行禮!
“王公公一路辛苦了,裏麵請,勞煩您親自跑一趟,真是我們周家的莫大榮幸啊......”周崇義客客氣氣的對胖太監說道,也就是王公公。
待周家人客客氣氣的將傳旨太監一夥人送出大門,已經是午後十分了。
周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整理,大概明白過來這到底是什麼年月了。
現在是崇禎十六年,再有一年大明王朝將徹底泯滅。
西北的闖賊,北方的野豬皮將會在一年之後,將這個已經存在了將近三百年的古老帝國,徹底從中華大地上除名。
此後將迎來二百多年,華夏族裔被踐踏摧殘的苦難時代。
周顯滿臉苦澀的搖了搖頭,心說老天爺,你是不是在玩我!
讓我大難不死穿越而來也就罷了,可為什麼偏偏讓我身在這個戰火紛飛,國將不國的王朝末期。
哪怕再早個幾十年也好啊,至少還能讓我憑借後世的知識,享受幾十年的安逸時光。
如果沒記錯的話,自己那個便宜媳婦,朱媺娖應該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長平公主,被崇禎砍掉了一條手臂,年僅十六七歲就香消玉殞的那個悲慘少女......
老天爺,你一定是在玩我對不對。
穿越到亂世也就罷了,大不了造船出海,隨便找個地方也能安度餘生,可為什麼還要讓我當什麼駙馬,這不是明擺著讓我不得不往火坑裏跳嗎!
念此周顯再度肯定的點點頭,心道老天爺你特麼就是在玩我!
不多時,送行歸來的周崇義輕輕拍了拍周顯的肩膀,
“孩子啊,咱們周家從今以後也算是皇親國戚了,隻要你們夫妻和睦,咱們周家必然能長盛不衰,一直興旺下去!”周崇義欣慰看著周顯說道。
周顯抬頭看了一眼,這個比自己前世大不了幾歲的中年人,臉上露出一絲淒苦,
“爹,我能不能不當這個駙馬,咱們搬家吧,去南方去海邊,去什麼地方都好......”周顯弱弱道。
周崇義眼睛一瞪,不悅的嗬斥道:“你這個混賬,你在說什麼胡話,聖旨已經下了,此事已經成了定局,公然違抗聖旨,那可是要株連九族的。”
“你這個不孝子,難不成想要連累,周家上下三十多口,一起砍頭嗎!”周崇義一臉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著他說道。
“可是爹,這個駙馬真的不能當啊,在過一年,不要說什麼駙馬了,大明江山恐怕......”周顯試圖反抗道。
他還沒說完,周崇義就粗暴的打斷了他的話,“閉嘴,我平日是怎麼教你的,你讀書難不成都讀到狗肚子裏了不成。”
周崇義一撫長袖憤聲說道:“這個駙馬是我周家的榮耀,你若是再敢多言悔婚,看我不家法伺候。”
見自己這個便宜老子,竟然如此的堅決,且冥頑不靈,周顯也隻能無奈歎息。
“罷了罷了,求人不如求己,我還就不信了,沒了張屠戶,隻能吃帶毛的豬?”周顯暗暗說道:“算算還有一年的時間,自己未嘗沒有活下去的辦法!”
被周崇義訓斥一頓之後,周顯就被關到了書房之中反省幾身。
他並沒有閑著。
而是拿起不太熟悉的毛筆,開始將自己記憶中未來一年將要發生的各種大事,一一列在紙上,想要借此給自己和周家找到一條生路出來。
此時的大明,已經徹底進入了末期,不是隨便什麼人三言兩語就能挽救的了的。
內憂外患暫且不提,整個大明的內政其實早就已經千瘡百孔了。
也就是崇禎憑著一口氣在艱難的支撐著,不然大明的江山恐怕在幾年前就完蛋了。
可崇禎即便再怎麼勤奮,再怎麼殫精竭慮,也是沒辦法扭轉這個局麵的。
這不是周顯一個人的看法,而是後世無數曆史學家推演出來的結論。
大明亡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就算明年崇禎帶著文武百官遷都南京,避開李自成農民軍的鋒芒,也不過是暫緩幾年壽命而已,根本改變不了什麼。
大明的病灶不在匪患,也不再北方的野豬皮。
而是多年沉積下來的腐朽、臃腫的官僚製度,以及那些趴在大明身上不斷吸食這個國家骨血的宗室和勳貴集團。
想要拯救大明,首先要清除大明現有的一切官僚勳貴,徹底的讓這個國家來一次大換血,這才有一絲絲的可能,讓這個國家從陣痛中複蘇過來。
周顯不是很懂曆史,但他小說看得不少。
尤其明末亂世的小說,更是百看不厭,不管是正史文,還是歪歪爽文,他都是來者不拒,對這個時代湧現出來的那些名將,他也是惋惜哀歎不已,各個記憶猶新。
所謂亂世出英雄,曆朝曆代都是如此。
沒有人是注定一生平庸的,既然別人可以在亂世中某得一世英名,憑什麼自己不可以!
既然已經來到了這個時代,不好好的鬧他一場,豈不是浪費了老天給自己的這第二條命。
既然現在的大明已經沒辦法拯救,那我就讓它在烈火中完成重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