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秀哼了一聲。
她可不是聖人,這一家子這麼害她,想把她稱重給賣了。她就讓這家人嘗嘗偷雞不成蝕把米是什麼滋味。
反正這倆都不是好人。
害他倆,童秀一點心裏負擔都沒有。
她又竄進了張牡丹家的雞窩裏,一把抓住了那隻最肥的大母雞。這是張牡丹家下蛋最多,平時看得最重的一隻老母雞。
張牡丹看得跟眼珠子似的。
平時王鳳雲眼紅的不行,就是沒機會湊近。
她瞅著四周,準備趁人不備,把雞翅膀捆好,給抱走了。
臨走,她還不忘把雞毛從窗戶裏扔進了王鳳雲的炕上,又把剛順便從雞窩裏掏出來的雞蛋,也塞到了王鳳雲的被子裏,製造出了假證據。
拎著老母雞,童秀在柴火垛裏找到了童靜。
她牽著童靜:“走,咱們去鎮上。”
現在剛中午,張牡丹和王鳳雲一家下地,不到天黑是不會回來的。現在童紅忙著和張青見麵,家裏其他人不是出門就是下地了,她還有五六個小時的逃跑時間。
她要去鎮上。
鎮上距離童家村有幾裏地,幸好這童秀是個做慣了農活的,體力好。中途又遇見一個拖貨的板車,讓人給捎了一裏地,不然還真扛不住這路程。
最讓人吃驚的是童靜。
一路跟著童秀走,不叫苦不叫累,哪怕走得慢,也很少要童秀抱。童秀要背她,她還搖頭:“姐姐要做活,阿靜可以自己走。”
這孩子懂事得過了頭。
板車是個中年夫妻拉到城裏去賣螃蟹的。
今年是1984年,家庭聯產承包製已經實行了快六年。大部分農民不管玉米窩窩還是紅薯餅子,總算都能吃飽肚子了。偶爾還能像這樣,拉點野味到城裏賣,也不會被冠上投機倒把的帽子。
路上,童秀聽見那大嬸一直在催促大叔,讓他快些,別耽誤回來的時間。
童秀好奇,問了緣由。
那大嬸笑著說:“這剛農忙完,村裏來了放映隊放電影。一年忙活到頭,就這兩天能看看電影。放映隊明天就到別個村去放了。我說把螃蟹放一放吧,我們家那口子非要今天上城裏。這不心裏著急嘛。”
童秀打圓場:“大伯這不也是指著給家裏掙點錢嗎。”
那大叔見有人給他說話,也梗著脖子,爭辯了兩句:“那是,你又不會養,這螃蟹再放就要死了,還等明天,明天一分錢都撈不到了。”
“就你老張頭長著嘴巴會說話......”
......
童秀聽著大叔大嬸的拌嘴,心卻飛到了別的地方。
村裏放電影。
她知道啊。
那可是農村一年到頭難得的娛樂。單看這大叔大嬸的熱衷樣,這一個村裏看電影的人肯定少不了。
人多了,就是錢包多了啊。這年頭不比前幾年,農民雖然說依舊比城裏人窮,但隻要踏實肯幹的,一年到頭手裏總會落點閑錢。
沒大錢,她就賺小錢唄。
童家還沒分家,家裏賺的錢都要給童老太掌控著。別說還沒成家的童秀了,就是作為媳婦的秦紅霞一年到頭都在下地幹活,手裏都沒餘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