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紛亂並起,群雄逐鹿、山西,陝西烽火連天。
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等人聲勢尤為浩大,短短幾年間就攪亂了原本就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明,讓這個古老的帝國搖搖欲墜。
崇禎十五年,山東蘭陵沂州地區,一夥不滿朝廷繁重賦稅的平民百姓揭 竿而起,以大小蒼山為根據地開啟了對抗朝廷,保衛一方黎民的抗爭之路。
他們沿著運河攔截江南運往北京的漕糧餉銀,繳獲大量糧米財物。
官府震驚,朝野震動,各州府迅速反應,調集大軍征討,卻被一一重創,打的朝廷大軍不敢進蒼山等地一步。
然而朝廷大軍就算再怎麼腐朽無能,一場大戰下來,九山部眾也是傷亡慘重,實力遠不如前。
作為起義軍的絕對領導者,年僅十八歲的王俊,因作戰勇猛身先士卒,不幸中了流矢重傷昏迷,這一躺就是三天三夜。
但三天之後,醒來的卻已經不是原本的那個果敢少年,而是一個來自後世剛剛大學畢業也叫做王俊的學生。
王俊醒來之後,率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山寨氣息濃鬱的場景,再看自己這身打扮,他愣了好久。
“我.....這是穿越了......”
隨著一陣劇烈的頭痛襲來,一股股記憶潮水般湧來。
就在他被腦海中的記憶衝擊的忍不住嘶吼痛呼的時候,一大群人衝了進來。
“大哥,你沒事吧!”
“大哥你終於醒了.....”
半柱香之後,王俊總算是弄清了現在的處境。
“我竟然是一個山賊頭領!啊不對,應該說是農民起義軍,原本手底下有大將八人,精兵一萬,百姓八萬,工匠三千......”
“先前一場事關生死的大戰,雖然打贏了,可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手下卻也傷亡殆盡,能戰之士已經不足三千,八個大將和自己一樣受傷的也有好幾個。”
“好在先前的劫掠朝廷漕運時,弄到不少糧食銀兩,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貌似,這個開局也不錯啊,居然有這麼多手下......”
“不錯個屁啊!這可是明末,再有兩年李自成就會攻破北京城,崇禎吊死煤山,建虜入關,憑自己手底下這幾千人,怎麼看都是給人送菜的啊。”
然而就在這時,他腦海中一個冷冰冰的聲音響起。
【係統激活中......】
【檢測到宿主擁有個人勢力,開啟最強爭霸係統......】
【係統提示,隻要攀升文明等級,就會獲得文明點數.....點數可以用來購買提升文明等級的科技......】
“真是打瞌睡就有枕頭送來啊,竟然還有係統.....”
“係統,我目前能兌換什麼.....”
刷的一聲,一長排的可兌換物品展現在他眼前。
“優質改良型稻種”
“梯田的改良方案”
“簡易槍械打造圖紙”
“.......”
林林總總,差不多幾十條,兌換的價格也算公道,讓王俊是軍心大定。
“這兌換係統還真是給力啊,就是不知道這文明點數該怎麼獲得......”
“算了,先不管了,現在朝廷圍剿大軍還未徹底退去,先穩定住基本盤才行啊!”
強忍著馬上就把東西兌換出來的衝動,他沉聲對手下幾個將領說道,
“蘭陵多山區,隻要守住幾個緊要地點,朝廷大軍就拿咱們沒辦法。”
“傳令下去,各營立即開始營建防禦工事,我們要和朝廷來一場防守戰......”
眾人領命而去,房間之中一時間就隻剩下他一個人了。
他慢慢走到一副明顯是手繪的地圖前,按照原本的記憶在地圖中確認了己方所在地。
山東蘭陵,地處中原腹地,背山麵海,距離後世聞名的連雲港隻有百多裏。
向北是山東首府濟南府,向西是河南開封,向南是江蘇徐州,向東是出開口連雲港。
這種地方雖然身處內陸,但水路發到,幾裏外就是沂水,再遠一點有縱貫南北的大運河,隻要能堅守住群山的出入口,將來想要發展起來是一點問題沒有。
不管山東還是河南,都是人口大省,算得上是大明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人口來源根本不愁。
天時地利人和,都占據不少優勢。
先前才大勝了一場,隻要自己後麵不做的太過火,想來早就已經腐朽不堪的大明朝廷也沒什麼精力來找自己的麻煩。
用力的一拍桌子,
“就這麼定了,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
沒成想這一下動作太大,一下子將他的傷口又給撐 開了,疼得他慘叫起來,又是一陣雞飛狗跳,小小的山寨再次變得熱鬧起來。
崇禎十五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年頭。
這一年,黃河兩次決堤,造成了大量百姓傷亡,更令無數百姓無家可歸。
年底時清軍最後一次入關劫掠,明朝廷軟弱無能,不敢抵抗,放任清軍四處劫掠,連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縣。
劫掠百姓三四十萬,牛羊牲畜不計其數,財貨銀錢幾百車。
明宗室魯王被殺,魯王府上下幾千人全被屠戮殆盡,魯王一脈除一個僥幸逃走的庶子外無一幸免。
這些即將要發生的事情對於剛剛穿越而來的王俊來說,他就算是想要幫忙也是無能無力的,更別說他原本就沒想管了。
相反,山東等地越是混亂,他就越安全,沒準還能趁機多招募一點無家可歸的流民,擴充自家的實力呢。
於是王俊早早的就開始準備,不僅命人修建了大量防禦洪水的設施,更是提前幾個月就為迎接難民搭建了很多帳篷和臨時住宅。
為此王俊幾乎將手裏的剛剛搶到手的幾十萬兩白銀花的精光,可把手下的那些將領們給氣的夠嗆。
可沒辦法,誰讓王俊才是他們的老大呢。
事實證明,王俊決策無比的正確,不到一年的時間,九山部實力大漲,麾下人口達到了驚人的六十萬之多。
然而人口多了,讓他們吃飽飯的壓力自然也隨之增加。
緊接著王俊又拿出了不施肥畝產都能有八 九百斤的高產種子,引流水,造梯田,憑借山東等地一年兩熟的優勢,徹底解決了饑荒問題。